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獵殺幽靈寫手--The Ghost Writer

影子写手/影子灭杀令(港)/猎杀幽灵写手(台)

7.2 / 171,197人    128分鐘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Robert Harris (Ⅱ)
演員: 伊旺麥奎格 強柏恩瑟 金凱特羅 皮爾斯布洛斯南 Tim Preec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olo

2010-08-16 21:44:19

另一版


影子是與身體相伴而生的,所以脫離了軀殼,它便不能存活,即便是陽光漫天。
  
  隨著前影子寫手麥克的離奇自殺,戲稱自己為 「ghost」 (靈魂)的伊萬重新為前英國首相亞當代筆自傳。但亞當受到戰爭罪的指控,政治颶風隨時襲來。此時,靈魂也開始發現一些關於亞當鮮為人知的過去,並試圖去文字間、現實里找尋事實的真相。
  
探尋細節與心理刻畫是波蘭斯基的殺手鐧,他在自己的處女作《水中刀》中就早早把這種特質發揮了出來。無論是後來的《魔鬼聖嬰》、《唐人街》、《第九道門》,還是這部新近的《影子寫手》,都會有一種黑色蘊含其中。而這不是巧合,恰恰是生活給這位老人留下的痕印。

在上世紀30年代,生於猶太家庭的波蘭斯基常年受到反猶排猶浪潮的迫害,他的母親便是死於納粹的毒氣室之內。首任妻子另結新歡離他而去,第二個妻子也因他指導的《魔鬼聖嬰》觸怒邪教組織而喪命。從此他的電影中便不可替代地多了黑暗,正如波蘭斯基自己所言:「我喜歡電影中的陰影,但生命中的陰影則不然。」

回到影片,首先它的「黑色」來源於灰色的影調。天空的陰霾和灰黑格調的別墅,以及天空重壓下憤怒的大海,都將這故事的背景設定為陰鬱的冷色系。當然,這也暗示了整部電影情節的曲折和光明的來之不易。其次,它的「黑色」來源於逐漸剝離開的劇情,兩條線索的敘事,讓觀影者更加緊張於伊萬巡查證據的過程,也驚嘆於政治力量毀滅性的強大。最後,影片的配樂是低沉的「黑色」,更好地配合了影片的敘事—--緊張又不失希望的存在。

這種黑色的政治題材的影片,不免會讓人與過氣的「政客」產生聯想。而波蘭斯基也風傳應該片被美國當局重翻舊帳----當時他被指控與一名13歲女孩發生不正當性關係,之後逃離美國,從而被美國警方通緝。無論出於對歷史的揭露也好,以泄私憤也罷,或者這僅僅是一部電影的呈現。對於觀者而言,我們可以繼續欣賞到這種「黑色」,難道不是最好的事嗎?

靈魂寫手是波蘭斯基的影子,最起碼一部份是。他用電影來講述探求真相的快感,並用巧妙地敘事暗諷一些世事。片中的主人公經常被稱為「someone」(某個人),在政客中、權貴間,他沒有名字,沒有人識。但他堅定地相信用「心」寫作,無愧於心。就像導演選擇一個開放式的鏡頭作為結尾,便是企圖向觀者說明,當伊萬選擇對權力舉杯的時候,當影子選擇滿懷地擁進光明的時候,他那顫微的生命也將走向盡頭,即便他曾擁有過一顆堅定的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