電影訊息
女僕--The Maid [2009]

女佣/女仆/女佣人

7.3 / 6,463人    95分鐘 | Germany:115分鐘 (European Film Market) | Argentina:115分鐘 (Buenos Aires Festival Internacional

導演: 塞巴斯提安席瓦
編劇: 塞巴斯提安席瓦
演員: Catalina Saavedra Claudia Celedon Alejandro Goic Andrea Garcia-Huidobro Mariana Loyola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紅刺蝟先生

2010-07-26 18:47:05

當習慣變成強迫症


《女僕》擁有非常精彩的開頭:第一個鏡頭女僕獨自在一間隔離的小屋吃飯,隔壁就是主人一家在大餐桌享用燭光晚餐,對比鮮明,電影開門見山的把階級性的人物關係赤裸裸的丟給了觀眾。

  我最喜歡的是第一個情節,主人為女僕準備了生日驚喜,主人是善良的,雖然她儘可能的讓這個雇用關係的下人融入中產階級的大家庭中,但是結果還是草草收場。這一切很微妙又很殘酷:女僕終究是女僕,生日過後還要她收拾殘羹。就像窮人終究是窮人,無論富人們再怎麼友好,卻無法改變窮人的身份和命運。而且生日也暗示了女僕的青春的消逝,女僕已經不由自主的把自己人生的重要時光交給了這個僱主的家。這些都變成了故事往後的鋪墊。

  僕人這個職業本身是沮喪的,一輩子是為別人而活。女僕的悲劇性格其實就是這個家庭造成的,仔細想想無論任何關心或是交流,甚至與孩子的感情,一些都籠罩在雇用關係下,這種關係並非是真誠的帶有實質性的關係,情感的核心實際上是冷漠的。女僕分不清她的付出到底是100%真心還是80%還是50%,她也不確定主人回饋到底是100%還是80%還是50%的真心,正如第二個老女僕所說:「這些忘恩負義的人,以後不會記得我們。」女僕害怕被忘記,潛意識裡她有這種危機,生活在這種淺層又曖昧的情感地帶下時間一久,人會逐漸喪失了自我意識的主導。於是她變得偏執,頑固。人的心理狀態是扭曲的壓抑的。
  
  主人一次次的聘請新的女僕,這無疑觸動了埋藏在女僕內心深處的危機感。主人擁有的就是金錢,假如有一天女僕不在了她還可以繼續雇新人,這使女僕深深的缺乏安全感。她一次次的不擇手段的逼走新女僕,讓我不得不聯想起了《動物世界》裡那些草原動物本能的保護和劃分自己的地盤。女僕的動物本能就是要保護自己的資源和地位,那些盤子桌子,那些孩子都承載了自己的青春和成果,雖然有些幼稚好笑但是卻又很殘忍。

  時間也讓女僕變得麻木,變的分不清。可能女仆在剛進這個家門的時候她很清醒:我只是來掙錢的而已,幹完了活我還是我自己。這麼多年過去,人是最經不起時間的消磨的,女僕一直在為別人而活著,終於她誤以為主人的家就是自己的家,主人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電影裡她不斷重複孩子只聽她的話),她買和主人一模一樣的毛衣,她不在幻想結婚生子,她不再幻想離開這個地方外面的世界。甚至對於任何危機都會變的神經兮兮。

  終於女僕病倒了,幸運的是終於等來了lucy喚醒了她。當lucy無意中發現了逼迫自己清洗浴盆病態的女僕心痛不已,此時的女僕已經變成了強迫症。她完成了一個人從習慣→麻木→病態日積月累後完整的轉化。lucy給了女僕真情的關懷,這是女僕已經忘掉的一塊記憶,在日復一日機械的重復工作中,在沒有人對話的寂寞中,在籠罩著主僕色彩的感情交流中,女僕最缺乏的就是「心藥」。露西並不是心靈大師,她是一個平凡人,但是她是在正常關係下成長起來的平凡人。她帶給女僕的只是向她展示了一種生活方式:「不要一直為別人而活,要為自己而活。」這是一個多麼平凡的人生道理,女僕竟然做不到,但是我們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lucy最後的離去是明智的,因為她目睹了女僕的悲劇,她也很清醒的知道自己不會去做下一個女僕。
 
  電影結尾女僕還是那個女僕,她的命運並沒有能夠飛黃騰達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她學會了用另一種心態善待自己,對女僕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美滿的結局呢?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