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平洋戰爭--The Pacific

太平洋战争/雷霆战海(港)/血战太平洋

8.3 / 81,971人    52分鐘 (approx.)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個人的旅行

2010-08-16 19:13:09

戰爭,以正義的名義---觀《血戰太平洋》有感


沒有食物,沒有飲用水,沒有退路,背著槍枝,在讓人幾近窒息的115度炙熱高溫下,他們要冒著敵人的重重炮火,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強行穿越貝里琉島的中部---一個幾乎沒有任何掩體的軍用機場,這是《血戰太平洋》裡的一個情節,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登陸貝里琉島第二天,接到了這項異常艱巨的任務。作為軍人,他們別無選擇,因為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

 
誰都知道這種無異於自殺似的強行穿越生還的機率很小,每個人都有可能被不長眼睛的子彈或炮火擊中,倒在那片毫無遮攔的空地上,但是他們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只能硬著頭皮衝上戰場。在跳出戰壕的那一剎,他們的心裡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但是除了在心裡一遍又一遍地為自己和戰友祈禱平安和好運,他們無能為力。事實上,在這個時候,命是交給上帝的,那些活著的人與死著的人最大的分別就是多了一點點運氣。


他們開始勇敢穿越,在不遠的前面,敵人的機槍早已架好,等待他們的出現。


雙方開始交火了。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一個又一個美國大兵倒下了。到處都是血肉橫飛的畫面,到處都瀰漫著死亡的味道。一個士兵跑在途中,被炮火打個正著,一條腿瞬間炸飛;前一分鐘還在扶受傷的戰友站起來的大兵,後一分鐘就直挺挺地倒在傷者的前面,子彈貫穿他的頭盔,眼睛還是睜著的。這就是戰爭的血腥與殘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在經過一番殘酷的血拼之後,他們終於攻克了敵人的一個陣地,可以稍事休息。在清點傷亡人數時,點數的士兵精神接近崩潰,他的聲音是顫抖的:59、60、61......每個累加的數字都代表一個鮮活生命的消逝。面對殘酷的一切,一個剛加入隊伍不久的新兵感覺迷茫,他的上級這樣告訴他:「戰爭在歷史的長河中並不少見,但是,有時候,你要相信,你必需要相信,你來到這個恐怖的島嶼,你為穿越機場所邁出的每一步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因為你們是為正義而戰。」因為披上了「正義」這件戰袍,所有的屠殺都有了正當的理由,所有對敵人的虐待都是罪有應得。但是,他們忘了,脫下軍裝,他們與敵人一樣,都是生活中一個很普通的人,都是有著父母兄弟、戀人牽掛的普通人。

 
影片中有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在瓜島的一次激戰中,敵人只剩下最後一個士兵,於是他成了那些美國大兵們的活靶子。他們用槍去打他的肩膀,他的腿部,或者他的周圍,唯獨不打他的身體要害,因為他們想多花一些時間好好戲弄這個小日本鬼子,想充分地折磨他,以發洩自己對敵人的極度憎恨與厭惡,直到,一個實在看不下去的美國大兵一槍擊中他的要害,才結束了這場殘酷的鬧劇。當他的戰友不理解他的做法,問他為何這樣做時,他保持了緘默,沒有解釋。也許這一刻,讓他想起了對方也是有著父母疼愛的孩子,想起了自己孤身在外隨時面臨的生命危險,拋開雙方所持的立場不同,他和這個被羞辱的士兵沒有本質的不同,這一刻他可以羞辱對方,但是下一刻呢?只有老天知道。生命不容褻瀆,哪怕那個是站在你對面的敵人!


很多人喜歡看好萊塢大場面大製作的戰爭片,因為刺激感官;但我對戰爭片不感冒,因為我害怕看到那種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針鋒相對,害怕看到那些所謂的正義之戰帶來的血流成河。同那些大場面相比,我更喜歡看到導演及人們對於戰爭的反思和質疑。看過《大江大海1949》的人就知道,戰爭的血腥和殘酷,是生於和平年代的人們永遠無法想像的。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爭里,沒有贏家,除了少數幾個站在國家的指揮台上高高在上的領導人。戰爭對普通人而言帶來的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傷痛和仇恨。你的孩子是孩子,別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嗎?代表的利益、立場不同,導致的是一群人與另一群人在地球上永無止境的廝殺,就像現在的「人間地獄」伊拉克、阿富汗,生活在那裡的普通老百姓憑什麼要承受戰爭引發的傷痛和無休止的恐懼?當初美軍進軍伊拉克時不也同樣是打著正義之旗,打擊恐怖主義的名義嗎?結果「施助者」給「受助者」帶來的是看不到盡頭的遠比恐怖組織還要厲害百倍的恐怖?!

 
我厭惡任何形式的戰爭,不管它身上披著一件多麼耀眼的「正義」外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