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歸鄉 [俄]--The Return [2003]

回归/爸不得爱你/真相(台)

8 / 36,670人    105分鐘  | Turkey:99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安德烈薩金塞夫
演員: 弗拉迪米爾加林 伊凡 杜布朗拉沃夫 康斯坦汀 拉朗尼柯 娜塔莉亞 維杜維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糖分控。

2010-09-21 06:42:31

藏與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看過兩部回歸,一部是西班牙導演阿莫多瓦的回歸,還有一部就是這個俄羅斯的回歸。兩部電影的反差可以說是相當的大,阿莫多瓦描繪的是艷麗無比到連死亡都變得美好的女性社會,而俄羅斯的這部電影可以算是以男性角色為主角的電影,同樣的死亡帶來的卻是淒涼與悔恨。但是這兩部電影中的人物都藏著一個東西,一個內心的秘密。到了影片的最後我們才尋得一個答案,人生不也是這樣,直到生命的最後我們才明白我們要尋找的東西。

    整個影片記錄了一個七天的故事。父親從部隊回來帶著兩個兒子去玩,但在出行過程中矛盾不斷,後來在父親追安德烈的過程中不小心從高處摔下來死了。電影多採用了冷色調和灰白色,讓人感到壓抑,更何況這是個兒子失手殺死父親的故事。兩兄弟追逐著回來看到母親在房外抽菸,被告知基本從未見過面的父親回來了,他們跑向房裡經過藍色的正在燃燒的火焰,藍色的大床的正中央睡著他們的父親。藍色的火焰代表著他們的內心,緊張而又平靜,打開房門開到的是一動不動睡在藍色床上的父親,原來這就是自己的父親。父親?父親。人總會對從未見過面的人在內心有一種隔閡和懷疑,不能說這是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而我認為這是一種本能的反應,沒有人會對從未說過話從未見過面的人產生信任感,但是你回去試著相信。就像玩捉迷藏遊戲,你剛認識的夥伴給你留著張紙條,說他藏在某張床的地下,你一定會去那張床下面去看看,人與人就是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才了解、熟知的,你沒法越過這個過程,就像安德烈沒有辦法不承認這是他的父親一樣。當他看著自己的父親沉入冰冷的海底的時候對著父親的方向大哭大叫,即使他討厭、怨恨他的父親,對父親冷眼相對,不願意承認這個消失了十二年突然到來的男人,但他的骨子裡流淌的是親情。親人之間會有一種心靈感性,總能尋到對方的氣息。阿莫多瓦的的回歸中這種聯繫則是表示在幾代人的經歷和情感的糾纏中,人物之間的關係比俄版的要複雜。

    伊萬比安德烈要更會待人處世,也許和年齡有關,他會在和父親說話前叫一聲父親,他會聽從父親說的話,他會忘記父親前半分鐘把他打出血,安德烈就在一旁看著,他對他哥哥的這種態度自然是嗤之以鼻,安德烈對於他的父親更像是一個處在叛逆期的孩子。其實伊萬這種性格最可怕,他會冷靜的判斷自己的父親已經死去並安慰自己的弟弟,面無表情的看著死去的父親沉入海底,這種處事圓滑且不把自己的感情外漏的人往往不知道他究竟心裡在想什麼,這種人做出的事情往往出人意料,他也必定看出父親對安德烈比對他要好。

    兩部回歸中都有一個死屍,恰巧都是男性角色或者說是父親的角色。一個死的觸目驚心,而俄羅斯版的死的淒涼安靜,自然給了人們不一樣的感受,一個是為人們鑄造了希望另一個則甚至讓人心生絕望。人就是在悲喜交替中成長,溫室中的生活不算是生活。人們尋著生活中的大起躲著生活中的大落,但這些起伏總是喜歡尋找著你躲得地方和你一起玩。

    導演總喜歡用大全景還有冷色調的大色塊使觀眾覺得壓抑。我們都在內心壓抑著自己,安德烈害怕爬到高處是一種壓抑自己內心的方式,忍受父親各種令人討厭的習慣是一種壓抑,伊萬圓滑的處事也是一種壓抑。在社會的準則和道德的規範下我們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我們需要一個契機來釋放自己。在法版中,男女主角因為一個敢不敢的遊戲打破了常規從而釋放自己的內心。這部回歸中,安德烈殺死了自己的父親緩解了他內心由於父親的出現和種種令人厭惡的習慣給自己的壓力。現在這個社會的條條框框束縛了人們,越來越多的壓力,人們的心理疾病越來越多,說到底就是壓抑過度。弗洛伊的說,人最原始的快樂都是來源於性,中國這種性壓抑的社會人們自然的不到滿足,再看日本,為什麼這麼多AV還有GV這種東西,這也是因為他們壓抑了自己,但他們至少還是會用SM等方式來釋放自己,減緩壓力,但其實骨子裡還是一種自卑的性格,所以怎麼樣都擺脫不了自己給自己的壓抑感。

    我們現在在做些什麼,在躲避真正的自己,在尋找釋放自己的方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