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浴血任務--The Expendables

敢死队/浴血任务(台)/轰天猛将(港)

6.4 / 365,687人    103分鐘 | 113分鐘 (extended director's cut)

導演: 席維斯史特龍
編劇: 席維斯史特龍
演員: 席維斯史特龍 傑森史塔森 李連杰 杜夫朗格林 艾力克羅勃茲 史帝夫奧斯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步停

2010-08-24 08:26:49

齣戲的意義


「關公戰秦瓊」這個短語實際上非常形象地揭示了潛藏於人們內心中那種穿透時間維度,求解「英雄遇英雄、誰為王中王」的集體潛意識。這種大眾心理是穿越國界與領域的。比如說,貝利和馬拉多納,這兩位活躍於不同時期、未有直接對話機會的球王,究竟誰比誰技術更拔萃、作用更顯赫,一直是世界足球圈爭議不休且樂此不疲的話題;比如說,華人世界的萬千武俠迷一直在激烈爭辯,金庸筆下到底誰才是天下第一——郭靖?歐陽鋒?楊過?王重陽?蕭峰?令狐沖?抑或是無名無姓的掃地老僧?

這些問題未必,或者說勢必不會有一個準確而普遍得到認同的答案,而其實我們也不需要有這樣一個答案,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價值和意義在於這是一個可以永續的「話題」,不會過時,沒有終點。

從電影心理學的角度去說,電影這種造夢藝術,就是用來滿足一種集體無意識的文化商品,因此,2008年,影迷看到了《功夫之王》,成龍與李連杰這兩位當世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功夫明星,第一次出現在同一塊螢幕上——他們倆誰比誰更能打,誰比誰更不怕死,就這一點,已然讓眾多功夫片擁躉提前為票房作出信用擔保,至於敘事、表演等對其他影片來說至關重要的的元素,相形之下就不那麼關鍵了。

當下正領跑美國票房榜、熱映內地暑期檔的《敢死隊》從生產動機和目標觀眾的角度來說與《功夫之王》無異,只不過網羅的「打星」更多、更國際:史泰龍、施瓦辛格、布魯斯·威利斯、李連杰、傑森·斯坦森、杜夫·朗格……這對從80年代開啟個人觀影歷史的人們(即使觀看介質存在不同,老美看膠片,國人看錄影帶)來說意味著什麼?賣糕的,蘭博和終結者和約翰•麥卡倫和黃飛鴻穿越時間和空間來完成一個Mission: Impossible!ok,你想知道他們誰才是功夫之王,殺人機器,就在90分鐘裡找答案吧,雖然已有好事的美國雜誌不厭繁瑣、不計辛勞地計算出了這些演員在之前的影片裡的殺敵數目統計:1593人。

但如果是讓十來個你之前都未曾知曉得演員來出演這部影片,還會有那麼大的觀看慾望嗎?答案一定是否,即使這幫人年紀更輕更能飛更能打肌肉更發達。這種效應與另一個大眾心理——懷舊有關。觀看的慾望更多的是來自「歷史」——史泰龍們的從影歷史與觀眾的觀影歷史。千萬別小看這些陳年往事所蘊含的力量與票房號召,幾乎所有人都會對自己的記憶敝帚自珍。創作者很聰明地在影片內埋伏了這些歷史的線索,比如在史泰龍、斯瓦辛格和威利斯共同出現於教堂中那一幕,三個人的對話就頗有時光機器的功效。斯瓦辛格揶揄史泰龍「只喜歡鑽叢林」(看過《第一滴血》的同學們,你們懂的),威利斯問史泰龍「他想幹嗎?」,史泰龍更過份:「他想當總統!」(恩,誰都知道阿諾是州長)。

就這短短幾個回合唇鬥,一下子就把影片的寬度拉出了一部影片的範疇。如今有一種電影手法,在昆汀、劉鎮偉等中外導演的影片中時常得見,不管是叫「戲仿」、「致敬」、「惡搞」,或者稱之為更具專業性的「互文」,雖然叫法不同,但是意思都是讓一部影片與先前的影片產生關聯,從而衍生出另一種觀看的愉悅快感,前一陣的港片《打擂台》打的也是這個主意。而《敢死隊》裡的這一段落不但對虛構的「角色」(蘭博)更對現實的演員個人(斯瓦辛格)進行了互文致敬,無疑是這種勾起影迷記憶技法的集中體現。事實上,觀眾更有感情的是史泰龍、斯瓦辛格、李連杰這些「演員」,而不是他們在這部影片中扮演了什麼「角色」,很可能他們出了戲院就忘了這些人在影片中叫什麼名字。

絕大多數影片都追求讓觀眾觀看時入戲,一旦齣戲,似乎就意味著影片吸引力堪輿。但是像《敢死隊》這樣的影片卻不然,它就是要讓觀眾大量齣戲,既是在看「這一部」影片,又似乎還在記憶中「看」(嚴格地說是回憶、浮現……)這些演員前作中的浮光片羽,甚至在這些時期不同影片間產生對比與聯想,李連杰踢腿的速率是否比不及《中南海保鏢》時期了,史泰龍的肌肉發達程度好像遠遜於《洛奇》時期了,這時你大多會心生唏噓,而這種唏噓的力量它很可能會成為一個引子,或者說一個契機,讓你翻箱倒櫃地搜出這些打星過往影片的影碟,重新將之納入碟機……

《敢死隊》就是這樣一部影片,在縱向的時間維度上,讓你逆行到「過去」,做足歷史的文章;在橫向的空間維度上卻又抹殺了時間性,讓這些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打星」匯聚一堂。

那為什麼這樣一部影片不是在史泰龍、斯瓦辛格或者李連杰最能打最鼎盛的時候出現呢?原因有二:一是那一時期英雄氣正盛,誰都難服誰,對誰誰誰一號二號三號還甚是介意;二是,本來這一類影片賣的就是「歷史」,歷史不夠長,回憶又如何綿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