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影子写手/影子灭杀令(港)/猎杀幽灵写手(台)

7.2 / 171,197人    128分鐘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Robert Harris (Ⅱ)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強柏恩瑟 金凱特羅 皮爾斯布洛斯南 Tim Preec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olo

2010-08-05 23:51:33

影子的骨頭


影子是與身體相伴而生的,所以脫離了軀殼,它便不能存活,即便是陽光漫天。

隨著前影子寫手麥克的離奇自殺,代號為「ghost」的伊萬重新為前英國首相亞當代筆自傳。但亞當受到戰爭罪的指控,政治颶風隨時襲來。此時,ghost也開始發現一些關於亞當鮮為人知的過去,並試圖去文字間、現實里找尋事實的真相。

先說伊萬,飾演了用心寫作的槍手。他善於挖掘人的感情世界,就專業角度來講,他是一個有著嚴謹職業習慣的作家,也算得上是一個有職業理想的人。因為,heart,在他把這個詞說出來的時候,就已經表現了與出版商「三人眾」以銷量利益為目的格格不入。只是把這片劃為「驚悚」太讓人各應了,懸疑還是更適合的吧,因為在這故事裡面充斥著各種謊言,總讓我嘗試著回放畫面,試圖緊跟在編劇身後,以免落下重要的細節。

再說布魯斯南,這個當年風流倜儻的007在這個片子裡成了被中情局搞得灰頭土臉的前首相。發福的他,演技照例沒得說,一個糊塗好色而又被動的退休名人就這麼給塑造出來了,養了個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秘書情人、被中情局的妻子所傀儡,幾十年的所有業務無不為American idiot服務……老練的演技,讓我們認定,這正是過氣政治人物的標準寫照,因為片中居然真的有和賴斯那麼相像的演員,而波蘭斯基也風傳應該片被美國當局重翻舊帳,起訴性侵犯。當然,你懂的~

真真假假,這是《The Ghost Writer》帶給我們的直觀印象。它是否在暗示英美關係的某一個細節層面,這些大可以不必計較,畢竟政治家是liar,是眾所周知的。在電影裡,伊萬飾演的角色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有分辨力的人,他不是酒鬼,沒有強迫症,不會為靈感枯竭而暴走,但我無從得知他更多的背景,片子對他的生活介紹甚少,甚至連名字都沒有道出,或許這正是影子的標籤。只能從他和ruth的對話中得知他不是gay,他沒有結婚,他也許有女朋友,但關係若即若離,就片中塑造的形象來看,相當平凡,沒什麼嗜好,在ruth脫光前,那句bad idea怕是他最真實的內心寫照。想必在和首相一家相處的幾天時間,他也看得出些許端倪,所以說,他並不是稜角很分明的人,一點也不風流,甚至會緊張害羞。

但就影片劇情來看,ruth的這次獻身,卻似乎並無太大意義,或許她也是在政治與情敵的戰爭中身心疲憊,前者可能是她贏了,後者她明顯是敗者。該片無論懸念還是配樂都恰到好處的緊湊,也許正是如此,才會在人物塑造上稍有牽強。但不排除導演的另一個含義:當一個默默無名的人進入到政治後,他能從中感受到什麼呢?ruth說讀過他寫的傳記,認為他是個有意思的人,潛台詞可能是此人已閱,大可放心使用。亦或者這個羞澀的老男孩能不能體會到我從未得償的對愛的依託?身居重位的女性往往會更自如的使用她的身體,在西方作品中,出現此類事件是在普遍。所以,對於他們的一夜情,完全可以拋開「色誘」的觀點來看待,而ruth在這一幕中表現出女性強烈的可依附感,也許是對主人公最後膽敢揭開秘密並面對ruth所作的鋪墊,他是一個簡單的人,他的heart是肉長的。

說說謊言,政治是謊言,政治家活在謊言裡,主人公不慎落入了謊言的圈套,又巧合的發現了真相。首相政治醜聞暴露時,府邸、出版社、抗議民眾一股腦兒的湧進主人公的大腦,單純如我,主人公也陷入了混沌,調查ruth的上線,肯定了猜測後被人追殺,大難不死他轉而投向首相的政敵,他拼命地抓住一根根救命稻草,卻最終落到了中情局的「鷹眼」中。影片的重頭戲在紙條傳遞給ruth的那段,主人公發現即使首相死了自己也難逃cia魔掌,那麼他便保持了自己一貫愚蠢的耿直,一手拿著藏著秘密的自傳原稿,一手向ruth舉杯。之後他便很快地迎接了難逃的命運。

可以斷定的是,原著絕對是一個經典的懸疑作品,它應該比電影要好一些,因為在自傳發佈會上,首相秘書出示邀請函後告訴安檢人員說:「帶一個人。」沒錯,主人公就是硬生生的被帶進了這個謊言巢穴,始終是一個「someone」,沒有名字,沒有人識。但,當他選擇對權力舉杯的時候,便已不再是影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