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影子写手/影子灭杀令(港)/猎杀幽灵写手(台)

7.2 / 171,197人    128分鐘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Robert Harris (Ⅱ)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強柏恩瑟 金凱特羅 皮爾斯布洛斯南 Tim Preec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陸支羽

2010-07-30 17:04:10

《影子寫手》:伏案漂泊的英格蘭孤魂


導演:羅曼·波蘭斯基
主演:伊萬·麥克格雷格,皮爾斯·布魯斯南,金·凱特羅爾 等

作為主要敘述空間的那座無名島嶼,恰如一枚不存在的身份標識,烙印下奧利維拉式的「測不準」暗影,極為冷峻地背投於真實和虛構之間,就像阿曼巴《小島驚魂》中的慢步游移,抑或馬丁《禁閉島》中的重重疑慮。於是,這座虛指的孤島,亦終於不只是Ghost一個人的孤島,不只是波蘭斯基一個人的孤島,而更是所有人的絕望命途。——陸支羽

波蘭斯基的這一次神秘「捉刀」,難免令人想起《苦月亮》的絕妙悖逆,以及那場《唐人街》的遺憾遁逃。回溯《影子寫手》片尾處的那幕逆向留白,又恍若把我們牽回到唐人街暗黑的費·唐納微之死,那一句「算了吧,這裡是唐人街」,足足讓人慨嘆了三十餘年,而今又藉著那一疊隨風而逝的書稿得以續傳薪火,確而可讚。而遺憾的是,終有人蓄意鄙夷於那枚「最佳導演」的柏林勳章,固以為那是「同情多於褒獎」的名氣投靠;期間,更有人一度責難於《影子寫手》的「不可愛」,責其沒有《水中刀》的犀利光澤,沒有《怪房客》的另類口音,甚至沒有《唐人街》的時髦鼻貼。最可怕的是,為波蘭斯基辯白註定是困難的。
從文本而言,且不論波蘭斯基對於現實的影射有多麼絕妙,就影片整體的氣格而言,深邃穩健,沉重大氣,著實秉承了導演一以貫之的冷峻之風,契如《唐人街》的靈魂續奏。或許,那場半途空降的牢獄之災終可能消磨掉些許藝術的銳氣,但印象中的波蘭斯基向來都精善於細剖和深究,《影子寫手》同樣不出於外,甚而還一度推衍至「畫地為牢」的瘋狂窘境。依我看來,這份迷戀式的自我深陷才是真正打動柏林的首要原因,而並非純粹的輿論使然,亦無甚大肆炒作的必要。
細想來,逆反者中勢必有諸多馬丁的擁躉,《禁閉島》與《影子寫手》的雷同架構,似乎惹惱了眾多馬丁的門徒。而在我以為,比之於《影子寫手》,馬丁的《禁閉島》終究少了點精妙的暗湧,卻多了點無謂的焦躁;其間的魔幻鏡像亦顯得贅余而又落俗,更何況萊昂的演技亦不曾好過伊萬。唯一遺憾的是,旦將政治元素融於影像,波蘭斯基便歷來都吝惜於詩意的昭示,如《唐人街》唯在片尾處隱遁了一次語境上的詩意,而《影子寫手》亦同樣只在片尾處無聲地宣告了一次死亡的詩意方式,除此之外,無他。而縱觀全片,即便敘事上鏗鏘有力爆點十足,即便節奏上時起時落扣動人心,卻獨獨欠缺詩意的頓停,而唯是刻不容緩地揭幕與剖析,似乎太不舒展。但或許,就像這樣看似刻板卻又不失機動邏輯的處置,才能極好地展現出縝密思維下的命運雙重奏。
回至《影子寫手》,作為主要敘述空間的那座無名島嶼,恰如一枚不存在的身份標識,烙印下奧利維拉式的「測不準」暗影,極為冷峻地背投於真實和虛構之間,就像阿曼巴《小島驚魂》中的慢步游移,抑或馬丁《禁閉島》中的重重疑慮。我聽見妮可的尖叫和萊昂的嘆息,以及大量光線焚燬暗物質的窸窣聲響,亦如馬丁所抱持的藝術神祇,究竟該像個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個好人一樣死去?至於《影子寫手》的謎底,則早已被層層圈套的戾氣和陰霾所覆滅,縱使挑明一切,亦註定遭致懸而未決的宿命,就像一個巨大的浮閣,幪著霧氣般嚴絲合縫的面紗。於是,懸浮和漂泊,終將成為每一個Ghost的悲劇命數;那座虛指的孤島,亦終於不只是Ghost一個人的孤島,不只是波蘭斯基一個人的孤島,而更是所有人的絕望命途。影像中,Ghost的那場冒雨獨行,契如一大群人齊齊湧入島嶼的相悖風景;那長久漫溯於孤島的壞天氣和暴風雨,亦絕非烘托氣氛的愚鈍處置,更是對政治陰霾的一種瘖啞嘲諷。兀自想及那位熟知洋流脾性的孤居老人,遁處於暴風雨的風尖浪口,卻隱露出如此洞悉一切的澄澈目光,或許,那才是真正度量「真相」的測謊儀。而影片中的「鬼魂」之說則極具馬爾克斯式的魔幻迷情,想及《霍亂時期的愛情》中費爾米納對阿里薩的鬼魂式私人評述,確有異曲同工之妙。及至片尾處那疊隨風飄逝的自傳手稿,就如靈魂慢格消散的悲劇性落幕,像極了對影子寫手的投影式反照。那一刻,波蘭斯基的鏡頭沒有搖向被槍殺的Ghost,卻如此決然地靜視著數百頁手稿的無序起落,恰如被假像埋沒的陰謀以及Ghost虛無的命運。於是,一切唯是捕風,唯是捉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