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春夏秋冬又一春/春去春又来(台)/春夏秋冬(港)

8 / 87,631人    103分鐘

導演: 金基德
編劇: 金基德
演員: 伍永秀 徐在英 金永敏 金基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限製為7個漢字

2010-07-30 07:53:13

春夏秋冬又一春


金基德一向偏執殘忍充滿破壞力和扭曲人性的影像風格在這部2003年的作品中有了些許收斂,唯一有點殘酷的是前後兩個春季中幼僧虐待小動物的鏡頭,天真無邪的頑性暴露的卻是虐殺本性,讓人心口一寒。影片在講述因果報應,因此我們一早便知幼僧無意識的殺生行為必種下孽果,日後承受的報應稀釋了行為背後的惡性,此時的罪孽引出的是靈魂深處一番求善的救贖,幼僧在師傅的點化下,身負石塊前往深山釋放被束縛的小動物,目睹因掙扎而死的蛇後痛哭流涕。這裡有毀滅,更多的卻是希望和光明,迷途知返的善意以及心靈上的歸依。

佛的感召下善惡分明,卻無法撲滅心中燃燒的慾念,慾念是摧殘人性的催化劑,人生的苦難在於一顆誕生之初無比聖潔的心靈被慾望劃下了溝壑縱橫的世俗痕跡,罪惡的種子深深紮根在這片污濁的土地上茁壯萌芽。幼僧為生靈的慘遭殺害而手舞足蹈,是一次沉溺天真童趣的縱慾。蛇的交媾激發出已長大成人後僧人的情慾(相同的情景出現在導演另一部作品《打回頭的情書》中獨眼女子目睹一對狗的野合,這裡延續了導演一貫熱衷於探討的情慾主題),這時養病女子的到來而引發了六根清淨向七情六慾的妥協,導致僧人的還俗,表面上看佛說禪理在這裡似乎遭到了置疑。恰恰相反的是,這正是僧人未經省察和參悟的人生的必然進程,終須紅塵走一遭,實踐檢驗真理。還俗的行為正是邁向罪孽深淵的徵兆,此後僧人不堪凡塵俗務的紛擾,最終犯下彌天大罪。情慾滋生出佔有慾,暴露出人性中無以抑制的貪性。貪戀聲色迷離,貪戀榮華富貴,貪戀地位權勢,貪戀一切心之嚮往,直墜往慾望深淵,無法逃離。於是沉淪,於是徹底毀滅,來逃避瘟疫般的慾望糾纏。殺妻後的僧人逃回寺廟後,恐懼,狂燥,一度跪在佛像之前想要自盡,懺悔的意識慢慢湧現,此時重新確立了精神信仰的偉大感召力量,師傅指引下的刻苦修行和兩名突然出現的警察的人性關懷交織出祥和的救贖環境,僧人自感罪孽深重而歸案服刑。

接下來師傅的自焚來得突兀,點化徒弟虔心向善而選擇超然離去,一層普度生靈而善終的象徵意義。師傅一直以精神嚮導的身份在僧人的生命中出現,此時公德圓滿,順應生命流程飄然而去,而屍體焚盡後遺留的舍利子和火化時船底游出的一條蛇,繼續承載了佛法無邊的精神力量,整個冬天那條蛇都纏繞在房間的角落,取代了師傅的位置點綴著服刑歸來後僧人的孤寂餘生。

自始自終強調的是維護信仰的一種自贖,一種發自內心的靈魂淨化。幼僧殘害小動物時師傅在一旁註視,不加以勸阻事後也不去指責,取而代之的是施與幼僧一種生靈間感同身受的切身體會,多年以後愧疚中的僧人自覺選擇在自己身上捆綁石塊攀上山崖膜拜佛像的懺悔方式,突出的是佛理灌輸的自身修行,而不是泛泛的教義。僧人的還俗舉止師傅也沒有任何勸解,明知苦海亦放任僧人莽撞而去的釋懷,其實是對罪孽本身的無能為力,惟有良知未泯方能挽救墮落的靈魂,而良知的拯救途徑,就在於事在人為的苦苦修行。如果存在先知的話,師傅真正悟透了一切。

由單純到複雜,再回到成熟的單純;由清醒到混沌,再回到自覺的清醒,影片流露出人生博大的徹悟和智慧。不再對人性進行赤裸裸的拷問,而以四季流轉的自然規律融入佛理去探索生命的本質,春夏秋冬分別像徵人生風雨歷程的幼年青年中年老年四個階段,配以自然萬物的靈性和本能尋求善待生命的天機,從幼僧到下一個幼僧,從春天到下一個春天,生生不息,罪孽不息,唯報應相隨,苦惱自尋,悲欣交集。

影片更意象化了《漂流欲室》的迷離飄渺山水意境的畫面特質,所有的故事發生在一座遠離塵囂山水環繞的小寺廟內,碧波綠水,雲霧繚繞,落葉飄零,冰雪覆地,四季分明的自然美景分別映襯角色不同心境的四個小故事,禪意縈繞,陣陣詩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