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功夫夢--The Karate Kid

功夫梦/新龙威小子/功夫小子

6.2 / 210,972人    140分鐘

導演: 哈洛德茲瓦特
編劇: Christopher Murphey 勞勃馬克凱曼
演員: 杰登史密斯 成龍 塔拉吉·P·漢森 于榮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高老頭

2010-08-28 15:28:22

功夫夢:讓中國人陌生的北京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功夫夢一經上映,在國外引起了良好的反響,在國內,尤其是網路上卻是差評如潮。

  有人分析:造成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出自於國內版本刪節掉的一個小時。因為,在國外三個小時的影片中,影片突出一個大反派:武校教練。一個只懂得暴力,不擇手段的壞師父。

  其實原因不是這樣,讓中國人真正反感的原因是,影片中詮釋的中國,竟然與實際的中國如此不同。

  1,影片取景北京,導演為了彰顯中國特色,特意取景北京弄堂。於是影片中觀眾對中國的印像是:破舊,狹窄,到處張貼標語的80年代小鎮。

  這些片段在老外心中,正是現在中國的縮影。相反的,片頭中出現的中央電視台(大褲衩),鳥巢在老外心中只能說中國的表面文章,那些高樓大廈名勝古蹟,與中國人的生活無關。

  在此,我們不去探討中國的文化是什麼,也不去調研影片取景地在北京何處,北京中有多少人過著那樣的生活。

  我們只要清楚,在老外心中,落後破舊的模樣,就是中國的,文化。這也是導演為了增強影片真實感,想給觀眾的陌生體驗。

  這樣的表達手法,只能讓老外新鮮(中國原來這樣)讓北京人詫異(北京原來是這樣)?

   對此,我們不好說什麼,我只說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我有一個朋友,她帶著她美國網友去北京西單轉了轉,那個第一次來到中國的美國人對她說了這樣一句話:這不是社會主義社會。

  2,影片中的對白,也可以說是一大敗筆。雖然在多個場景中夾雜著多個帶有中國特色的北京音(小販的叫賣,日常的招呼)。可是文中主要的對白,似乎都不可能出自中國人之口。

  英語和漢語的區別,不只是發音,更重要的是,它們擁有獨特的表達方式和思維邏輯。

  影片中,我們知道,貫穿主線的,主角的對手是一個叫做「陳」的中國男孩。所有人物,包括中國小孩都是這般稱呼他。

  在國外,像斯密斯這樣的稱為是姓,老外也經常用姓名相互稱呼。在這種文化的薰陶下,很多人知道,上一任總統是布希,他是小布希,他的爸爸是老布希。至於它們是喬治還是其它什麼,並不用在意。

  可是在中國,互相間直呼姓的情況幾乎沒有。

  當然,稱呼只是對白的一個細節,我之所以著重強調這個稱呼,是想說明,一個如此明明顯的細節,導演都不清楚,可見他對中國的了解,不是寥寥無幾,就是剛剛經過惡補正在消化不良。

  像這樣讓中國人摸不著頭腦的對白,還有很多。

  在一次街頭逃竄中,主角在屋頂與街道之間穿梭,房屋的主人見到了,脫口而出:「嘿,這是我家的屋頂。」

  我不知道是不是外國人皆是這般的以自我為中心,強調個人所屬。我只知道,如果是真正的中國人,多半會說一句:「嘿,這是誰家小孩?」

  主角被中國小孩「陳」欺負,成龍扮演的韓先生準備替主角出頭,他竟然直奔武館。

  其實去武館評理沒什麼錯,既扣主題,又能引出下文,它唯一的錯誤在於,在中國人心中,小孩兒不聽話,都是家長的錯。

  我們看見街邊小孩打架,會直接問一句,你爸是誰。有時候為了威脅,會問,你哪個學校的,就是極少問老師是誰。

  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很強,這是老外不理解的,他們也不需要理解,因為導演在忙著說自己的故事:「沒有壞徒弟,只有壞師父。」

  其實導演的講故事方式沒有錯,錯在他不應該將自己的方式套在中國身上。

  3,關於功夫,想必不光老外陌生,真正的中國人也極少有熟悉的。真正的中國功夫,要不就是民間高手傳說,要不就是武術表演,像影片中的飛簷走壁,武術大賽實在與現實脫節的離譜。

  不過這沒有什麼,藝術嘛,誇張和加工總是必要的。

  問題出在,影片中,以中國功夫為載體的的中國功夫精神,既讓老外新鮮,也讓中國人陌生,那些武術中悟出的道理,似乎高深,不過跟中國無關。

  我是一個武俠迷,看各類傳統武俠十個年頭了,就是沒有領會的了文中的功夫精神。

  文中功夫的精神,什麼鏡子,什麼壞師父,什麼功夫不是為了打鬥,什麼生活中處處是功夫,單拿出來,放在任何一部影片都可獨挑大樑,就是放在中國功夫這裡不成。

  為什麼?不是因為它有錯,而是因為他不代表,不獨特。

  眾多功夫精神中,有一個叫做俠的,老外死活理解不了。

  在老外心中,法制化社會是個保障個人權利的完美製度,個人權利可以通過法律得到保障。

  中國人因為歷史與體制的問題,法律對人民的保護不是那麼到位,甚至法律一度淪為統治階級的工具,直到今日,有這種觀念的人不在少數。

  於是中國人就希望通過法律以外的手段保護自己,於是俠誕生了。我們多麼希望在自己危難時有人能拔刀相助。這種精神,老外是理解不了的。

  從片頭看到片尾,中國觀眾也許會詫異,中國哪去了。

  服飾?主角的母親還在穿旗袍。至少我媽媽從來沒有穿過。

  對白?典型的英語式邏輯。

  人物?十歲中國小孩就知道談戀愛了,父親還支持。雖然現在早戀的極多,可是中國畢竟還是相對保守。不過電影需要愛情,小孩的也不例外。

  情節?一言不合,拔刀相向。邪惡師父,正義使者。刻苦修煉,終成正果。毫無看點。

  文化?中國的文化在片中就是古老,破舊,偶爾還有神秘。

  精神?一個絕大多數影片都可以借用的,和平努力為主題,披著功夫的外衣。

  除了以上幾點,這部影片到底描寫了中國什麼?

  最後,我突然感到悲哀。在之前看過一個在國外留學的中國人寫的影評,他說,他身邊的外國朋友很喜歡這部影片,等有機會,他的外國朋友希望來中國看一看。

  我心中默想,千萬別來。如果你喜歡這部電影,你來中國會失望,因為真正的中國與電影完全不一樣。如果你不喜歡電影,你也不會對中國抱有希望,中國只能成為你們外國人一個話題,因為發展中的中國在發達的高等國家面前,除了新奇與市場,已經註定缺失了某一塊,應有的尊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