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思魚
2010-09-17 17:40:34
藝術電影,現實生活
作為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的三項得主,《撞車》實現了藝術和現實又一次精彩的對話,導演保羅·哈吉斯旨在探尋有關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電影,再次讓我們用心去觀察生活的世界。電影都是假的,作為一種藝術作品,它需要加入創作的成份,是對生活的提煉與超越,它是高於生活的;電影也是真的,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基礎和源泉,影視作品又是對生活的再現與記錄,真正高質量的電影,不但可以娛樂消遣,讓我們的身心得到休息與放鬆,更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激發我們的想像力和求知慾,加深我們對自然、社會、歷史、生活的認識,給我們帶來獨特的生命體驗。
影片《Crash》運用平行蒙太奇的結構方式,以多個同時發生的獨立故事穿插講述為手法,以各個獨立故事中看似毫無關係的角色們之間的聯繫為基礎,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衝突與交匯、自我的掙扎與矛盾,來反映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之下產生的碰撞的現實。這部電影裡讓我們思索的不是車與車之間的碰撞,而是文化、尊嚴、人格、親情之間的碰撞,它一次一次地撞擊我們的心靈,使我們不斷感受、感動。
電影中的每個人物都像一顆寶石,閃爍著不同的色彩,隨著時空的推移與轉換,一顆又一顆的寶石被巧合和衝突連成一串,光彩照人。儘管導演最終選擇了用漢森的悲劇向我們展示了大社會背景之下不幸的一面,然而當Bird York動人的歌聲響起時,畫面中不斷閃現的是瑞恩警官奮不顧身地救出黑人婦女後彼此微笑的時刻,小女孩的天真拯救了一個波斯商人靈魂的時刻,被感化的安東尼在唐人街釋放了被拐騙來的中國人的時刻,檢察官妻子簡在落難無助時和墨西哥裔女僕瑪麗亞擁抱的時刻,導演卡姆隆在紛飛的雪中向妻子表露真情的時刻,我們看到了碰撞中擦出的溫馨的火花:愛讓世界充滿了光明和溫暖,讓希望貫穿始終,那是一種帶著感恩之心才能發現的美。在這部與藝術有關的電影中,我們看到了碰撞、衝突、矛盾以及震撼,短暫的90多分鐘卻真實地反映了人心中模糊與複雜的兩面,反映了自我的心靈困苦與抉擇中的矛盾,尤其是自我的掙扎與碰撞讓我們的感受更為深刻。
影片以人物之間的對話開篇,男子內涵深刻的幾句話,不僅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地-洛杉磯,還讓我們隱隱約約感受到了整部影片所要闡釋的那種深沉傷感的旋律,短短的幾句話已經充分的激起了我們的想像力和思考欲,同時它也擴展這部電影的時空感,洛杉磯是個大熔爐,那麼世界大舞台上又在上演著怎樣的衝撞、怎樣的悲歡離合呢?狹小的空間被擴大了,觀眾已自覺地調動著自己參與到電影發展的進程中。
音響使影視銀屏上的世界有聲有色,聲音的元素加強了影視藝術的綜合視聽魅力,它既是對現實存在方式的還原,也是對人的感知願望的滿足。我們不斷聽見汽車行駛的聲音與各種機械音響,還有嘻哈音樂,透過這些聲響,我們接觸這部影片,了解這部影片所展現的世界。人與人的碰撞中產生爭吵時發出的聲音讓我們感覺到,每個人都有被壓抑著而說不出的苦,熱心被誤會,好心被歪曲,當倆個黑人小混混因為白人女子可能無意瞟了他們一眼便認定她瞧不起他們,波斯商人曲解換鎖匠的好意而惡言相向,年輕的警察誤認為男孩子將要掏出手槍時的惶恐不安……由於忙碌和散亂的心,長久以來我們已經看不見內心深處的自己了,我們的心是如此的焦灼和充滿成見……自我的堡壘逐漸牢固,我們保護自己勝過與別人誠意相對,其實我們應該學會保持微笑,學會理解與寬容,嘗試信任與坦誠地與人交往,才能夠感受到世界的美麗與陽光,因為內心的單純、樸素與真實是值得我們永遠珍藏的。
影視畫面是對各種藝術和技術手段的重新構建,《Crash》以「中景-近景-特寫」景別為主,其緊張的節奏感讓我們心弦緊繃,畫面對觀眾注意力的牽制性也得以增強。故事發生在晚上,色彩的黯淡與模糊的人物輪廓傳達出一種感傷,沉重的基調。畫面的布光不均勻,強烈的反差效果具有一定的視覺衝擊力。光與色不僅是影像還原物質世界的一種感光因素,而且是一種貫注了審美經驗和審美意識的藝術手段,它創造節奏氛圍風格,也被用來展示和刻畫人物,甚至它也可以被用來表達思想主題。影視畫面中的色彩具有在時空中運動和變化的特性,影片的尾聲,我們看見潔白的雪花漂揚在洛杉磯的上空,當純潔的白色映入眼簾時,心中有一些感動,灰色到白色的轉換,原來只在一瞬間……
影片中出現了許多長鏡頭,它非常完整地展示了故事展開的環境以及這個特殊舞台里將要出現的幾個角色,從而喚起觀眾的熟悉感。《Crash》用節奏跳躍的蒙太奇創造了激烈緊張的電影風格,其通過對各種影視基本元素的結合形成了一個具備完整時空和完整敘事情節的故事,本片將許多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寫進行畫面的剪接與組合,製造出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意境和情緒。片頭和片尾的兩次撞車十分有意思,第一次撞車,是亞洲人販子的老婆和墨西哥美女偵探的碰撞,她們互相歧視對方的身份;片尾的撞車,診所女接待遭遇保險公司理賠員,黑人和亞洲人,兩人也同樣的以對方的身份作為攻擊對象。這樣的侮辱與不尊重表現了他們的不自信與愚昧,同時也在暗示一種的確存在的社會現實,歧視和衝突始終存在,世界或許因為一種不平衡才顯得更真實,不過真正意義上的平等依舊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人本身並沒有貴賤之分,是沿襲下來的思維定式限制了我們的視界與心靈。改變別人的同時也改變自己,只有當社會的各種力量都在為一個更美好的明天而奮鬥時,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有希望。
探長說,人與人的疏遠使我們渴望撞擊,只有碰撞才能讓人感受到真實的接觸,碰撞使我們心靈深處那個封閉的世界毀壞,走進新的世界。悠揚的《May Be Tomorrow》把我們又帶進了新一輪的撞車現場,世界好像是無休止的輪迴,很多問題中繞來繞去,總是最後會回到最初開始的地方。我們對於生活的體會往往是第二輪的,藉助於人為的戲劇,在生活的戲劇與戲劇化的生活之間難以界定,甚至會有著究竟是人生如戲的感慨還是戲如人生的期待?講究戲劇衝突的電影裡是難以演繹出日常生活的平凡與單調,可是瑣碎真實的人生中卻往往有著類似於電影中的情節在上演……珍惜來自於生命中的美好想像,珍惜來自於心靈中的沉重碰撞,它讓我們成長,讓我們堅強。
兩車之間存在安全距離,有時我們也要給自己的生活留下一點空隙,也許碰撞依然,但只要我們轉身面向陽光,就不可能身陷在陰影里。豁達一些、樂觀一些、熱情一些,讓信任成為架設在人心的橋樑,讓理解成為溝通心靈的紐帶,讓愛成為震盪情感之波的琴弦,在碰撞中相遇,在相遇中牽手走向明天,因為碰撞可以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