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活著
2010-09-08 23:25:42
哲學的電影視角
To be or not to be ,這是個問題,同樣的,伯格曼的電影,也是個問題。
伯格曼一直在討論,用故事,用影像,用聲音,但故事不斷的變化,討論的問題還是那些問題。不同時期,他的看法會變化搖擺,但卻永遠如哈姆雷特一般找不到終極答案,所以他的電影也如哈姆雷特一般的讓人著迷,因為無解。
伯格曼的電影一再的告訴我們,生活無解,但無論快樂、痛苦,還是冷漠徹骨,生活又是如此讓人著迷。而更重要的是,在明知無解的情況下,伯格曼還是不斷的在他的影片中探索、分析,從哲學的方法論中要尋一個出路來,這是極度悲觀下頑強的生長著的樂觀的花朵,嬌艷欲滴,但卻無法結果。
伯格曼的電影就是他用來探討他自己內心所有迷亂痛苦的工具,有如小說家的小說和哲學家的哲學論著一樣,無論如何,在創作的過程中,心靈可以得到一次喘息和平復的機會,而正因為無解的焦慮,創作才會一再的進行下去,而當焦慮停止了,他的藝術創作也失去了導火索,變得了無生機了。
而藝術家,特別是藝術電影導演的哲學思索推動的創作動機,在伯格曼,表現的最為明顯。
《野草莓》宛如伯格曼在向觀眾同時也是他自己展示他對於人性中共同的一些無奈的探索、分析,以及無解下的內心自我平復的過程。影片節奏看似舒緩,但張力極強,雖有一些小的瑕疵,例如有些鏡頭演員的站位有問題等,但難掩整部影片的哲學光芒。
伯格曼是電影導演中的採用哲學手法的代表人物,當下看來也仍是翹楚,和他採用同樣手法拍片的導演,想超越他,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