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全城戒備--City Under Siege

全城戒备/CityUnderSiege

4.7 / 779人    Hong Kong:110分鐘

導演: 陳木勝
編劇: 陳木勝
演員: 張靜初 郭富城 鄒兆龍 舒淇 吳京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Quinn

2010-07-30 08:34:53

《全城戒備》:寂寞帝的變種人生


    文/是俊
 
    陳木勝的動作電影算是港片裡比較過癮的那一類。情節俐落通透,有著明確的目的性,支撐的大多是骨感的硬漢柔情。整體來說,《全城戒備》並未表達出片名所體現的社會層面上的動作趨勢,基本還是停留在主角和次主角之間的關係,以及由此串聯起來的三場主體打鬥。因此這個酷炫得令人生畏的名號,與其他許多帶有濃烈城市情結的港片一樣,成為只管叫座不管叫好的噱頭。
    變種人的題材是個熱門,容易齣戲但操作難度也高。至少以目前國內乃至港台滯留的編劇水平和特技效果來看,無論做的多用心,以正片的路數扯出一段根本不具說服力的鬧劇是常有的事。基於這個前提,《全城戒備》甚至可以算一部不錯的作品。無論看的過程中有多少次我被雷得一蹶不振,但最起碼被銀子砸出來的幾段並不敷衍的大場面,還是以一份誠懇的態度,賣力地支撐著全片。只是文戲的失敗和人物設計的醜陋,讓我在觀影時變換了各種糾結表情。有讓人發笑的橋段,卻笑得並不開心。
  嚴格來說,《全城戒備》確實只能算一部動作片或者功夫片,這意味著它與被頻繁相比的《未來警察》和《金剛狼》劃開了本質區別。在特異功能的背景下,藉助特技、道具和武術元素,並由於插入了吳京和張靜初「內地專家二人組」的情節支線,使得打鬥戲比較分散,容量也更大更雜。鄒兆龍為首的反派組織被刻畫得很臉譜,其手下兩男一女的變種打手無論外形和出招,甚至是面目猙獰的猥瑣表情,都掛著許多似曾相識的港片印記。片中的主要武器是正反主BOSS的飛刀、反派女的九節鞭,以及吳京魔術式的銀針(到後來改為鋼磨的升級版),金屬質地與出招要求的速度感,使得這些打鬥場面潤色了許多酷炫的閃光點。而隨著劇情的推進,決鬥選擇的場景是一次比一次砸錢,以致於終極一戰在香港公路上,融追逐、撞車、火災於一體,各種飛簷走壁,各種例不虛發。除爆破和煙霧場面外,影片的許多特技都達到了預期效果,至於製作方悉心包裝的反派醜態,也真醜得讓我無言以對。
  文武戲脫節可算是動作電影的通病,又由於並不默契的編劇合作劇本,這個點上的《全城戒備》幾乎到了病入膏肓的境地。前一個鏡頭還打得熱火朝天,倏爾音樂一轉,兩人對話的近景鏡頭就開始梨花帶雨的煽情。適當放緩節奏是必需的,但藉助無鋪墊無爆點無說服力的情感轉折和主題闡述,除了生硬地填充框架之外,對主題的昇華點染並無益處,只剩下洋洋灑灑的尷尬與唐突。文戲的強勢插入將整體的節奏打得稀巴爛,並且張靜初在這裡實在很勉強。接連數片的頻繁出鏡,使張小姐並無閃光點的表演套路大有定向的趨勢。招牌的表情恍惚讓我在好幾部爛片中來回穿越,很磨人。此外,強烈建議給吳京找個配音,要嘛就別給這小伙排那麼多聊天戲啊,太他媽欺負人了啊。
  以陳木勝應有的表現水準來看《全城戒備》,恐怕影片給出了太多不盡如人意的紕漏。最主要的一點,就是野心太大,生拉硬扯的元素太多,反而使得中心主旨上的線索不夠勁道和乾脆。影片的設定在2015年,潛藏的是根本不必要的科幻概念。特技製作下的中國功夫,打得很不成體系,並且主BOSS之間是耍飛刀定輸贏的,也就是說最終的成敗是依靠特技完成的,這是以動作片為初衷的構想落實得比較失敗的一點。此外不學無術的學術勢力、背景虛處理的內地專家、爭權奪利的人心世道、以及荒唐可笑的香港警方,旁枝末節歪出來一堆,卻沒有任何一筆出彩。應該說影片探討的人文主題本身是很不錯的,意在表達普通人得到異常強大的力量之後,當物質上的一切都不再倚靠努力獲取之後,情感上的缺失帶來的極度空虛和心理變異。在這裡包括舒淇和吳京飾演的普通人都有一次心理上的變種過程,在丑與美的落差之間,領會到關於人生和理想的大義。大義是需要藉助微言來傳遞的,說得太多太直白,觀眾就在預設你把他當愚蠢的同時默默地愚蠢了你。
  影片讓我苦惱的地方在於我始終未能找到一個好看的角色,郭富城飾演的桑尼是完成由小丑到飛刀英雄的蛻變的;鄒兆龍飾演的張大初自始至終都很醜,而且越來越醜;吳京和張靜初的老頭老太搭檔總有些泥土氣息;舒淇飾演的陳安兒算是扮相最好看的一位,可演得實在太花瓶,無論情感線還是心理變化,都被限定在牽強的劇情里跳不出去。感覺每個演員自顧自的表演很寂寞,找不到與對手的碰撞和共鳴。比較出彩的段落其實是初戰過後,安兒變身桑尼的經紀人,在捧他為英雄的星途上為他安排的通告和廣告演出,這裡有一些好萊塢式惡搞的影子。純粹的搞笑沖淡了影片有些自以為是的走位,可以看到製作人員碰撞出的一些火花和閃光點,也成為影片唯一讓我開心的幾分鐘。
  或許王晶的《未來警察》在使國內觀眾對科幻片無限心灰意冷的同時,也造就了一個客觀上的爛片底線,使得稍微與該題材沾邊的影片,在「爛」的道路上再難出其二。儘管陳木勝一心想為影片的科幻和特技開脫,但到底整體的故事不現實、不可信、不具說服力,冠以科幻之名或許更隨性一些。觀影有風險,閃光的地方,還要靠觀眾各自挖掘。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