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王牌對王牌--The Negotiator

王牌对王牌/冇数讲/谈判专家

7.3 / 155,095人    140分鐘

導演: 蓋瑞葛雷
編劇: 詹姆斯狄莫納哥 Kevin Fox (Ⅱ)
演員: 山繆傑克森 凱文史貝西 大衛摩斯 Ron Rifki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藥水

2010-09-04 21:31:19

菲律賓人質事件十二年前的影子


近期發生了很多出現傷亡的公共事件,伊春的空難,汪達廣場的大火,但由於香港乃至全球華人輿論的群情激奮,最受人矚目的應該就是8.23菲律賓劫持香港遊客事件了,救援行動後8死6傷的嚴重後果讓菲律賓警方蒙羞,之後菲律賓總統詭異的冷笑和菲律賓學生在大巴前的合影更讓菲律賓整個國家都淪為了華人世界的眾矢之的,然後還有成龍大哥那茬…

回顧事件劫犯的動機還是挺清晰的,劫持旅遊車的是55歲的菲律賓前警察羅蘭多•門多薩,2008年,門多薩因勒索以及非法拘禁他人而被關進監獄3個月,以致於失掉了工作還有退休後的所有福利,前門多薩被解僱後,就開始忙於為自己翻案,但由於再審的漫長等待,門多薩變得沒有耐心,因此最終他決定通過劫持人質解決問題。在他要求復職的要求被政府方面拒絕後事件的狀況便陡然直下,在他開槍後菲律賓警方展開了強攻,最終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慘劇。

了解警方手段的前警察為了證明白己的清白劫持人質希望還自己一個公道,之後伴隨的是警方低能的進攻,出現人質的死傷,這個過程聽著是如此的熟悉,對,簡直就是《王牌對王牌》的翻版。

《王牌對王牌》,1998年的美國大片,塞繆爾•傑克遜飾演的談判專家丹尼當在人生順風順水時,剎那間的轉折讓他措手不及。他的搭檔因涉嫌私吞公款而被拘,卻在警局慘遭滅口,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的丹尼自然最大嫌疑人。當他確信是警局內有人要找他做替死鬼,百口莫辯之際,他鋌而走險綁架了局長等一乾重要人物,想通過與警方的對話為自己洗刷罪名。

劇透到這樣的程度,如此之高的同步率已經讓人很驚嘆了,然後片中也出現了警方低能的進攻,造成人質的傷亡,劫犯也並非一心想置人質於死地,而是很大程度地表現出了對人質的關心,走投無路的警察只想通過這樣的手段為自己洗刷罪名,但可惜結局卻並不相似,沒有智勇雙全的談判專家史賓恩,沒有剩餘人質的全身而退,沒有被解開的陰謀論,只剩下了八萬港人在遊行中的群情激奮。

更不可思議的是在這段跨越12年之久,電影與現實的對照中,都出現了一個對劫犯很重要的親人,丹尼的妻子在事件解決過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雖然沒能和丈夫做一個交流,但僅僅是讓丹尼知曉妻子的存在便是一個意義重大的舉動。相較菲律賓人質事件中,劫匪的弟弟充當他和警方之間的聯絡人,但菲警方後來懷疑他向門多薩通風報信,因而在傍晚6點左右將格雷戈里奧逮捕,據信門多薩獲知了這一變化,情緒突然變得繳動,形勢開始急轉直下。這個至今看來還是有待考量的舉動無疑給最後的不可挽回埋下了伏筆。

《王牌對王牌》里丹尼與史賓恩上演了一出關於男人之間的忠誠,那份遙遠的信任最終幫助他洗刷了冤屈證明了自己清白,丹尼的演講在俘虜人心之餘也確實讓人感動了一把第一次突擊時那對狙擊手組合的對話更是爺們,他們有機會狙殺丹尼,但是沒有這麼做。 「Negative sir, I can not take the shoot」 ,「Neither I」 一人一句斬釘截鐵的話,卻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菲律賓人質事件自然沒有電影那麼藝術化,沒有英明神武的談判專家在危機前站出來,沒有人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徹查這到底是陰謀論還是一次徹頭徹尾的無理要求,政府部門的一封回絕信更是把事態逼向了絕路。

11個小時的對峙後,劫犯被擊斃,但不同於電影結束後留下的意猶未盡,真實事件留下的喧囂還遠未散去,真相是什麼菲律賓的解釋是什麼,為什麼要如此武斷地拒絕劫犯的要求,事件的背後是否還隱藏著什麼,這齣故事的背後還有太多需要被挖掘,現實也永遠比電影殘酷的多。

與電影無關,只是對於現在網路上對於菲律賓這個國家乃至民族的群情激奮,我想引用29日香港《明報》中,馬尼拉挾持人質事件倖存者李瀅銓說的一段話。

「回到香港後,知道香港這幾天出現了不少反菲言論,網上有人說要把所有菲傭趕走,使菲國立即陷入經濟困境作為報復,又有菲傭在街上被辱罵,一聲聲「奴隸國、僕人國」來作菲國代號。我明白市民對菲國政府和警察的無能的憤怒,我親身體會,但是,這與菲國人民何干呢?難道我們都忘了被歧視的滋味嗎?香港曾是長久被殖民的一個社會,華人在體制上和生活上都被所謂的「主人」歧視,現在卻有一些香港人財大氣粗地聲稱「我哋請咁多菲律賓人,我哋系佢哋老細」,以一副「聘用你是恩惠,你卻敢以下犯上」的奴隸主姿態來責備那些和挾持人質事件全不沾邊的菲傭,實在讓人心驚。菲傭明明就是她們無能政府的受害人,正正因為政府無能讓人民溫飽,無數的菲國婦女才要離鄉別井、丟下自己的孩子去寄人籬下照顧別人的孩子呀,為什麼在香港菲傭反而成為無能政府的代罪羔羊呢?為什麼在悲憤的同時有些香港人會變成種族主義者?同樣讓人難以明白的是,香港政府竟也在此同時宣佈要把包括菲傭在內的外傭繼續凍薪,使外傭都無法分享經濟好轉的成果,這是我們的政府在渾水摸魚嗎?政府能不能公開檢討外傭薪酬的標準和機制是什麼,在這個時候作這些舉動,給人政府要懲罰外傭的感覺,對消除仇菲情緒沒有任何幫助。有位友人引了魯迅的一句話: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香港人難道是只會向弱者開刀的怯者嗎?」 ---《還死傷者公道,不向弱者抽刃》

倖存者說出的話永遠比我們這些旁觀者要有力度的多,冷靜也更有助於我們看清和了解事件的真相吧,願死者安息,生者堅強。

2010.08.30 無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