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银翼杀手/公元/叛狱追杀令

8.1 / 826,194人    117分鐘

導演: 雷利史考特
演員: 魯格豪爾 哈里遜福特 西恩楊 愛德華詹姆斯歐蒙 艾莫特華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休法師

2010-07-31 20:37:10

上帝也是邊緣人


      長期以來我都對「最」字無法有一個明確的定義。我想要明確的指出我喜歡這個,鄙視那個,我希望自己是這麼一個瀟灑的人,優柔寡斷確實不是什麼好事情,我幾乎對周圍的任何事物都無法做出一個確定的結論。但同時,倘若明確的羅列出自己在大部份事物的明確取捨,人性本身又會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這就像給自己設置了參數一樣。人應該是不確定的,生命需要神秘以及未知。在這個問題上我一直無法做出選擇。但是偏偏就有這麼多關於「最」字的問題,譬如,最喜歡的電影是哪一部?
      只不過在看過《銀翼殺手》之後,以上的矛盾感頃刻間消失了。

      美國片,毫無意外的,又是因為戰爭。在經歷了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折騰之後,地球終於不堪重負。而環境的變化也使得菁英階層不得不去尋找更適合居住的場所。曾經繁華的城市現在反而留給了底層人民。於是乎,外太空殖民地的開發就是必須的了。由人類來進行這種危險的工作顯然不合適,因此便有了人造人。事實上一切危險的工作都由人造人代勞。而人造人在各方面反而都要優於人類,實際上屬於安全隱患。因此人造人的生命被設定為四年。儘管如此,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不久前一夥兒人造人劫持太空船回到了地球,想幹什麼暫時還沒人清楚,但鑒於他們的危險品屬性,所以必須被除掉。普通人當然是搞不定的,好在有銀翼殺手。Deckard就是銀翼殺手中的佼佼者,不過已經退隱多年,此次大敵目前,洛杉磯警局再次請其出山,阻止災難的發生。

      此片1982年面世。這個時期的觀眾看到哈里森福特,就好比90年代的大陸觀眾看到成龍。再加上剛剛拍完異形的雷德利斯科特,輔以以上劇情簡介,實在是只是想一想就會讓人血脈賁張。於是大夥兒買了票準備好爆米花,就這麼興奮的盯著螢幕看了兩個小時的陰雨天,散場時才大呼上當。當時無論媒體還是影評人還是觀眾,紛紛表示無法理解雷德利斯科特怎麼就能把這麼一部很有看點的硬科幻拍的這麼不知所云。不過現如今此片已被正名,各種亂七八糟的科幻排行榜一定跌不出前五名。我一直很奇怪為什麼大部份的好電影一定要經過歲月的洗禮,總是在多年後人們才恍然大悟,一聲長噢。彷彿大師與佳作從來就不應該出現於同時代,否則便會顯現出自己的卑微。還有一個好一點的結論,是人類智力水平一直在進步。我寧可相信是後者。

      曾經看到一句評論說,如果沒有《太空漫遊2001》,如今的太空船不會是長這個樣子。經典之所以會為經典,在於奠基。後作繼承的再好也欠那麼點兒意思。而《銀翼殺手》不僅做到了這一點,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科幻形象,同時顛覆了更多。

      未來世界長什麼樣?
      雖然現在是不可動搖的,但是國家機器在未來世界是否會依然強勢呢?雷德利斯科特不這麼認為。在他的未來世界中,國與國的分別在人口高速流動的趨勢之下變得不再明顯,政府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式微,菁英階層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自我保護而非掠奪。在這個略微混亂的前提下,個人便成了最常見的利益體,而非集團。集團在於個體的矛盾中從傳統的主動控制的一方轉變成為了被動防守。《銀翼殺手》中的洛杉磯將這一概念完美的呈現在了螢幕之上。這也奠定了日後cyberpunk的審美基礎。之後此類的片子基本上都是這個路線,比較著名的例如駭客帝國,攻殼機動隊,第五元素等等。包括兩年後的威廉吉布森cyberpunk小說的開山之作《Neuromancer》,都有著明顯的痕跡。從氛圍上來看,印象中的科技化應該是伴隨著明顯的現代主義特徵,簡潔直接,去掉一切裝飾屬性。而片中2019年的洛杉磯看上去更像是香港或是東京的某個人群熙攘的雨夜。也許導演認為,在有限的空間內儘可能多的塞入各種物質意向,然後再通過冷漠氣氛所營造出的孤獨感更加有力。在街景的佈置上,理想當中的現代主義特徵被大量的東方元素取代了。巨大的樓梯廣告板上一遍遍的播放著沒人在意的歌妓廣告,無邊的陰雨和永遠暗無天日的天空,擁擠的人們撐起傘快速的走動著,發光的傘柄映著的是毫無生氣的面龐。在這種氣氛的映襯下,現在看來略顯老舊的球面顯示器,綠色字體的系統等等,反而顯得十分和諧。倘若彼時的洛杉磯真變成如此境地,確實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這至少說明亞洲的移民策略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上帝仍然萬能?
      根據柏拉圖的理念論來看,造物主是根據理念來創造具體事物的,所以事物因摹仿理念而存在。Tyrell博士在將複製人完成的那一刻,他便成為了複製人的上帝。複製人經過不斷的完善,最終各方面反而超越了他們所模仿的共相——人類。那此時在真正的上帝眼中,到底誰才是人?當roy發現連製造自己的tyrell都無法延長自己僅有的四年生命,他絕望的捏死了自己的上帝。殺人的方式也很有意味,roy將手指插入了tyrell的雙眼——靈魂之窗——鎖上了上帝的靈魂。科技的進步使人類成為上帝,但最終又被其反噬。那麼真正的上帝可能在某種程度上也有著一定的侷限性。Zhora 中槍後依然用盡最後一絲力氣沖碎玻璃向前奔跑,pris被擊倒後瘋狂的抽搐與尖叫,她們是如此的不甘心。但是從Deckard茫然的表情來看,他似乎無法理解複製人為何如此迷戀生命。宇宙的產生似乎都是偶然事件,難道生命本身就該有什麼意義嗎?儘管生命毫無意義,但這絲毫不妨礙對生命的執著迷戀。人類確實是矛盾的結合體。複製人被製造出尚且是肩負使命,有著明確目的性的,但是人類從來就不清楚自己為何存在於這個宇宙中。我是誰,來自哪兒,要幹嘛去。倘若有一天這個終極命題被揭開,人類可以與造物主面對面侃侃而談,也許會發現上帝同樣茫然於自身存在的意義,也有著屬於上帝的終極命題。在《異次元駭客》中,道格拉斯利用主機創造出了一個真實的洛杉磯,可是到最後卻發現自己所處的世界也是被另一個主機創造出的虛擬世界。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一種局面。

      記憶一定真實嗎?
      複製人的使命是代替人類完成危險的工作。更加優秀的他們一旦知道真相自然會選擇反抗。生命被設定為四年是出於安全上的考慮,不過依然不夠保險。於是他們被植入了記憶,使其對自我的認知更加完整,從而堅信自己就是人類,所從事的工作是自願的奉獻,而非被迫的奴役。這一手段確實非常有效。肉體上的征服總是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精神上的控制則是絕對控制。但是倘若記憶真能移植,人們又該如何進行自我認知的呢?人之所以能夠認為現在的我與一分鐘前的我是同一人,憑藉的是對週遭環境的判斷以及環境的反饋,而這一切都要仰仗記憶才能存在。可是假如連記憶都無法確定真偽,那「我」又如何能確定就是「我」呢?在《全面回憶》中,被植入全新記憶之前的豪斯在錄像中給以後的自己留言,明確的以「你」相稱。雖然共用一個肉身,但是你是你,我是我。複製人甚至不曾有過「我」,只有人類賦予的「你」。95年攻殼機動隊劇場版中有這樣一段:收垃圾的工人發現老婆突然態度轉變,並且吵著要離婚,於是就通過電話網路入侵老婆的ghost想要看看老婆的真實想法。被警方控制之後,才發現自己之前被傀儡師入侵過ghost,所有的記憶都是假的,這個工人其實從未結過婚。第一次看的時候著實有難以名狀的顛覆之感。同時也在暗自慶幸在攻殼的設定中,人類已經與機體完成結合,ghost能夠被入侵從而篡改記憶的僅限於接受電子腦改造的這部份人群。因此未來世界人性還是保有一席之地的。不過《移魂都市》就沒有這麼好心,想像一下每天都在經歷不同的人生,自己卻很有把握的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並且為之努力,那是怎樣一種毛骨悚然的無助感。

      到底有沒有銀翼殺手?
      銀翼殺手在原著中實為bounty hunter,也就是賞金獵人。賞金獵人這一職業包含著私家偵探與職業殺手的特徵,多少帶有一些浪漫色彩。但也不能指望人人都像星際牛仔中的斯派克一樣瀟灑。比如本片中的Deckard,雖然貴為男主角,但是追捕的每個逃犯都要將其痛毆一遍,這多少有些尷尬。不過能夠追捕複製人的也一定不是普通人。那deckard到底是什麼人呢?片中的細節暗示
1.leon在街道上痛毆deckard時,問他,how old am i?deckard回答,four years。隨後leon說,More than you! Painful to live in fear, isn't it?暗指deckard要比他們晚生產。
2.Rachael第一次來到deckard家時間他「Did you ever take that test yourself? Deckard?」雖然deckard沒有作答,但此處的沉默更像是預設。原因很簡單,他作為測試者,在問出一道問題之後沒理由不會自己思考,思考的結果便是沉默。
3.deckard彈鋼琴時出現的關於獨角獸的記憶。
4.片尾處deckard在公寓門口發現了Gaff獨角獸摺紙,對應之前出現的獨角獸記憶,暗示deckard的記憶同樣是植入記憶。
這麼看來,deckard確實是也複製人。可是問題在於,如果deckard真的是複製人,那到底有沒有存在過銀翼殺手呢?也許真相是這樣的,deckard只是一個第七代試驗品(對抗第六代戰鬥型複製人時完全沒有還手之力),恰好發生了這一緊急狀況,便將其啟動,植入關於銀翼殺手的記憶。人類面對有著超強能力的複製人自然是十分危險的,於是又一個僅有的四年就這麼開始了。其實在劇情上,追捕返回地球的複製人這個設定本身就很有趣:儘管人類親手將地球炸的連天氣預報都省了,大部份同胞都已經被迫移居其他星球。可是在面對四名行將就木的複製人時依然覺得如臨大敵,不能有一絲的寬容。這多少也有些諷刺意味

      最後時刻roy在樓頂救起了deckard,微笑的看著他說出了那段感人至深的台詞。淚水消融在了冰冷的雨水中,deckard詫異的看著他,但更多的是釋然。Gaff此時出現在不遠處,離開時又回頭說道,it's too bad she won't live!but then again,who does。確實如此,又有誰能夠就這麼一直存在下去呢?也許在gaff看來復製人的一生雖然短暫但遠遠要精彩於地球上渾渾噩噩的人類。最終deckard在公寓門口發現了gaff留下的摺紙,確定了自己的身份,作為人類,gaff留給了他們生的機會。當他與Rachael就這樣消失在電梯門後時,但願他們從此能為彼此留下真實的回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