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叫魂 [2006]--Retribution [2006]

呼喊/叫魂/惹鬼狂叫

6.3 / 3,268人    104分鐘 | Italy:103分鐘 (Venice Film Festival)

導演: 黑澤清
編劇: 黑澤清
演員: 役所廣司 小西真奈美 小田切讓 葉月裏緒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k

2010-08-12 16:05:44

賣弄悲情,其實是一塊注水肉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說實話,大失所望。所以給個2星。同樣是帶有悲情描寫的鬼片,國語片《詭絲》都要比這部影片好太多了


日式鬼片很多注重情感描寫,這一點是日式的長項,但問題是情感如何傳達給觀眾。不能說導演覺得自己滿懷悲情於是拍出來就一定能讓觀眾體會到悲情,有如自我陶醉中寫下的文字只能給自己看,別人是看不明白的。

這部影片要表達的主題似乎是「孤獨」,說遠一點可以扯到現代日本的人心冷漠,所以片中涉案的幾個人都是面無表情。這種看似描寫超自然現象實則描寫人心的手法並不少見,日式作品裡常見的一個說法就是「鬼來自人心」,問題是這部影片描寫人心的部份很不成功



(以下部份涉及劇透):

故事主線其實很簡單,海岸邊一所戰前就有的精神病院裡,一個女病人天天站在窗前孤獨地眺望過往的船隻,盼望著有誰來看她。直至死去化為白骨。

女病人死後化為女鬼開始影響其他人,製造了4起殺人案-------主人公吉岡殺死同居戀人、市川殺死紅衣女子柴田、醫生殺死兒子、OL殺死愛人。
(為什麼說主人公殺死戀人是女鬼作祟是因為這4起作案手法都是頭部按入海水淹死。頭部按入海水是女病人生前遭受過的虐待。而主人公以前並未去過精神病院,不可能自發使用這種手法)

然後主人公通過調查找到了精神病院,收納了女鬼遺骨得到了女鬼原諒。全片完。


作者的意圖大概是試圖製造一個人情冷漠的大環境下,女病人的孤獨和主人公人性的光輝,但其實仔細分析不難看出,影片裡大部份內容都有注水嫌疑。

比如影片前半著力描寫主人公的兇手嫌疑,扣子和案發現場的一致,家裡電線也一致,女鬼口口聲聲「是你殺死了我」,使得觀眾和主人公都懷疑這是個二重人格殺人案(或者殺人後記憶喪失),可惜劇情進展後發現這段完全是導演的誤導,純屬為了製造一點兒懸疑來給影片注水

主人公=兇手的誤導對於故事的主題毫無意義,因為女鬼作祟的目的,是引導主角去精神病院廢墟尋找她。置主角於殺人嫌疑對於女鬼的目的毫無幫助,反而是妨礙。

根據影片裡的劇情可以推測出,女鬼選上這幾個受害者的標準是「凡是坐渡船經過病院廢墟前,並且有看到病院窗戶里生前的女鬼的人」------主角是看到過的,劇情里有交代市川和柴田也有坐渡船。另外2人應該也不例外。
所以,女鬼找上主角,是因為他看到過自己,而不是因為他是紅衣女子柴田被害案的辦案警官------對主角的影響結果,是他殺死了自己戀人春江,而這事發生在柴田被害6個月前。
既然如此,影片前面大費周折表現扣子和電線,再讓女鬼來一句「是你殺了我」有什麼意義呢。


最重要的一點,女鬼認為這4個人的錯是「對自己視而不見」,這一點在影片後半女鬼的台詞也是這麼說「可是大家都遺棄我」。這說明女鬼自己也承認自己不是被殺害,而是被遺棄的。
怪了,你覺得他們遺棄你,見死不救,無情無義,那你就指著主角痛罵「你遺棄我,見死不救」啊,胡扯什麼「你殺了我」來誤導觀眾呢。
所以影片後半女鬼也改口不提「你殺了我」了,真是讓人啼笑皆非。

而如果扣子、電線純屬巧合,跟女鬼無關,那也太扯淡了吧,兩個跟故事主題無關的細節佔去了電影1/2篇幅,恐怕女鬼都會覺得冤枉。


大概有觀眾會認為---------也許女鬼就是故意製造主人公=兇手的嫌疑,來逼迫主人公去追尋真相呢?
這條也不成立,因為主人公被同僚懷疑,進而憤怒,只是促成了他更加努力去辦案,使得紅衣女子柴田被害一案真相大白。於是主人公如釋重負回到家裡-----自然也不會再去繼續追查精神病院和渡船的事了。

這對於女鬼的目的自然毫無幫助,於是女鬼不得不使出最後手段,上門直接喚醒主人公對於精神病院的那一段記憶。於是被鬼纏身的主人公不得不繼續去調查精神病院。

這段也可以看出,女鬼只要願意,一開始就可以喚醒主人公的記憶,然後主人公自然會去找她。而女鬼也確實動用了這個手段。
--------------那女鬼早幹嘛去了?為什麼6個月前不這麼做,而非要等到柴田被害一案告破以後呢?
女鬼是為了替柴田申冤? 拜託柴田在內的4個人都是因為女鬼的影響才被殺的啊。



清理下來就會發現,這個影片主線非常地莫名

主人公在渡船上目睹了生前的女鬼

在女鬼影響下發生了3件殺人案(主人公殺死戀人沒有立案不算在內)

主人公的努力下3件案子都告破

女鬼喚醒主人公的記憶

主人公找到女鬼遺骸,女鬼原諒了主人公,被殺的戀人也原諒了主人公

於是一切圓滿結束


於是你會發現,其實去掉了中間的3個殺人案,這個故事還是完全成立的。
這3個案子對於故事的主題「孤獨」毫無幫助。就是給影片注水而已。
去掉這些水份的話,這片子就是一個很短的小故事「被女鬼糾纏,找到女鬼的遺骨,萬事大吉」,幾分鐘就結束了。



日本的確是個人情冷漠的社會,最近新聞報導有老人死在家裡30年也沒被外人發現,因此會有很多反映都市孤獨的作品。可是這部影片裡導演的著墨點卻不在「孤獨」上。或者說導演以為自己表現出了,但觀眾沒有感受到,起碼我沒有感受到。

女病人的孤獨--------天天呆站在窗前看船來船往,猶如被囚禁的公主期盼著有王子來把自己救出這個堡壘,直到死去。這本來可以是一個很悲情的題材,可以讓觀眾產生共鳴和同情。
可是影片裡對此的描寫只有兩處-------一處是渡船駛過,女病人憤怒地拍打窗戶,一處是來自OL的間接敘述「她的感情流進了我體內」。總共不到兩分鐘。就算是惜墨如金,那也得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才行吧。

而其他人的冷漠-----姑且認為那3個案件是針砭世事,反映了日本人的人情冷暖吧(這種論調其實已經很教科書化了,再說下去快成對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血淚控訴了),
第三個案子裡OL和男人就是現在常見的小三關係,但男人既然已經和原配離婚,也算對小三負責了,這個案子最多說明世風日下,和孤獨沒有關係。
第二個案子醫生因為50萬殺了兒子,而兒子索要50萬未成只是說「算了」轉身離去,這要比國內一些找父母索要未果就暴力相向的不肖子文明多了(笑),這個案子也是最多只能說明世風日下。
第一個案子,市川為何殺害柴田完全沒有動機,劇情里柴田除了沒有正式職業外沒什麼可挑剔的。但是日本女性結婚後多數都會離職在家做專業主婦,說市川嫌棄她沒工作也說不通,只能理解為鬼迷心竅。

於是,如果說導演的意圖是,「通過這3個案件來表現人心冷漠,因為這種冷漠的大環境,因而導致了女病人孤獨死在病房裡無人關心的悲劇」的話,那也是很沒有說服力的。更像是學生時代學習文章硬要歸納一個中心思想。

因為這3個人完全是因為鬼迷心竅才犯案的,跟社會罪惡什麼的扯不上關係。
例如第二個案子那個醫生在審訊時候已經精神失常「有鬼!不要過來!」而女鬼每次出現主人公都能看見,這說明當時根本沒有女鬼,只是醫生因為女鬼的影響已經精神失常。而醫生殺子是在精神失常下犯下的。能用女鬼作祟來控訴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嗎?



最後還有一條最基本的,在一條船上觀賞兩岸風景時,偶然看見了一口破窗戶里有半個女人的臉。
有多少人會好奇心爆發,非要去查個究竟呢?看到這篇評論的人設想一下,你會去嗎?恐怕大部份人在下船時候就已經忘記了這件事吧。

因為這純屬人的自然反應,沒有人會特意留心渡船上偶然的一瞥,這個無論放在哪個國家都一樣,民風再好的國家也沒人會那麼蛋痛,這跟現代社會是否人心冷漠、是否孤獨,是否世風日下根本毫·無·關·系。

通過這個去引伸出「現代人的孤獨」實在是腦補太多了。



看影評,另外一種說法是「女鬼並不存在,整個過程是主人公的內心掙扎和自我救贖」。這個角度固然可以,但如果女鬼並不存在那麼無法解釋別的人也能看見女鬼並受到影響-------也無法解釋最後主角的同事被女鬼殺死。
更重要的,如果這片子只是一個精神病患者自己原諒自己的妄想過程,那麼這部片子除了謀殺掉觀眾的時間外,還有任何其他意義嗎?




回到開篇說的,不是說導演心理有情感就OK,問題在於這種情感如何傳遞給觀眾。美的欣賞的確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但是自我陶醉的文字別人是看不明白的。

這部影片要表達的主題似乎是「孤獨」,可惜看下來完全沒有讓人感覺到孤獨所在,後面扯出主角殺死戀人也是異常地唐突,莫名其妙(如果說和戀人的相處里有蛛絲馬跡可循那麼也算情感危機的伏筆,可我們只看到了日本女性招牌式的溫柔和順從,這不能說是好的伏筆)。
三個案子對於孤獨的主題也毫無意義,只能看出女鬼的神通廣大(順便一提女鬼在夕陽下如同超人一般飄然飛走時候我笑了,做女鬼還真不賴)。


文藝片和讓人看得莫名其妙的影片是兩回事。
大學者寫出來的學術著作用語往往都很淺顯(我初中時候看《夢的解析》就感覺比課文還好懂)

好的文藝片是不賣弄虛懸的,是讓你感到每一分鐘都是美的欣賞,而不是讓你感到花了90分鐘吃下一塊注水豬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