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影子写手/影子灭杀令(港)/猎杀幽灵写手(台)

7.2 / 170,846人    128分鐘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Robert Harris (Ⅱ)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強柏恩瑟 金凱特羅 皮爾斯布洛斯南 Tim Preec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07-30 01:36:56

禁閉島與影子寫手


圖文版:http://www.douban.com/note/82993960/

看過[影子寫手]後,發現它和同時上映的那部[禁閉島]確實有很多元素相像。主角都來到一個被水包圍的陌生環境,隨著他們對真相逐漸追尋,所發現的離奇事件也越來越多,最後也都出現了絕望的結局。
在國內外論壇上都看到不少對兩部電影劇情的迷惑和質疑,而且都有一小部份觀眾覺得兩部片整個劇情近乎扯淡。其實這樣說也不完全錯。其實我覺得斯科塞斯和波蘭斯基對驚悚/懸疑題材的理解也很接近,這種題材抓人的特點無非是虛虛實實,引人驚奇的情節安排,如果編劇和導演平鋪直敘一開始就攤牌,影片自然沒樂趣,所以一些近乎扯淡的「假」情節也是必要。兩位導演在影片開始部份甚至都設計了幾個「假」鏡頭(CG背景、假透視)來提醒大家——你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
平心來說,我很驚訝[禁閉島]能取得不錯的票房收入。馬丁這次對[禁閉島]原著很是忠實,幾場解釋性的對話場景都沒怎麼改動,造成整體節奏有些拖沓。不過換個角度看,他能夠這麼耐下性子來跟觀眾玩懸疑,確實也需要些膽量。[禁閉島]裡的幾場夢境在視覺效果上的設計就很精緻,萊昂納多和亡妻的第一場裡「現實」向「夢境」的複雜轉換,酒瓶,灰燼,窗外風景,妻子背上的灼燒痕跡,頭髮上的水和肚子上的血,不僅一場戲裡包含這麼多細節,而且馬丁是一個鏡頭帶出一個細節,過渡的很細緻且很有耐心,下了不少心思。拋開那些流俗的弗洛伊德式心理解析,影片在攝影、燈光、佈景這些方面也儼然是當今好萊塢的頂尖水準。
相比來說,[影子寫手]的導演技法要簡單直接許多。波蘭斯基沒像馬丁那樣刻意用配樂和運鏡塑造懸疑氣氛,單單是「伊萬」在坐船去島上時候觀望大海的幾個鏡頭就足夠表達出驚悚效果;後半部份「伊萬」在渡船上擺脫跟蹤的一場戲更是無比抓人,波蘭斯基對驚悚感的把握確實勝出當代導演一籌。在對整部電影緊張感的維繫上,配樂也功不可沒。Alexandre Desplat暗藏機鋒的音樂和電影陰冷詭異的影像相得益彰,為本片塑造出神秘而壓抑的基調。
[禁閉島]和[影子寫手]之間本質的不同是二者的懸疑來源一個在內一個在外。[禁閉島]里萊昂納多對真相的探尋是個逐漸找到自我的過程,這也是影片的絕望所在;[影子寫手]里「伊萬」面對的則是外部的政治陰謀。兩部電影都有對「水」這個意象的著墨,在[禁閉島]里,水是萊昂納多沉溺在內疚與罪責中難以自拔的「溺水」象徵,而[影子寫手]的海水則有著深不見底的晦暗,對應了政壇內幕的不可捉摸。[禁閉島]陷在萊昂納多的絕望泥潭,而[影子寫手]卻在驚悚中不時拋出波蘭斯基的黑色幽默,調侃著英國軟弱的國際政策和政壇的虛偽。影片高潮一幕——「伊萬」與前首相在飛機上的對質,甚至透出些卡夫卡式的絕望幽默,「伊萬」憑自己拿到的「確鑿證據」質問前首相卻被他嘲笑(當然當時我們還不知這是否又是他出眾演技的表現),但實際上他們都是幕後操縱者手中的傀儡,自以為自己明了現實,卻都被蒙在鼓裡。
兩部電影的絕望結尾都讓人印象深刻。[禁閉島]中了解真相的萊昂納多最終成仁,馬丁也借這個結局現出了他在[基督最後的誘惑]中便表現過的對死亡和救贖的迷戀。[影子寫手]里「伊萬」自殺一樣的自我暴露則更是耐人尋味。大概只能把這情節解釋成波蘭斯基對政治的終極絕望了。「伊萬」比卡夫卡筆下的約瑟夫·K走的更遠,他已經觸摸到了真相,至少在看到前第一夫人憤怒表情的那一刻他是勝利者。此後的死亡,也許只是這個與真相過於靠近的伊卡洛斯的必然結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