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暗戰-談判專家--Running Out of Time

暗战/谈判专家(台)/RunningoutofTime

7.3 / 5,885人    93分鐘

導演: 杜琪峰
編劇: 游乃海
演員: 劉德華 劉青雲 蒙嘉慧 許紹雄 李子雄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黑桃摩托

2010-08-12 18:28:11

我看《暗戰》


      這是我第三次觀看《暗戰》這部經典影片。劉德華正是憑藉此片成功加冕金馬影帝。我不知是是這部電影成就了劉德華,還是劉德華成就了這部電影。
   
   整部電影一氣呵成,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懸念相生,處處伏筆。這是一場偵查與反偵察、控制與反控制的遊戲,是一場警察與賊的心理戰,或者說,是一場貓與老鼠的博弈。
        
   片中劉青雲飾演的何督察是「貓」,劉德華飾演的Peter是「鼠」,Peter之所以選中何sir來玩這場遊戲,是為了引出另一隻「鼠」——禿頭。而禿頭正是Peter的殺父仇人。隨著情節的展開,這場遊戲的真正目的也漸漸清晰明朗。
       
    一舉手,一投足,淡淡的微笑,淡淡的話語,劉德華本身自然的酷在這部電影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與放大。他的這種冷酷氣質一直延續到了《無間道》系列。
        
   故事一開始,Peter按常理出牌,走的是「搶銀行(財務公司),綁人質」的套路,但他並不謀財,在天台引出何sir出場加入這場遊戲後撕票,射殺人質。但槍里射出的不是子彈,而是番茄醬。這個橋段就像是影片《大買賣》的剪輯和縮影。兩部電影中主角都用一些看似作案工具(手槍炸彈等)的玩具來震懾或者戲耍了警方。戲耍是所謂的「賊」的智慧的折射,擔不是目的,只是他們為達到目的而迫不得已的手段。但兩部電影的主角最終都完成了預期目標,《大》中主角拿到了那份二戰納粹分子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殘害人名單。《暗》總主角報了殺父之仇。表面上看是賊贏了警察,有悖常理。但本質上依舊是正義戰勝了邪惡,弘揚了人性的光輝。
       
    緊隨其後的另一個片段是Peter如何被封鎖死了的大廈中逃出。這一情節和《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結尾一樣,不同之處是《殺手》中的殺手雖然換上了警察的防爆服,但最後仍被警察識別而難逃一死,《暗》中Peter換了防爆服,之後居然又換了普通的警服,露著臉、大搖大擺地在警察面前衝出層層封鎖而成功脫逃。其智慧和膽識令人折服。
        
    這讓我想起了《不能說的秘密》中斗琴的那一段,它與《海上鋼琴師》中1900與爵士樂權威人士在海上的輪船里斗琴如出一轍。
        或許,除了中國曆史有著驚人的相似,經典電影大概也是如此。

    片中感情戲極少,甚至不到5分鐘,印象最深刻的便是Peter與陌生女子——梁婉婷在公交車上的兩次邂逅。配以舒緩的鋼琴背景樂,無需太多對白,兩人便坐到了一起,兩顆心也發生了碰撞。如果說第一次邂逅是「被逼的『人生若只如初見』」,那麼第二次便是一次誤會撥動了兩人的心弦而產生了情感的共鳴。這兩段的音樂全片共想起四次,除此外Peter在自己屋中吐血響起一次,最後Peter駕車逃離又響起一次。這短暫的感情暗流給這部冷色基調的影片鍍上了一層溫馨。

兩人下車後的飯店
「羅宋湯,三文魚柳,你呢?」

「咖啡」

「我叫梁婉婷,你叫什麼?」

「何必要知道我叫什麼」

   Peter突然開始猛烈咳血,血將整杯水染紅。

「我沒有時間」

Peter接著說,繼而轉身離開。留給梁的只是那孤獨的背影。

    很多人初次看這部電影時都管中窺豹地以為它是一部愛情片,這段對白不多的感情戲的份量與影響由此可見一斑。
        
    我想梁與Peter此時都已經愛上了對方,但Peter深知自己已身患絕症,而果斷的拒絕了自己已經愛上了的女人。那該是怎樣的一種心疼與割捨?「悲劇便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魯迅語),正是悲劇的這種殘酷性與遺憾性的不完美造就了它比戲劇更為強烈的震撼力與影響力。
       
    整部影片Peter語何sir共同乘車三次:第一次Peter槍指開車的何sir,第二次何sir槍指開車的Peter,第三次何sir載著被拷上了的Peter,並且後面跟著多輛警車。總之Peter都處於被動,且形勢一次比一次嚴峻。第二次Peter不惜以故意將車撞上牆的自殘方式來改變局勢從而換取再一次的平等對話權。終於在前面重重堆疊的衝突之下講故事的情節推上了高潮——第三次共同乘車。面對這次最為嚴峻的形勢,Peter卻用了最簡單也是最奏效的方法——裝死。輔以百試不爽的「假炸彈震懾」,雙管齊下從而輕易取勝。
        
    我想Peter啟動了汽車的那一刻,何Sir已經知道了Peter利用了自己的憐憫心和同情心。但他沒有回頭,只是淡淡的說了句「車上有炸彈」來宣佈自己的認輸。是真實坦率的還是被迫無奈的認輸,我們不得而知。
        
    縱觀全片,Peter這隻「鼠」沒有直接叫陣另一隻實力比他強的「鼠」——禿頭,而是利用以何sir為首的警察這隻「貓」,引禿頭出洞,繼而曲線報仇,步步險棋,最終將禿頭將死而達到報仇目的。我想這一切都是Peter忍著喪父之痛,韜光養晦多年,苦心經營了這次騙局。玩弄一切入於手掌之間,看著這排好的多米諾骨牌朝著他擺好的方向倒去,我驚嘆於他多年磨一劍的忍辱負重,驚嘆於他過人的智慧和膽識,更驚嘆於這場騙局的精緻與華麗。
        
   影片最後借梁婉婷之口道出了Peter的結局「送完我項鍊後就好久沒見到過他了」,就像老子騎著青牛離開,史書記載「無所終」三字一樣。這樣的留白不僅拓寬了影片的價值尺度,也豐富了影片的內涵。我想這樣的結尾總比同是劉德華主演的《旺角卡門》的結尾——劉德華被亂槍掃死——要好得多,觀眾也更易於接受。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