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三個傻瓜--3 Idiots

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傻瓜/作死不离兄弟(港)

8.4 / 434,950人    170分鐘

導演: 拉庫馬·希拉尼
編劇: Vidhu Vinod Chopra 拉庫馬·希拉尼
演員: 阿米爾罕 卡琳娜卡普爾 Sharman Joshi Madhava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亦可

2010-08-12 19:21:20

如果教育最終是為就業服務的,最後所有人都不會有出路


畢業那年所有人都往外企擠,我也不例外,幸運的是我擠上了車,不幸的是我在這部不知道開向何方的豪華大巴上混了3年,當我決定轉車的時候,所有人都告訴我,不要太天真,工作不過是餬口的工具,無所謂喜惡。能做上自己喜歡的工作固然是最理想的狀態,但大多數人連對工作最基本的熱情都缺失了。

學生時代,我一直名列前茅,沒有最突出的科,也沒有考中下的科目,就是所謂的全才,可是工作後,排除公平機制的問題不說,才知道當年被老師們請喝咖啡的偏才們才真正的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並快樂著。

我們總是會被拿來比較,學生時代有成績作比較,工作後有年薪做比較,社會定義下的成功就只是腰纏萬貫,飛黃騰達。我想大多數人的內心是追求快樂的,但是這種生存模式下,我們不允許不成功,簡單的幸福被定義為不思進取。

此片的亮點極多,雖不是非常有深度的電影,卻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好電影,細節的處理,情節的連貫,台詞的設計,以及思想的啟發和對存在的思考。

想知道他皮鞋的價錢嘛,只要淋上咖喱汁就知道了
想知道他在乎的是表還是感情嘛,把表藏起來就知道了
遇到新知識,首先是恐懼而不是新奇和好學的態度,那知識就只是死物
不是不當工程師就沒有出路,當野外攝影師一樣可以養活自己
每個人都為了一份工作把自己弄得像乞討的乞丐時,他如是的告訴面試官自己被開除不願背叛朋友所以選擇跳樓,沒想到厭倦好好先生的面試官居然遞上合約
此片並沒有一面倒的去批判什麼,只是指出捨本逐末的現象,並不是叫每個人去不現實的追求理想,只是希望喚醒每個人內心那把聲音。

想到今早看的新聞,覺得很好笑,張藝謀說現在挑謀女郎難度比以前大多了,因為美女都跟煤老闆結婚了,所以90後就沒什麼美女。社會的機制讓愛情也變得量販和競爭起來,大家現在都不講感覺了,都是看彼此的社會價值,原本附加值的東西反而飛上枝頭做了鳳凰。

關於教育題材的電影,模式都差不多,看了總會有感觸,不乏反省自身的,可是,不得不繼續委曲求全的向現實低頭:
《死亡詩社 Dead Poets Society》:考試上名校做醫生賺大錢娶美女,似乎每個家長都認為這樣的生活才會讓子女幸福,所以劇中尼爾的父親扼殺他的表演興趣,逼他好好學習,以後上哈佛醫學院,結果他想不開,開槍自殺了。是不是只有以死相脅,才能得到諒解?

《蒙娜麗莎的微笑 Mona 麗莎 Smile》:片中的學生瓊放棄了耶魯大學法律專業的就讀機會而選擇了家庭,我個人認為不是選擇家庭就是不好,只是她做這個選擇並不是基於內心的聲音,而只是權衡之後的結果。

《浪潮 Die Welle》:雖然事態變得不可收拾,但作為一種嘗試,一種啟蒙,卻給觀眾帶來了很多思考。反觀我們的教育體制,老師不過是肥肉職業,每個都想成為鐵飯碗的忠實擁護,沒有人真的在意如何教育好下一代,如何引導他們的價值取向,在意的只是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帶來更高的補習回報。

《放牛班的春天 Les choristes》:學校裡的學生大部份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裡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殘暴高壓。我們的學生時代,每個人都見過被老師放棄的學生吧,我們是急之國,我們的老師寵愛的只是唯唯諾諾甘作傀儡的學生,沒有耐心去調教問題少年,其實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有時只是一個決定的問題。

《荒野生存 Into the Wild》: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上映後激起很大的討論,即使在美國這個的自由國度,普世的價值取向依舊是醫生、律師、商場菁英。男主人公家境優越,是亞特蘭大私立名校艾莫裡的優等生,前程似錦。但是,他從學校畢業後,選擇了截然不同的人生,放棄令人羨慕的工作,把存款捐給慈善機構,去阿拉斯加尋找自我。不是每個人都這樣的勇氣去追尋內心的聲音,所以漫長的電影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