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友情十字路--Cemetery Junction

陵园路口/友情十字路/

6.9 / 18,767人    95分鐘

導演: 瑞吉葛文
編劇: 瑞吉葛文
演員: 瑞吉葛文 雷夫范恩斯 柏恩高曼 費莉絲蒂瓊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ongbei

2010-08-17 16:05:40

暴走青春,溫柔蛻變


依我現在的年紀,還不能用「當我年輕時」這樣的句式開頭,然後開啟講述,語重心長的、炫耀的、懺悔的等等,語調不一而足。年老是人避之不及的事,不過,他們為數不多的專屬權利之一,便是可以隨意用這個句式。現在,我只能被人稱為「小×」,忍受他們講述「當我年輕時」。在不時走神、不時恍惚的傾聽途中,我想,不如去看個電影去。在這世界上,你碰到對你能起裨益的教導機率很小,大多數人又缺乏幽默感以及幽默的講述方式,或者因為年齡造成的代溝,他們的幽默已過時,所以,大部份的「當我年輕時」,都是乏味的。而步入社會,你會經常碰上很多不得不聽的「當我年輕時」,在飯局上、在社交中、在單位里,你得忍受他們的炫耀、說教、虛構。這真是件不幸的事,出了門甚至會爆句粗口,「他媽的終於完了」。如果哪位長輩碰巧看到這段話,本著教養,他一定說:「小×那孩子!真是個逆反的年輕人。」我感謝那些心誠而智慧的人生感悟,然而,有些時候,我寧願去看個電影或扯淡或發獃去,聽「教導」不如去看電影中的鏡像,映出你、我、「他們」的年輕歲月。

看《陵園路口》這樣的青春電影,噢,如果討厭「青春電影」這個詞,那說成「與年輕人有關」的電影,在這些電影裡,多少會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群年輕人住在與工廠相鄰的地方,父輩們在工廠上班,年輕人接班進去。青年a某日覺醒,不想繼續窮街陋巷的生活,他要離開那個爛地方,擁有勞斯萊斯和自己的專屬車位,還要一棟豪宅,他不想跟他老爸一樣,每日勞作得全身酸痛,雙手沾滿油污,卻賺不了什麼錢。於是,青年a被要進入上層社會的煩惱困擾著,不管怎樣,他開始了掙扎和努力。我們大部份年輕人都有點像青年a,不是嗎?青年b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厭惡父親,自暴自棄,收工後喝酒、打架、泡妞,十足的壞孩子形象,儘管這樣,他覺得自己仍然了不起。蠱惑仔和小太妹對於異性,都有一種別樣魅力,甚至每個三好少年,都有一顆壞孩子的心。青年b的身上,也有很多我們身上的影子。青年c形象欠奉,在三人行中,是被奚落和跟屁蟲的角色,他有點自卑,但不肯降低標準,找個相當的姑娘。沒幾個人能自信到底,尤其在自我否定最激烈的年紀,我們很多時候像青年c一樣。如果青年c成功,要比a更具勵志效果。

青年a、b、c加起來,或許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年輕人畫像。雖然影片的背景是英國的70年代,但這點並不影響他們和我們的共性。青年a發現了上層社會的虛假和枯燥,最終沒有踏上奔向資產階級的道路,不過,和喜歡的姑娘,一起離開了「窮街陋巷」的禁錮之地。青年b被長輩訓導,明白了父親的苦衷和自己的過錯,從最暴烈的青春走向溫柔的成長。青年c「務實」起來,有了主見。原來,這是一個找尋自我的故事,每個人對自己的認知發生了一次重大改變。呃,故事在意料之中。

你或許想買一個大別墅,和你的父母,還有你心愛的人,共享一生的快樂,但最終你只買了一個90㎡的三室一廳,甚至一直在租房;你或許想當羅大佑那樣的歌手,最終你去參加形形色色的選秀,甚至只是跟著一個「鄉村樂隊」走穴;或許你想寫一部牛逼的小說,最終為了謀生你每日撰寫報刊專欄,甚至不再寫字,去搞金融;等等。這裡面,有打折了的理想,務實後的選擇,妥協的人生。但事實上,生活沒有如此沉重,雖然它從不輕鬆。大部份的改變和選擇,是因為我們的認知變化,那些炫目的夢想或許並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像《陵園路口》中的三個年輕人,我們終會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不是實現不實現的問題,而是實現什麼的問題。

《陵園路口》里呈現的生活風貌,帶著強烈的英國風格,選擇的配樂都是來自七十年代的搖滾歌星,還有英式口語、工人階層話語、家庭背景,這些為主人公們的青春增添了些英倫式的暴烈氣味。從最暴烈的青春到最溫柔的蛻變,較之現實,更富戲劇性。和英式英語的字正腔圓、英國人的刻板一樣,影片也是一板一眼,幾乎每個鏡頭都有強烈的目的性,比如晚會那場戲,鏡頭分別在青年a、女主人公、她母親、她父親之間轉換,對人物的刻畫和情節的暗示,意圖明顯到露骨。不過,這些一板一眼的匠氣,和影片的「教化」,仍然要比大部份的「當我年輕時」要有趣得多,也更有說服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