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日正當中--High Noon

正午/日正当中/龙城歼霸战

8 / 110,103人    85分鐘

導演: 佛萊德辛尼曼
編劇: John W. Cunningham Carl Foreman
演員: 賈利古柏 湯瑪斯米契爾 Lloyd Bridges Katy Jurado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滿囤兒

2010-09-07 18:01:11

《正午》:人們捧出英雄,英雄卻捨棄他們。


文/滿囤兒


        儘管在2008年AFI(美國電影學會)排出的百年各類型電影十大佳片中,《正午》在西部片類型中高居第二名,可是在分析類型電影和電影類型的書籍中,被大篇幅解析的西部片卻總是排名第一的《搜索者》。很多影迷都會感到迷惑,為什麼一直被譽為最經典西部片的《正午》卻無法被作為西部片的模板來進行分析。其實,雖然《正午》齊集了西部片的所有特徵元素,但是在這些元素的組合上,卻和西部片有許多不同之處。它所蘊含的超高的文學價值和強烈的象徵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西部片範疇。


        首先我們來看看影片中是如何將西部片傳統元素顛覆的。傳統西部片都是牛仔去找惡人復仇,而本片是越獄的惡人米勒來向抓捕他的警長凱恩報仇;傳統西部片牛仔騎馬揚鞭是灑脫和不羈的象徵,而本片中角色騎馬是為了逃命;傳統西部片的主人公都是槍槍斃命的神射手,而本片的槍戰部份則顯得非常灰頭土臉;傳統西部片的女性都是男人的附屬品,而本片中的新婚妻子艾米卻在最後時刻射殺匪徒,救了警長老公一命;傳統西部片的警長都是受人愛戴一呼百應,而本片中的凱恩卻成為了眾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孤家寡人;傳統西部片都是正義與邪惡勢不兩立,而本片卻模糊了正義的邊緣,看似戰勝了邪惡,理當代表正義的警長在片尾竟然拋下象徵正義的警徽,和愛人艾米拂袖遠去。可以說,凱恩是在時勢所逼下,不得已地成為了英雄。可是這個被人們「捧出」來的英雄,自然沒有義務去繼續保護這些令人大失所望的愚民。於是,他選擇了捨棄他們。


        超越類型限制,本片是影史上第一部採用真即時間的影視作品。影片通過多次出現的鐘錶和巧妙的剪輯令觀眾察覺不到故事時間(story duration)和放映時間(screen duration)之間的差別。從影片開頭凱恩結婚時,鐘錶第一次出現,指針顯示「10:40」開始,到米勒抵達小鎮,鐘錶最後一次出現,指針顯示「12:00」為止,全片一共出現了14次鐘錶。正是這14次鐘錶提示畫面,將觀眾的80多分鐘和凱恩的80多分鐘即時聯繫了起來,營造了前所未有的緊張感。同樣的技法,在近50年後的美劇《24小時》中被再次發揚光大。


        圍繞在主人公凱恩身邊的除了真實的時間流動,還有奧斯卡最佳歌曲《Do Not Forsake Me》。影片並沒有把主題曲簡單地放在結尾或作為插曲放在某個段落,而是讓這首歌曲在片中時常響起。在凱恩苦苦尋覓能夠並肩作戰的人卻四處碰壁的時候,這首歌響起過;在凱恩終於解決了敵人,在大家不解的目光中攜美人遠去的時候,這首歌也響起了。一首相同的歌曲,放在了截然不同的情景下,歌詞中的「forsake」(拋棄)一詞便引申出了兩種不同的寓意----民眾拋棄英雄和美人拋棄英雄----一個是冷峻的嘲諷,一個是浪漫的情懷。影片正是通過這些手段,將原本模式化的西部孤膽英雄人格化了,從而開創了「心理西部片」的先河。


        然而任誰都沒有想到,生於奧匈帝國(現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導演弗雷德-金尼曼(Fred Zinnemann)竟然沒有讓影片僅僅停留在西部元素和浪漫情懷的重組上。1941年拍攝了首部長片後的金尼曼完美傾向越來越重,每部作品都會走在時代的尖端,都會尖銳地提出對社會問題的反思。本片就運用比喻的手法強調了挺身而出抵抗邪惡勢力的重要性,從而一針見血地諷喻了當時橫行於美國的麥卡錫主義。本片編劇卡爾-福爾曼也因此受到了「非美活動委員會」的傳訊和迫害,不得不移居他國。正如即便遠去人們依然會記住英雄一樣,優質的電影不會為社會環境所毀,終將流傳萬世。


原文刊載於《寶安日報》,轉載請註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