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攻殼機動隊2--Ghost in the Shell 2: Innocence

攻壳机动队无罪/

7.4 / 40,636人    100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夏言

2010-08-29 17:39:38

關於【無罪】里莫名其妙的引文及其它


事先聲明,我看攻殼的順序是:S.A.C,S.A.C.2nd GIG,2.0(直接越過95劇場),無罪。因而對於S.A.C.版的故事設定和人物設定有先入為主的喜好。
其次,看【無罪】時有兩點引起了我的疑問甚至反感:
1.大程度複雜化的動作使九課的人像新手一樣拖泥帶水,用動畫裡常出現的話說就是「空隙太多了」。而更加生動多彩的背景,除了喧賓奪主以外,也將整個陰霾的氣氛大大破壞。不得不說,過於追求技巧和逼真反而弄巧成拙。朱光潛引康德說審美對象和現實一定要有距離,否則就不會產生審美感動,在這裡正可以說明狀況。
2.在動畫作品中加入文化因素固然不錯,但就如聰明的引用可以成為點睛之筆,名言的堆積只能成為拙劣的高考作文一樣,【無罪】中除了片頭的那段文字,借人物之口說出來的話大部份只能解釋成故作高深。(雖然這也是日本人常見的趣味,可以參見《柯南》「赤壁」系列TV。)一方面,文藝腔顯然不符合九課一貫的作風和職業的定位;另一方面,毫無意義和深度的引用只是北朝那種「言食則餬口,道錢則孔方」的現代版,讀書人看來膚淺,不讀書人看來莫名其妙。我甚至曾深深懷疑押井桑或士郎桑江郎才盡,想不出引人入勝的政治鬥爭或社會故事,只能扯一把文藝的布遮羞,得過且過。
但是後來,我稍微查了一下,【無罪】產生在2004年。這是一個什麼年份呢?這一年,老謀子拍了《十面埋伏》和《英雄》,陳凱歌拍了《無極》。於是我想起來了,那是東方國家在《百年孤獨》的啟發下學會用本國的「文化」(「文化」是個別概念,區別於「文明」的共性概念)去跟歐美爭席發展到高潮的時期。我不懂日本文學史的發展脈絡,不過這種世界範圍內的東方主義大潮,即使不席捲也要濡濕一下同是東方國家的日本,況且它本來就是努力學習的好學生。這下子,連片中大量出現的很文藝片的祭典和麵具、和歌、和服都穿起來了。
雖然這樣子就得出結論是很倉促的,但是既然是討論也就以簡單明了為優先。關於片中同時存在的兩種傾向的痕跡,我想大概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在向夢工廠看齊的慣性中,由於東方主義而急轉身造成的奇點;另一種是兩條腿走路以求殊途同歸,結果造成了劈叉。無論如何,這種奇怪的「中間路線」最終導致的並不是「調和」而是「違和」,這就是我對於【無罪】的觀感。
我順便又聯想起來早它兩年產生的《Cowboy Bebob》的劇場版,大場面什麼的也是一樣的「違和感」。而最近的《青い文學》系列,則似乎做了分開的處理,即《人間失格》和《心》追求日本的況味,而《地獄變》則完全追求大場面的豪華。想來日本的文化本身就是精細的,與歐美大片的氣場,分則兩美,合則兩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