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四個傻瓜--Four Lions

四头狮子/四头狮子/四个傻瓜(台)

7.3 / 85,614人    97分鐘

導演: Christopher Morris (I)
編劇: Christopher Morris (I)
演員: Kayvan Novak Nigel Lindsay 里茲阿邁德 Adeel Akhtar Preeya Kalida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水水

2010-09-17 18:20:18

真正的喜劇之王


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棒的電影,沒有之一。

謝謝導演,一齣喜劇的極致,其實是一齣悲劇,受教。

從影片開始,我就笑個不停笑個不停笑個不停笑個不停笑個不停笑個不停笑個不停笑個不停……每段小對白&場景都是搞笑之極。

第一個人炸死了,我笑的喘不上氣了,從沙發滾到地上……我從來沒有過這種經歷,不敢相信一個人在螢幕上粉身碎骨的死掉能給人帶來這樣的歡樂……

但是,隨著笑聲,一種莫名的情緒在心底發酵,幾乎是隨著笑聲一起放大……

結尾時第二個人炸死了,第三個炸死了,第四個炸死了,最後一個炸死了……我笑不出來了,抑鬱。

導演用的不是美式的惡搞擠兌,《波拉特》那種,對於這幾個荒誕的穆斯林,這裡面有一種意味深長的東西,你笑了,你就能領悟。楊德昌的《恐怖份子》也有一種類似的表達,但是沒有這個震撼。


這一段是網路摘抄,作個資料註解吧:

一句話評論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很有趣,但是它在口語和噱頭的無情、殘酷上,尚不及《幕後危機》和《靈通人士》。
——《衛報》
莫利斯神奇的製造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效果:當我們消滅恐怖份子的同時,卻對他們心生憐憫。
——《泰晤士報》
很多橋段都很滑稽;還有一些因為太呆板或者讓人不適反倒沒有引發笑聲;但所有這些努力都達到了某種程度上的基於真實的不凡和實質上的寫實。
——《閑暇》雜誌
始終的有趣,同時又令人讚嘆的切中問題的要害。
——《帝國》雜誌
幕後製作
  諷刺風格編劇群發力爭議題材
  提到克里斯多夫·莫利斯,我們該說他是什麼人呢?導演?編劇?演員?製片?甚至,編曲?答案是,都正確!是的,莫利斯就是這樣一個全能選手,而其中又尤以編劇見長,特別以在英國廣為認知的針砭時弊的電視秀《銅眼》(1997-2001)聞名。而在他長期在電視圈混跡之後,終於得以執導自己的這部電影長片處女作《四頭獅子》。本片最值得關注的莫過於其令人期待的編劇陣容,莫利斯不但親自上陣,更邀來英國目前熱播電視劇集《Peepingshow》的編劇傑西·阿姆斯特朗與山姆·拜恩搭檔,而其中,傑西更曾經執筆英國著名政治諷刺劇《幕後危機》,並在2009年,作為該劇電影版《靈通人士》(2009)的聯合編劇,提名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正是以這三人為核心,為我們獻上了這部立意獨特,頗具爭議的諷刺大戲。
  素材采編客觀嚴謹
  眾所周知,在2005年7月7日,英國倫敦發生地鐵站連環爆炸案,造成52人命喪黃泉,而最終發現慘案竟為本國穆斯林所為,一時震驚英國,其對英國民眾的衝擊至今未消,而在這樣的時候,莫利斯拍攝一部講述倫敦穆斯林策劃爆炸案的故事,其定位和視角無疑令人關注。「我認為對於這部電影最來說,最恰當的一個定義就是『悲喜劇』」,談到這部電影的定位,莫利斯說到,「如果你只是拍一部電影說,『哈,這些傢伙製造這樣的陰謀,真是可笑極了』,那是一種謊言。我對此做了一些研究,包括一些司法案例,同時與一些恐怖份子的談話,我想傳達一個觀點:恐怖份子也是些有著常常看似滑稽的缺陷的人。但是同時我們也要想想,他們也是普通人,自己也會有些對於恐怖主義的顛覆性概念。」同時,莫利斯也認為一部嚴肅題材的喜劇電影應該有更高的立意,在他看來,《奇愛博士》就是這方面的典範,這部電影當時給了莫利斯一個半小時的驚悚感覺,讓他嚴肅的思考著關於戰爭方面的一系列問題。
  正如莫利斯所述,作為一位擅長諷刺的編劇,他一直注意在原始素材上做足功課。他希望電影中的每一處情節均有現實可依,他做了將近一年的研究,不但查閱了法院相關案件的卷宗,甚至聽了不少軍情五處的監控錄影帶。為了更真實的了解英國穆斯林的所思所想,他採訪了很多穆斯林,這些人本身並無激進思想,他們向莫利斯表達了他們在英國生活的感受,讓莫利斯了解了這些感受在不同的社區,不同的村鎮,不同的城市間的差異。而莫利斯拍攝這樣一部電影也是基於對英國穆斯林的了解和尊重,而非簡單拍攝一部攻擊古蘭經或先知的電影。
  反恐題材的新風格嘗試
  莫利斯這部新片最令人期待之處,正是其可能給自殺式炸彈襲擊這樣的反恐題材電影帶來一絲新意,它針對襲擊的執行者,將他們從遵循的教義到具體執行細節都進行了有力的諷刺和抨擊,同時讓我們深入體會這一系列荒唐事件發生的原因並不在穆斯林文化本身,而是對教義的曲解和其生活的環境。在這部電影中,自殺式炸彈的執行者並非烈士、或是那種令人憎恨和恐懼的有強大勢力為其撐腰的敵人,相反只是些笨拙的、經驗不足的模仿者。這樣的手法讓人想起了卓別林諷刺希特勒的傳統,片中的肉彈是那樣的愚蠢,甚至其中唯一一個聰明人,還需要養育一個痴呆的兒子。就是在這樣的滑稽中,這部電影希望給觀眾一種帶有疼痛感的滑稽效果,一種引人思考的黑色幽默,所以,在看完本片後,觀眾只是付諸一笑?還是如莫利斯所願,能引發一些思考?這就有待觀眾去自己解讀和體會這部莫利斯眼中的「悲喜劇」了。

花絮
•在克里斯多夫•莫利斯編導《銅眼》時,曾經因為一輪超過1500起的電視台投訴而成為2001年7月的媒體界話題,該節目也因此受到監管部門調查。或許,看了莫利斯履歷表這樣的記錄,同時又知道他有「傳媒界的恐怖份子」這樣的稱號,也就不會奇怪他為什麼會嘗試喜劇性的表現自殺式爆炸這樣具有爭議性的的題材了。
•莫利斯本來試圖與老東家BBC聯手製作本片,但是由於本片題材爭議較大,BBC方面拒絕了這次合作。
•在勇敢地拍攝這部爭議之作時,莫利斯也表現出了膽大心細的一面,他專門將劇本寄給了一位曾在關塔那摩基地被拘禁的穆斯林囚犯,對方表示,他看不出這劇本會有什麼可能激怒英國穆斯林的地方。而當影片完成後,他也得到了莫利斯寄來的特別剪輯版,他表示,「很享受這部電影」。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