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帕納大師的魔幻冒險--The Imaginarium of Doctor Parnassus

魔法奇幻秀/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帕纳大师的魔幻冒险(台)

6.8 / 154,254人    123分鐘

導演: 泰瑞吉廉
編劇: 泰瑞吉廉 查爾斯麥可諾
演員: 強尼戴普 希斯萊傑 裘德洛 柯林法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芮芮

2010-08-08 01:56:51

為德普而來,嚮導演的犧牲以及向希斯萊傑致敬!



    可無論帕那所斯博士奇幻秀是部繽紛飛揚,天馬行空的妙想世界,還是一部不知所云的幻想劇,導演都應該收到褒獎和尊敬,男主角意外身亡,即使是在導演生涯中經歷過各種天災人禍的吉列姆也一定無法招架,本可以重拍,本可以圓自己的夢但為了能讓影迷見希斯最後一面,吉列姆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讓影片完整,只是這種努力似乎放大了希斯留下的遺憾


                                                 寫在前面

    特瑞•吉列姆以十分濃重的個人特色聞名,在他的電影裡,充滿了乖張的想像和詭異的色彩造型,讓喜愛他的人異常的鍾情,而厭惡他的人,不停的批判他敘事的瑣碎和雜亂。因此,他不是那種可以博得萬千大眾全部珍愛的導演。

   這部《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的最終狀況,也莫過於此。喜歡這部電影的,誇讚其不拘一格的表達、天馬行空的想像,不喜歡的,也都在批評電影鬆散的故事和情節。每個人都見仁見智的為這部電影發表著見解,卻都抱著非常複雜的心情。這種心情起源於電影的男主角希斯•萊傑。

    這位已故的澳洲男星,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遺憾和惋惜。在事業正值上升的黃金時期,他卻撒手人寰,此時,由他擔當主演的《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僅僅完成了三分之一而已。其實導演完全可以重新拍攝,但還是為了這位已故的優秀影人,特瑞•吉列姆修改了劇本,科林•法瑞爾、強尼•德普、裘德•洛這三位影人友情出演,最終完成了這部命途多舛的電影。可以預想的是,希斯的去世,極大的改變了電影的故事,也讓電影本身的性質從一個簡單的奇幻電影,轉化成了緬懷希斯的終極作品。

    因此,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人們難免都帶上感情因素,這實屬常情。直到現在,想起當年奧斯卡上全體嘉賓起立為逝去的希斯送上最佳男配角獎項時也難免唏噓,慨嘆人生的無常。

   回到電影本身,導演是要給我們講述一個非常超乎想像的故事。有永生的老頭,有穿越時空的鏡子還有奇異的想像王國,畫面的色彩極其艷麗,高對比度的顏色造成的視覺衝擊很是強大。在視效方面,吉列姆沒有讓大家失望,即使影片現實中的佈景,也頗具奇幻風格,更不用說用技術重塑的虛擬世界了。

   從影片整體的色彩風格來看,依然是明亮的色調佔據主流,如蒂姆•波頓般的黑暗風格不是很多,可以看出,《帕那索斯博士的奇幻秀》並沒有刻意的追求通過黑色塑造影片詭異的氛圍,而是更貼近於「秀」這樣的模式。

   電影裡的帕那索斯博士,為了愛情與魔鬼簽訂了契約,自己永生,但卻要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在年滿十六歲時交給魔鬼。博士深愛自己的女兒,於是與魔鬼再次訂了協議,誰先取得5個人的靈魂,誰就擁有瓦倫蒂娜。
    
    與魔鬼打交道的電影,前不久就有一部《道林•格雷》,同樣是交出自己的靈魂換得了永生,好在帕那索斯博士良心一直未失,沒有全身心的屈服於魔鬼,才有了後來的故事。希斯•萊傑的登場,本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印象中,導演似乎是要通過希斯•萊傑飾演的角色托尼在不斷的進出那個魔鏡後的轉變,探討人性與慾望這些較為深刻的話題。但在成片中,我們看到的托尼這個角色,雖然也是最終走向了墮落,但其中真正值得揣摩的地方並不多。這種情況的的出現,自然與希斯的離去有關係。一個人的角色,最終四個人完成,這對角色的連貫性是非常大的打擊,雖然這四個人都是好萊塢的巨星,演技也沒得說。

    比如電影裡托尼的三次進出魔鏡,托尼本應從純潔一步步的被腐化,思想被侵蝕,最終交出靈魂。導演最終只能讓德普等人完成一次替身的表演,還需要間接的在影片中向觀眾解釋為何外貌發生了變化。這其中的遺憾實在讓人再次感嘆,一位好影人的去世,以及一部原本可以升格很多的好電影的誕生。


    受制於此,托尼本身的角色形象也不甚清楚,到底他從何處來到何處去,都十分的模糊,雖有描寫但始終不足夠。或許是被打亂了陣腳,電影裡的其他重要角色,性格刻畫的都不見了生氣,帕那索斯博士的沉重與神秘沒有表現出來,即將年滿十六歲的瓦倫蒂諾更是淪為了一個展示色相的花瓶。比較之下,更為有趣的還是那個侏儒,講話風趣又充滿自信,是個很得力的好助手。只是電影裡真正出彩的角色太少。
   
    故事的內容看似簡單,但在吉列姆手裡,就變得非常複雜了,起碼從形式上說是這樣。按編輯查爾斯•麥肯恩所說「影片沒有什麼中心人物,也沒有明確的故事線索,沒有令人窒息的戲劇衝突。它就像是一個切成片的披薩,每一個小部份都差不多,拼在一起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因此,若想在這部電影裡尋找到傳統好萊塢電影模式的講述方法,肯定是徒勞的。我們在電影裡會看到很多旁枝末節的劇情,也會看到很多與劇情緊密相連的故事,最終的效果,卻很可能是讓觀眾丈二摸不著頭腦。說的嚴重點,就是故弄玄虛,然後搞的觀眾不知所云,但卻遠沒有藝術電影的深刻思想。

    這部電影的經歷,真是應了那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希斯•萊傑的中途離世,很大的影響了電影原本的構想,甚至於讓它變成了「另外一部電影」。雖然仍是吉列姆風格的製作,但其中的味道,我們知道已經有所不同了。當影片結束,螢幕上打出紀念希斯•萊傑這樣的字幕時,對導演特瑞•吉列姆,我們也應該給予尊敬。畢竟,他放棄了自己最初構想的故事,臨危不亂的為大家奉獻上了這部希斯的遺作,也許不是很圓滿,卻絕對值得我們起立鼓掌。


最後貼一個希斯萊傑的相簿,很棒,獻給熱愛他,熱愛斷背山的人們

http://player.56.com/deux14_95546359.swf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