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8,021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君子非魚

2010-09-16 04:40:32

聆聽幸福綻放的聲音


       當世界變得越來越現實,電影帶給我們內心的感觸也愈發顯得珍貴,實在是厭煩了所謂的大片,厭煩了大片中所有的元素—奢華的場景、花哨的打鬥、金錢、美女、英雄、救世主,它們讓我們日漸遲鈍的心更加遲鈍,讓我們不堪重負的生活更加不堪。直到我遇到了它,它不是唯一讓我如此動容的影片,但是影片中沉穩的男中音獨白,獨白中緩緩鋪張的故事,故事中灰暗破舊的學校,學校中叛逆而才華天成的孩子,孩子們宛如天籟的歌聲,這一切都讓我很快就確定——就是它了。它,就是我喜愛的影片。一個似乎城堡的學校,一幫在校長眼裡無可救藥的壞孩子,一個可愛的光頭代課老師,因為音樂,一切罪惡都被救贖,一切幸福都會繁花怒放。
    於我而言,從心裡喜歡它。就像我喜歡春天的花香,雪後的陽光,孩子的笑容,老人的慈祥,古老的歌謠,一個人的寂寞。都是沒有理由的,孤僻的喜歡。
    故事是由兩個老人翻看日記開始的。
    克雷蒙.馬修,一個其貌不揚的禿頂老頭,在他事業最低谷時無奈的來到了被稱為「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那裡儘是些「再教育」問題少年。學校里沒有關懷和微笑,只有犯錯和懲罰。冰冷的牆壁,刻板的教室,陰森的禁閉室,面目可憎的校長和老師,還有一個心地善良卻屢受傷害的神父。孩子們不知道自重和尊重他人,玩世不恭,偷竊,惡作劇,想盡一切方法宣洩不滿和反抗權威。
    馬修老師的到來慢慢改變了學生們對學校內老師的敵意,因為他不會向校長打小報告來懲罰孩子,甚至會在學生遭遇校長的刁難時在旁邊做小動作幫忙。後來,他發現了孩子們的閃光點,用音樂為孩子們重塑了靈魂,使他們看到了希望,體味到快樂,贏得了尊重。當然成功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那個擁有天使的臉蛋和歌喉的莫杭治就是其中的阻礙之一。但馬修老師最終還是用愛和寬容贏得了他的信任。合唱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後,陰險的校長藉故辭退了馬修老師。失落的馬修老師在孩子們的歌聲中找尋到自我的意義幸福而不甘的離開。一同走的還有那個總夢想會有人在星期六帶自己離開的佩皮諾。
溫情的故事裡還穿插了一段無果的愛情。那個蒼白的女人靠在牆上,眼望向窗外,眉間緊蹙一團憂鬱,她以如此的姿態站在馬修的心裡。愛情讓他言語結巴撒起小小的謊言。第二次再見到莫杭治媽媽的時候,他以最快的速度換衣擦鞋噴香水飛奔而去。第三次她還是靠在牆上,緊閉雙眼,盡享夏日的陽光,眼角的皺紋亦是動人。第四次見面,看著眼前花衣的美貌女子,滿心的歡喜,但哪知卻會錯了意,聽完從她嘴裡說出的話後,馬修的眼神一下子黯然了,微笑僵持在臉上。
    故事結束了。我的心安靜了。我慢慢將自己沉入黑夜,靜靜的聆聽幸福綻放的聲音……
音樂
    對於音樂,對於曲風,對於歌手,其實我都沒有太多的資格評價,因為我至今沒弄懂節拍,沒弄懂五線譜,分不清高低音。除此以外,我跟不上時下的潮流。知道的歌手也不多,唱的好或不好的都不太了解。
    但總歸還是有些個人喜惡的。不喜歡太浮躁的音樂,心情不好的時候討厭一切的靡靡之音。在寧靜的夜,我喜歡聽一些淡雅的音樂,是可以讓我感覺心平氣和的那種,大多時候是一些老歌,因為它可以讓回憶,讓我留念,讓我感動。遠離塵世的喧囂,找回自己的靈魂。所以一直以來,我固執的堅持自己的音樂喜好,性情中度日,理智中思索。
    音樂表達情感,愛或恨,喜或憂;音樂寄託思念,對愛人、對家鄉;音樂傳遞美好,呼喊和平。當無形的音符在冥冥之中翩然起舞,匯成激動人心的旋律把你包圍,把你籠罩,把你淹沒時,你會忘記人世間所有的煩惱。你的心會變成鳥,輕盈的飛翔在音樂構成的天空;你的靈魂會變成魚,自由自在的游弋於音樂匯成的河流。你會融化在音樂中,彷彿自己也化成了音符,化成了音樂的一部份。音樂會使你微笑,使你流淚,使你不由自主發出深深的嘆息,這一切都令人陶醉。音樂像大熱天中的絲絲涼雨,輕輕地撣落了飄浮在你心裡的灰塵。音樂無求於你,它只是在空中鳴響。假如你的聽覺和心靈之間有一根弦渴望著被撥動,那麼,音樂就會變成許多靈巧的手指,把你的心弦彈撥,於是你的心中便會有綿綿不絕的美妙迴響。
    很多時候,聽到一些音樂會有流淚的衝動。音樂讓我們知道這世間,其實除了邪惡,也是有一種叫做真愛的情感存在的。世間美醜,光怪陸離,什麼能叫鐵石心腸的你動容。音樂不是唯一,但絕對缺不得。   
電影
    寫下這個小標題時,我有些猶豫,或許我該改成:我的電影導演夢。但遲疑片刻,我還是沒改。因為這個夢之於我實在有些不現實, 大學本科學的農。
    但實際上,這個夢想在我的精神生活中佔有重要的意義。我一度把它和作家夢排在我所有夢想的前兩位。其實很奇怪的,因為我接觸電影很晚,按照成才的角度來說,啟蒙很晚,大概從初三開始吧。但是和電影第一次親密接觸後,我便欲罷不能了,我認為電影是最好的表達和隱藏哲理的方式。電影任我們的思維信馬由韁,對現實的直敘、放大和誇張,都向我們演繹了一個源於現實而超現實的世界。
    喜歡一個人看電影,有時看一些我們這代人不感興趣的題材沉重的電影,也看老電影。沒有太多喧譁的元素,都是靜靜鋪張開來的故事情節。我特別喜歡那些用細節表達一切的電影,電影裡燦爛的陽光,泥濘的池塘,一片花瓣的飄零,都讓我感覺很舒服,那種感覺甚至會讓我突然回憶起很多年前的讓我感動一些事情,甚至會有流淚的的衝動,但是我很享受這種感動,因為它讓我清醒的知道我不是麻木不仁的,無論我處於怎樣的環境裡,我至少知道自己會感動。
    每次看到精彩的電影我會沉浸其中,無法自拔。雖然我不會把電影當成現實,也不會把電影當成生活。但我會被演員出色的表演所傾倒,被電影精彩的故事所感動,被導演的獨特魅力所征服。電影來源於生活,很多好的電影更是重在表現人的內心與本質,人只有經歷過,才能更深刻的體會一些東西。有時候,我很讚嘆一些導演,一些影片,那些鏡頭、角度、畫面、細節讓我覺得神奇其實不是那麼困難。為什麼他們會想到這些呢?因為如果沒有那樣的生活是不可能拍出那樣的電影的,而又有時候,我發現,其實電影中的就是活生生的我們自己,只不過,是我們自己被這個現實世界包裹得已經麻木了而已。電影是電影,生活是生活,通過電影,我更了解生活,更能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使自己的思想更深刻。
    其實我知道電影導演對於我來說可能會是一輩子的夢,但我喜歡做夢,並且樂此不疲。

    寫了這麼多自己的感受,該給文章結個尾了。我會一直讓自己在電影中感動,靜靜的聆聽幸福綻放的聲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