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飲食男女 Eat Drink Man Woman

饮食男女/

7.8 / 15,835人    124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王蕙玲
演員: 郎雄 歸亞蕾 楊貴媚 吳倩蓮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北溟之鳥

2010-08-01 08:54:18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


下午在家躲在空調房裡,推薦媽媽看了李安的《飲食男女》,老媽本以為能從中學到幾手,不過最後是失望了。《飲食男女》是李安「父親三部曲」的第三部,前兩部是《推手》《喜宴》。既然是三部曲,討論的話自然要一起談。

三部電影都講了郎雄飾演的父親這一角色與子女的矛盾衝突。三部側重不同,《推手》是東西方文化的衝突,《喜宴》是中國傳統思想和現代生活意識的衝突,《飲食男女》關注的則是諸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古老而又普遍的命題。《推手》和《喜宴》將故事的背景放在美國這一高度現代化的西方國度,藉此來烘託故事矛盾的發展,而《飲食男女》則把故事放回了中國本土。這也可以看出李安對中國人內心世界在現在世界的困惑的討論回到了我們自我生活的反思和剖析。最能體現中國人生活狀態的表現元素可能便是我們那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中國人對於吃的那種講究是對生活本質的一種追求,這種帶有點保守而又安逸的思緒與當代快節奏的生活是格格不入的。男女之愛,人之天性,而衍生出的各種問題其實也是思想上與現實的衝突。《推手》的結局是身在異國的父親與兒子分開居住,望著城市的斜陽,這是對生活的無奈的適應。《喜宴》的結局是父親抱得孫子後接受了兒子同性戀的事實,在機場接受安檢時高舉雙手象徵著傳統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妥協。而《飲食男女》最終父女的和解則溫情的多,大團圓式的結局體現了李安骨子裡對中國文化、中國生活仍存在美好期望,並未沉浸於無窮的困惑中。李安長期在國外的生活經歷使得他比中國大部份的導演更加深刻得體會到祖國文化的內涵。對於我來說,最喜歡的李安電影是這充滿戲劇衝突卻又反映普遍存在社會文虎問題的三部電影,而非他在奧斯卡折桂的《臥虎藏龍》《斷背山》,也非充滿爭議的《色戒》。

中國電影如今已進入大片時代。就我感覺來說所謂的大片特點並不僅僅是高投資,大場面。中國的大片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充滿了感情上的強烈感,一種對觀眾觀看情緒的衝擊。張藝謀的《英雄》講得是歷史趨勢和個人責任的故事,《十面埋伏》則陰暗得多,到了《黃金甲》則更是充滿了陰謀、血腥和冷酷,表現的是人性醜惡。《無極》糟糕的故事講訴人的命運悲劇,《夜宴》是中國式的哈姆雷特復仇記,是仇恨和愛情的激烈燃燒。《集結號》是戰爭題材,離不開死亡,《十月圍城》的立意於國家興亡和個人命運選擇。至於《風聲》《麥田》等片就不需多說了。感覺中國的大片沒有點大的故事背景和深刻點的思想內容就不足以稱之為大片。中國的大片和好萊塢比起來少了點娛樂氣氛。好萊塢的商業片雖然也愛探討人性,但其實基本都是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宣揚,雖然膚淺但也足夠陽光。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看似平常,卻也深刻。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