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註銷]
2010-08-02 04:51:57
局內 局中 局外
我們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毛澤東同志在探討紅學時候曾說:「紅樓夢讀過一遍沒有資格參加討論,要看五遍才有發言權」。可能對於紅樓夢等純文字性的經典讀物確實如此。但斗膽冒犯一些,我卻覺得更重要的是思考的深淺。如是不肯靜心深思,深究其內涵,探索其根源,閱過百遍亦是枉然。
《局內人》便是這樣一部經典影片。
奧斯卡影帝拉塞爾•克勞與阿爾•帕西諾的精湛演技我們可能只需觀賞一次便足以為之感染痴迷。然而要真正領會麥可•曼恩導演所要呈現給我們被蒙蔽的事物真相,恐怕就要花費些精力去品嚐。
局內
即便是淺嘗輒止,我們也能透過影片情節管窺蠡測到美國電影的一角思潮。在西方以自我為中心,提倡個人價值得到實現的宏觀歷史文化的薰陶之下,大多影視作品,從典型的《超人》、《蝙蝠俠》到大眾的《後天》、《世界末日》,也都滲透著濃厚的個人主義氣息。
《局內人》也不例外。
無論是傑夫雷威甘德(拉塞爾•克勞飾)在與公司簽訂秘密協定之後,承擔著家庭危險、媒體的謊言、社會保障的喪失等巨大壓力之下,經過激烈的心理矛盾鬥爭,鼓起勇氣,憑藉良知與強權挑戰;還是洛威爾貝格曼(阿爾•帕西諾飾)不顧上司的威懾和生命的威脅,始終堅持自己的職業信仰,揭發黑暗內幕,都為我們展示了具有獨特魅力的兩位社會。也正因為如此,影片才更具有觀賞性和吸引力,獲取眾多觀眾的青睞和膜拜。
儘管崇拜英雄是所有人的一種正常心理趨向,但我們看到,在中國或者說社會主義國家這種強調集體主義的制度下,個人主義是受到打壓和排斥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形象塑造也是不多見的。
好在,片中兩位主角的英雄事蹟雖說誇大了個人能力,但也是符合我們「造福社會」、「舍小我為大我」、「人民利益大於個人利益」的文化核心。可以說,人是社會中的人,只要個人的價值在正當的方向得到實現,也便是為整個社會而付出而貢獻。
局中
若是細細品嚐,我們便能從影片中看到道德操守、人性良知和職業信念的宣揚。
關於人性,忠誠與背叛,兩位主人公都先後陷於兩難的境地,要嘛選擇沉默,因為公民有不道德的權力,但這樣他們將背叛自己的良心,背叛自己的信仰,背叛自己對朋友的諾言;要嘛選擇戰鬥,但這樣就要背叛上級,背叛自己對保密協議的信守,背叛法律,直至身敗名裂,直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整部影片中印象最深的一個鏡頭是:拉塞爾•克勞扮演的傑夫雷威甘德,面對坐牢的危險在大海邊苦苦思索,猛然轉過身,對你說「去他媽的,讓我去作證」。 應該說,傑夫雷對保守公司機密的「職業道德」並不是十分在意,他更多的是考慮著個人利益。起初,他的舉止顯得不是那麼崇高,他也承受著過去公司的壓力,妻子離去,甚至可能被合作的媒體拋棄,但是,在這樣的壓力下,他表現出了令人尊敬的韌性,終於在那一刻越過了平凡和偉大的距離,成為了一個維護公眾利益的局內人。
同樣洛威爾貝格曼(阿爾•帕西諾飾)把個人得失置之度外,拒絕「顧全大局」,利用公共媒體的力量展開絕地反擊。他透過媒體披露了被CBS抽掉關鍵訪談,公開批評《60分》欄目背棄了新聞職業的崇高理念。同時向華爾街日報提供證據,抨擊菸草公司對傑夫雷的誣陷,揭露公司犯罪內幕。作為一名具有職業操守和和社會良知的新聞工作者,向觀眾揭示事件真相的責任感正是他在強勢集團重壓下鬥爭的動力來源。
局外
透過影片的側面,挖掘影片素材的根源和本質,最終你會追問,媒體的言論自由在哪裡?它與強權、與政治是如何唇寒齒亡的糾結運作的?
眾多雲裡霧裡的群眾和學者都很支持「資本主義國家的言論最自由、媒體最公正」等不服責任的片面之詞。
但從《局內人》中我們不難看先所謂「媒體自由」的真相。在西方已開發國家這樣一種純商業自由的制度下,經濟和金錢主宰者整個社會的走向。而正是一批發達的資本家控制著經濟的命脈,他們有能力去購買媒體,通過控制媒體言論,宣傳自己的利益主張,甚至政治主張,影響制度的改革、法律的修訂和國家的權利,以此來創造更豐厚的暴利良機,維護自身階層的根本利益。
正如《局內人》中菸草公司對CBS電台的控制和影響。
商業媒體的記者大多數都有很強的職業理想,並非生意人,但上層老闆往往首先考慮的是商業利益,為迎合觀眾,只有做到屈伸有度,達到某種平衡。
也正因如此,眾多資本家的利益並不統一,為了在經濟競爭中求勝,其所控制的媒體也會刻意製造多元化、抨擊化的言論。於是,媒體報導變得種類齊全,言論雜亂不羈,給人造成一種「過於自由」的假像。
純粹的言論自由在美國主流媒體也是不存在的。除媒體控制權的影響之外,美國主流媒體的新聞,至少要經過五重「過濾」,類似於中國媒體制度的「潛規則」。這五重「過濾」包括:一、必須是代表政治權力的官方新聞來源。二、利潤的追求。三、廣告的壓力。四、媒體對外部反擊的憂懼(如擔心遭到誹謗訴訟)。五、反共的意識形態。(《權力的聲音——美國的媒體和戰爭》)
可以說,《局內人》暗藏的媒體問題是美國媒體言論的縮影,透過影片,便已驚爆出螢幕之後的真實內幕。
反觀中國媒體制度,雖然在去年「汶川大地震央的中國形象」和「奧運公關」兩件國際關注的大事件上,媒體表現得十分出色,客觀透明,快速全面,既透過窗口讓世界了解了真實的中國,也對國內外之前對中國言論自由的批評做出了很好的交代。
但仍有相關學者坦白指出了現行國內媒體的「火線追緝令」,以此來拷問媒體的職業良心:
官媒作風、以言謀利、職業敲詐、新聞腐敗、濫權越位、惡俗炒賣和資源出租。
拋開影片所要表達的主題,以及不同國家制度的干擾,何時人民的言論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媒體能夠做到真正的客觀?將永遠值得我們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