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7,969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真田小葵

2010-08-19 01:12:14

《奇幻人生》——悲劇 喜劇只一念之差


這個電影,前邊介紹了,名字——《奇幻人生》,一部有些荒誕的搞笑意味的片子

    上映時間為2006年,不算什麼大片,但也拍的很有黑色的幽默感

   這個名叫哈囉德的男人,工作很大壓力,連續十二年,這個名叫哈囉德的男人沒有給自己放過一天假,每天幾乎就是像個機器人一樣生活,他在國家稅務統計局工作,天生跟數字有緣,後天對於數字更是有著出神入化的計算能力,他朋友很少,更加沒有女朋友,每天陪伴哈囉德的男人就是數字和手錶,每天用牙刷用力的左35下,右38下,前36下,後37下(不完全統計);每天都是早晨七點起床晚上十點睡覺,每天都數的清清楚楚自己家離公交汽車站有多少步;每天都用不超過5分鐘的時間裡喝完一杯早咖啡;每天都會有同事當面問哈囉德很大熟數值的加減乘除;每天都會用他手腕上的手錶來精確計算自己干每件事情的時間。

    這樣的生活,過個一年兩年,就很枯燥,就很抓狂,而這個叫哈囉德男人就那樣堅持了12年,不能說堅持吧,只是一種逐漸養成的生活習慣,生活圈子狹小,生活結構單一,生活速度過快,生活質量呈直線下降的趨勢。

    剛開始看這個電影的時候,要是不告訴你這是個電影,你一定以為這是個給牙刷或是牙膏或是手錶做廣告呢。

    不要以為這個男人有多麼喜歡幹這個工作,才要這樣的為國家稅務統計局賣命的幹活,而是因為,被一種高節奏的生活給壓得,沒有辦法,所以,就漸漸養成了前面說的那些習慣,這種狀況,嚴重威脅著哈囉德心理和身體健康 ,漸漸地他漸漸發現總是有一個聲音再複述,自己曾幹過的所有的事情,剛開始哈囉德還以為周圍的人都能聽得到,他的身邊總有奇怪的聲音,一個女人的聲音,並在哈囉德的腕錶,壞掉的時候,玄乎乎的預言;「哈囉德,將在不久的一段時間裡發生意外,而這個意外就是死亡,而且是非自然的死亡。

   男人去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覺得哈囉德得了精神分裂症,並介紹他到一位研究自我與非我的老教授,給哈囉德分析心理,用悲劇與喜劇的劃分,去間接地治療這個所謂的精神分裂症

    男人在催著麵包房的女人補足剩餘的稅款,男人從一開始看到麵包房的女老闆就一見鍾情了,男人在那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現在其實很厭惡自己那種按部就班的生活,生活如果要是都像稅務局的精準數據一樣,其實是一種很可怕的事情,男人漸漸聽教授說的,給自己真正的放幾天假,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並繼續和麵包店的女老闆開始了真正的戀愛,女老闆的烤美味的餅乾,漸漸地他們從最開始仇人變得逐漸友好。

    那個烤麵包的女孩,曾經是在哈佛大學的法學院學習,但是因為那不是女孩子真正喜歡的職業,於是堅決的退了學,開始烤自己美味的麵包,麵包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也包括哈囉德,哈囉德此時看著這麼堅持自己的女孩,突然刺激起,這個男人最想要幹的事情——休假和學吉他,男人用學吉他,來充實自己,滿足當初自己——想要給自己的生活整天一些樂感。

    悲劇和喜劇分析法,在哈囉德世界裡逐漸管用了,這個男人開始敢於追求自己喜歡的女人,敢於練習自己最想要學習的樂器,

    哈囉德在教授的辦公室,意外的發現了,那個自己意念里,描述自己生活的那個人,而那個人就是那個叫海倫的著名作家,她總是以寫主人公死亡的小說,而出名,這一次,她政正寫的小說純屬意外的剛好和哈囉德的生活無限的吻合,哈囉德相信是那個海倫的作家,告訴他自己即將死去,一切就這麼的陰差陽錯,就像哈囉德一開始以為遇見麵包女郎是一個純悲劇,但後來慢慢的,真愛感變了哈囉德悲劇色彩主義,哈囉德漸漸發現了人與人之間,男人與女人之間所有的美好的情愫,毋庸質疑的下了一個——這是喜劇的定義。

    男人一直以為自己的結局和海倫寫的一樣,是毫無徵兆的死亡,哈囉德害怕死亡,海倫此時此刻意識到每次自己寫的小說結局總是殺死了小說中的主人公,很懊惱,為什麼她寫的小說結局總是這樣悲傷,於是決定改變自己對於小說的結尾的部份,男人因為手錶的時間與小說里寫的時間晚了幾分鐘,而逃過一劫,但是哈囉德在公交汽車站為了救一個素不相識的在馬路上差點被車撞到的小男孩,他自己被撞得,剛開始以為死了,後來搶救的及時,雖然受了很多傷,內傷,外傷的搞得好不狼狽,但是還是在愛的人面前,勇敢地活了下來。

   這個電影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一些悲劇和喜劇在我們的生活的大舞台重演,我們能做是只能將它們分好類別,然後逐一的消化與吸收,無論是喜歡寫悲劇的作家,還是喜歡寫喜劇的作家,這些知識作家筆下的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故事,並不能「書本主義」作家筆下的悲劇,喜劇不能成為衡量生命長度和價值的度量衡,真正的悲劇和喜劇似乎有時候只是一念之差,關鍵看你以怎樣的態度取捨去留。

   悲劇和戲劇依舊在上演,就像海倫*艾瑪說過的一樣,也許從樓上跳下的時候,瞬間,那人能感覺得到,有一種暖洋洋的生的希望之風,不一定那個跳樓的人就一定是以猙獰的面孔示人,而或許在鮮血和骨折之後產生一種奇怪的光暈,那也許是看透了生活的另一種平靜。

   悲劇,喜劇只一念之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