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蝸牛

2010-08-13 08:13:29

Do we need to go to Paris to find love?


Ok, my weekly depression kicked in again. So, I watch "Broken English" for the second time.

已經忘了情節,但再看卻在女主人公身上發現了自己的影子。

故事發生在紐約,三十來歲的女主人公總是感嘆自己遇人不淑,厭倦了約會,對愛情失望。然後,在同事舉辦的派對上遇見了從巴黎來的男主人公。渡過了美好的一段時間,男人回了巴黎。她去巴黎尋他,卻弄丟了電話號碼,沮喪抑鬱,然後自己勸說自己放下,即來之則安之,一個人游起了巴黎。在她坐地鐵去機場的途中,男主人公恰巧也跑進同一節車廂。結尾是他拖著她出地鐵去了街角的一家小酒吧,喝啤酒聊天。然後他問:「你願意和我再喝一杯嗎?」 她點點頭,然後他問:「你知道那樣的話你會誤了飛機嗎?」 她微笑說:「我知道。」

電影裡的對話:

初見面時,再電梯裡,他想要吻她,她躲開了。

她:「不,不要吻我。」

他:「為什麼?」

她:「我說過了,不要。」

他:「為什麼,我只是想吻你。」

她:「不,我很抱歉。」

他:「好吧,你不喜歡我。」

她:「不,只是我不想讓你吻我而已。」

他:「為什麼不?」

她:「我不知道。」

他:「我不明白,我們相處得很開心,你很美,我只不過是想吻你。」

她:「聽著,我渡過了一個美好的夜晚,但我現在只想回家。」



在巴黎的酒吧,獨坐的女主人公和一個陌生男人的對話:

陌生人:「大多數人約會只是為了避免孤單,但有些人希望有奇蹟發生。我覺得你是屬於後一類人。」

她:「這樣有什麼問題嗎?」

陌生人:「哦,沒有,只是奇蹟不總是發生。」



我也已然厭倦了約會,我也不喜歡初見面時就和誰接吻,我希望有奇蹟發生,但必須承認很多時候我約會只是為了避免孤單。可是問題的關鍵是,我還不是大齡女青年,才二十出頭,可已然是這種心態,這就讓整個局面顯得更為可悲了。

Magic,其實是個有些荒謬的詞語。不過是把小時候的童話翻個新,然後灌醉大人。結尾巴黎地鐵裡的偶遇能讓愛裡的人相信那是命中注定。但說實在的,在紐約這樣一個諾大的城市,人流滾滾,我認識的人很有限,但時不時的也能偶遇上。事實是A遇見了B,但故事的構造全憑個人掌控。可以是上天註定我們要在一起;可以是見到了裝看不見,躲之不及。一直想寫這樣一個短短的故事:在一個咖啡館或是小酒吧,男遇見女,發現對方和自己簡直是天造地設,她喜歡讀他愛的那份報紙,她抽他愛抽的那個牌子的香菸,她也不愛在咖啡里加奶,和他一樣,她也會放兩塊方糖。默默的觀察一會兒後,他上前搭訕,聊天,發現他們政治,宗教信仰都不謀而合,最愛的作家是同一個,甚至住的公寓都只差一個街區的距離。喜不自禁的他約這女孩一塊吃晚飯,可被對方平靜的拒絕了。我覺得這就是現實的愛情,人人都只顧著自己腦海中故事的發展,不知道別人心中的承轉曲折走的是完全相反的方向。

電影裡的紐約場景我幾乎都能識別出拍攝的地點。創造奇蹟的人還沒出現,但充滿奇蹟的城市與我同在。這樣也是安慰。

脆弱,有什麼關係?我們不過是普普通通的人而已。坦誠,對自己,對他人,是最最重要的。笑是因為開心,哭是因為難過,簡簡單單,如此而已。

安穩的睡眠,水和食物,如此而已。

然後巴黎會在心中發芽。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