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assionfly

2010-09-05 16:56:33

《全面啟動》主線任務的現實隱喻:石油產業反壟斷


美國商業大片(動作/諜戰/冒險/科幻)大都是以英雄人物的智勇雙全、高新科技、奇妙策劃、精彩打鬥、宏大場面、意外懸疑等等作為吸引觀眾的賣點,《全面啟動》在這些方面顯然都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這類電影如果真要拍出內涵的深度和意義的高度,那就不能隨意天馬行空的幻想或者無厘頭的打鬧,而必需要關照現實,並對其有獨到的剖析、批判或啟發。而這種內涵的挖掘和意義的提升,往往折射和隱喻在主線任務中。

商業大片常見的主線任務如:反恐反戰、打擊核走私、懲罰獨裁者、打擊毒品、查沒偽鈔、解救人質、捉拿內鬼、公民維權或個人復仇等等。而如果一旦其主線任務的歷史和現實隱喻做的好,超出了上述早已氾濫的題材,就很容易在商業和藝術上同時獲得好評(如《真實謊言》裡面的家庭關係和女性問題)。事實上,商業大片中這樣的作品確實為數不多。倒是那些完成任務的技巧超炫,而任務本身卻很弱智的自毀型電影真是不勝枚舉(如黔驢技窮的《諜中諜3》)。

所以Christopher Nolan在花了八年時間精心編劇的《全面啟動》中構思出了精彩的任務完成技巧:「盜夢」(竊取思想和植入思想),為了防止「腳重頭輕」,就必須設計一個「配得上」這麼「興師動眾」之技巧的重大任務出來。而Nolan交出的答卷是——石油產業反壟斷。


一、為什麼《全面啟動》以「石油產業反壟斷」做主線任務?


「石油產業反壟斷」這個題材從新意上看,算是合格。之前集中以石油產業為題材的,有一部傳記類文藝片:Paul 湯瑪士 安德生的《血色黑金》(There Will Be Blood 2007),已經幾乎將石油行業的歷史解剖做到了極致。而直接以反壟斷為題材的電影如《反托拉斯行動》(AntiTrust 2001)卻基本上是小打小鬧,其他的多半是紀錄片中涉及反壟斷問題,如《解構企業》(The Corporation 2004)、《食品公司》(Food, Inc. 2008)等等。《全面啟動》算是第一部將技術化策略性解割拆分石油壟斷企業作為主線任務的商業大片。

其實,有新意的主線任務還可以設計出很多,為什麼Christopher Nolan會獨獨選擇了石油產業的反壟斷呢?我們不妨做一些大膽的分析或猜測:

理由1:反壟斷是「抵抗強權奴役和叛逆現實異化」這一文藝片思路的延續。這一思路很容易贏得美國社會中下層觀眾的青睞,以及美國政界的左派,尤其是較為激進的年輕人,其典型代表作就是《搏擊會》(Fight Club 1999)。這一思路還會在全球發行中獲得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觀眾的認同感,尤其是已開發國家的跨國公司正在通過各種壟斷行為奴役他們的時候,這一題材無疑可以幫助窮國發洩一下怨氣。

理由2:美國次貸危機之後,大量貸款買房的窮人被強制執行失去房產,國民普遍懷有仇富情緒,反對經濟掠奪的呼聲高漲。其代表電影作品就是Michael Moore的《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Capitalism: A Love Story 2009)。歐巴馬政府問責金融寡頭和高收入CEO們的政策正在舉步維艱之中。而與金融危機相伴生的,恰恰是石油公司的壟斷和美元走低條件下金融炒家的投機,導致石油價格從2001年911事件發生時的每桶20美元飆升至2008年7月接近150美元的歷史最高價格,進而工業成本上升,失業嚴重,通貨膨脹,大量低收入者生活窘迫。質疑伊拉克戰爭是布希政府與石油商串通的陰謀一說在《華氏911》(2004)中更是被露骨的鞭撻。正是在這一背景之下,歐巴馬在2010年3月宣佈將解除美國近海油氣田開發的禁令,同時繼續推行環保新能源政策,以確保能源安全。《全面啟動》的「反石油壟斷」題材,無疑是恰逢其時的選擇。

理由3:對人的精神進行多層面的剖析和哲學思考是Christopher Nolan作品的一貫主題。其中正派與反派角色往往不是臉譜化的,而是糾結矛盾的,不論是《Following》1998中的比爾和布克、《Memento》2000中的謝爾比、《The Dark Knight》2008中的小丑,還是《全面啟動》裡面的cobb和Fischer。同樣的,在美國的各個反壟斷案例的審查和訴訟中,也存在著力挺壟斷商的學派和觀點,因為壟斷商往往也是通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勤勞創業而獲得的壟斷地位,他們的富有和經濟權力,恰是「美國精神」的象徵。正因為如此,《全面啟動》才得以避免把將要壟斷全球石油產業的Maurice Fischer和他的繼承人Robert Fischer刻畫成臉譜式的惡棍,他們人格的多層性在盜夢的過程中不斷被我們窺見一斑:勤奮、執著、嚴苛、忠誠、信仰、孤獨、懷疑、感情的壓抑、溝通的障礙、堅強與脆弱……

這對父子到底是隱喻的誰?他們的壟斷石油帝國有現實原型嗎?這一壟斷企業的解割案有沒有真實的史實?


二、《全面啟動》中Fischer父子的歷史現實原型可能是誰?


《全面啟動》中即將病逝的Maurice Fischer其原型應該是美國石油大王,美國有史以來最富有的人(身價3000億美元),「美國精神」的化身,美國「托拉斯」的締造者——約翰.D.洛克菲勒(1839-1937)。而《全面啟動》中繼承人Robert Fischer的原型則是洛克菲勒家族的繼承人們,主要是老洛克菲勒的四子小約翰.D.洛克菲勒(1874-1960)以及小洛克菲勒的四子勞倫斯.洛克菲勒(1910-2004)。

首先,作為美國「托拉斯」的締造者,老洛克菲勒重用一名叫多德的律師借用信託制度的漏洞,於1882年通過70萬份信託證書將其締造的標準石油公司擴大成為19世紀末全球第一的企業「美孚石油公司」,壟斷了全美石油的95%,全球石油的75%。1890年美國眾議院通過《謝爾曼反托拉斯法案》。1911年5月15日,美國最高法院在Standard Oil vs. US(1911)「美孚石油公司案」中判決,根據《謝爾曼法》第1條和第2條,美孚石油公司是一個壟斷機構,並被拆分為約37家地區性石油公司。這是美國反壟斷史上第一次通過結構修正的方法解割企業,此後著名的案例還有1969年IBM的分解審查,以及1984年美國貝爾通訊公司被分解為AT&T和7個地區通訊公司等等。

其次,洛克菲勒家族至今仍然控制著美國石油產業乃至美國經濟的方方面面。今天美國最大的16家石油公司中有8家屬於洛克菲勒財團,包括埃克森美俘石油公司(Amocco,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併);雪佛龍石油公司(Chevron,2001年雪佛龍同德士古Texaco合併,並曾收購海灣Gulf的部份資產)。在全球五大石油公司中,洛克菲勒財團佔據了兩家。另外,洛克菲勒財團還是通用汽車公司的最大原始股東,旗下創辦或投資過的企業還有大通銀行(1930 現摩根大通)、國際收割機公司、聯合太平洋鐵路集團、東方航空公司(1938)、麥道航空公司(1939)、蘋果電腦、英特爾集團以及保險、汽車、鐵礦、煤礦等各種重要產業部門和企業。

再次,與《全面啟動》中繼承人的情節非常相似,洛克菲勒家族後來逐漸改變了戾氣甚重的經濟霸業軌跡,走上了慈善、休閒和另類的生活道路。1896年,57歲的老洛克菲勒退休,搬進自己的莊園,此後近40年的晚年生活都致力於慈善事業:1900年,資助8000萬美元給芝加哥大學,1901年捐資20萬成立了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1913年設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1929 年建成了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他隱居佛羅里達,素食簡餐,開始學打高爾夫球,去劇院看喜劇,與鄰居閒聊,學習過一種與世無爭的平淡生活。而洛克菲勒家族的第二代繼承人小約翰.D.洛克菲勒,則非常類似Robert Fischer,他在商業和慈善事業之間糾結徘徊,經常出現精神失常的癥狀,他一方面建成了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完成了大通銀行的兼併,但同時又是著名的環境保護和文物古堡保護慈善家。而第三代繼承人勞倫斯.洛克菲勒則是著名的國家公園捐獻者,著名的Tallman Mountain國家公園、傑克森 Hole莊園、GrandTeton國家公園、維吉尼亞國家公園、加利福尼亞紅木國家公園計劃、Caneel海灣洛克度假中心等等都有他的締造功勞。到第四代和第五代洛克菲勒家族成員,150位直系後代們則更為個性化和隱姓埋名,但他們卻在近年埃克森公司石油開採項目中驚人的團結,一致主張實施環保計劃。

最後,《全面啟動》的編導Christopher Nolan本身是學建築出身,而如上所述,洛克菲勒家族為美國遺留下了大量建築設計的經典案例和素材,位於紐約西48街至51街著名的「洛克菲勒中心」建築群就被多位藝術大師和學者奉為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標誌建築。另外紐約北部Sleep Hollow小鎮的洛克菲勒莊園等也是著名的建築景觀。


三、對石油大王「盜夢」的意義何在?

  影片中「盜夢」任務的發動者是一個日本石油商Saito,他自稱是唯一可以制衡Fischer石油帝國的人,但是也堅持不了太久。注意到1990年代日本和東南亞經濟曾先後被美國金融巨鱷的投機炒作整垮,這個亞洲老闆幕後主導的角色設計就顯得合情合理。然後,cobb和Arthur組成的「夢之隊」還加入了非洲肯亞蒙巴薩的藥劑師Yusuf(聖經阿拉伯語)和偽裝者Eames,法國的設計師Ariadne(希臘神話名),而老Fischer死在了澳洲,Cobb和Mal(西班牙語)的家在美國。電影的拍攝地點還包括了加拿大、英國、摩洛哥等地。
  
  顯然,這裡「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意念十分明顯,但是聯合起來幹什麼呢?不是革命,而是「盜夢」(inception)。有人說,費這麼多事改變一個繼承人的想法,還不如直接在飛機上把他幹掉來得簡單……後面這種觀點,就是革命。而之所以編導堅持「植入精神」而不是「消滅肉體」,就是要通過影片傳達一種另闢蹊徑的路線——改造異化的精神之源,使其在睪丸相續的空隙之中,得以恢復正常人的神智,讓掠奪者和為富不仁者「富不過三代」,讓他們在代際之間自願清零。這樣,就不至於破壞「勤勞致富」的憲法精神,不至於再種下一個流氓無產階級「均貧富、打砸搶」的惡果。
  
  這個「盜夢」(Inception)的真意,其實就是「以直報怨」和「溝通協商」,希冀富人某一天醒來良心發現變成「儒商」和「仁富」,這也許只是一個痴人說夢的「白日夢」。但是,不論洛克菲勒和比爾蓋茨的基金會是為了避稅還是真為了慈善,如果我眾螻蟻們真有勇氣和耐心,或許,真能用甘地和馬丁路德金的方法,給巨人紮上一針麻醉劑,讓他走進愛麗絲的夢境裡去……


部落格連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b4433c0100kfau.html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