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浴血任務--The Expendables

敢死队/浴血任务(台)/轰天猛将(港)

6.4 / 366,024人    103分鐘 | 113分鐘 (extended director's cut)

導演: 席維斯史特龍
編劇: 席維斯史特龍
演員: 席維斯史特龍 傑森史塔森 李連杰 杜夫朗格林 艾力克羅勃茲 史帝夫奧斯汀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賈斯科維修斯

2010-09-27 01:28:37

大家都太聰明了:李連杰的一番話有感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最近關於李連杰的新聞有三件:《敢死隊》、《海洋天堂》和壹基金。後面兩件事讓我們看到他的社會責任感和這種責任感給他帶來的種種無奈,前面一件事讓我們明白在好萊塢李連杰只是龐大工業體系裡的邊角料。不過,在《敢死隊》上映時李連杰接受記者訪問時說的一番話讓我想了很多,多到可能超出李連杰的本意。
記者問道:「你先前大多數電影都有點想把自己的哲學和佛學觀念傳達給觀眾的樣子,演《敢死隊》你有作這樣的嘗試嗎?」李連杰答道:「我都會對大家說《霍元甲》是我最後一部功夫片,之後所拍的,我全都當成工作所需。我也不會通過電影向觀眾灌輸自己的觀念,現在的觀眾太聰明了。我拍《敢死隊》就是來玩的。這片沒什麼高深的東西,就是動作,還有一群很好的人,一部爆米花電影。
李連杰很聰明,他把話說的非常直白,同時觀眾也不會覺得不舒服,反而很有優越感。但是仔細體會這番有些囉唆的話,發現有一句話表達了李連杰也是所有有志電影人的無奈:「現在的觀眾太聰明了。」
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和電影工業的全面公開化,隨著豆瓣和IMDB的出現,隨著各種專業和非專業影評人的現身說法,電影已經完全褪去了它神秘的面紗.經常看電影的人都可以冒充專家,再不濟也是資深影迷,一個沒看過《阿凡達》的人都可以說它有多平庸(不用說,看法來源於網路),一個在食堂吃馬鈴薯米飯的哥們都可以把3D技術和IMAX技術的原理給你說個差不多…現在的觀眾不是太聰明了,而是太明白了,即使不明白也要裝明白。不是聰明,而是自以為聰明。大家都害怕別人說自己不懂,都認為自己看的電影才是最好的,都認為自己比導演、編劇和演員還聰明;電影看不懂就說導演裝深沉,看了爛片就特有優越感地罵一句「這片真TM爛」,並為自己的高智商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已將中國人可悲的從眾心理髮揮到了極致。
大家都太聰明了,沒人敢(這個字有點兒狠)承認自己需要從電影中吸收營養,看電影的目的和原因都非常「單純」:無聊,泡妞,從眾心理。所以,韓寒的那句「我們的觀眾,也就這操行了」雖然不中聽但還是很中肯的。
當然,電影的問題都推到觀眾身上還是很不公平的。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的電影,商業化都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外國電影尚有文藝電影這一手工作坊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克里斯多福-諾蘭這樣商業和藝術兼顧的導演,中國的導演和投資商則從立項的那一刻就直奔票房而去(獨立電影不是禁片就是地下電影,又一個中國特色),雖說看電影是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消費,可是中國的導演總是用貪婪的目光盯著觀眾的口袋,這就有點讓人毛骨悚然了。插段特道貌岸然的話,我一直以為拍電影和其他工作性質一樣,名和利是必需品,但也是附屬品,生活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和利,而是工作本身。電影中的名和利當然就是獎項和票房了。只要你懷著一顆真誠的心拍電影,當然前提是你水平夠高,獎項會有的,票房也會有的。導演和演員片酬自然也不會少。詹姆斯-卡梅隆和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就是最好的例子。
再多說幾句,我不是數據控,可是與票房相比,我更不信任獎項。票房起碼可以證明導演的騙錢能力名不虛傳,可獎項的不確實因素就太多了。中國的金雞百花政治色彩濃厚,每年都有一大半獎項給了我們聞所未聞的主旋律電影;奧斯卡最近兩年份豬肉嫌疑越來越大,有點「皇帝輪流坐」「今天怎麼著也該輪到他獲獎」的意思;至於不諳世事的文藝青年青睞的坎城、威尼斯、柏林、多倫多就更不靠譜了,因為這些電影都是評委會主席一言堂制,也就是說假如主席(主席都是導演)是個BT(這話說的,有幾個導演不是BT?),變態主席鍾意另一個變態導演拍出的變態電影,那麼不管其他評委和觀眾看這部電影時如何痛不欲生,如何嘔吐暈倒離場送醫院急救,這部電影都會獲獎。今年的坎城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在變態主席蒂姆-波頓的堅持下,一部被觀眾描述為「不適合人類觀看」的泰國電影獲了最佳影片獎。
跑題了,現在回來。中國的電影人掉到錢眼裡這其實無可厚非,可是中國電影官方宣傳把看電影與愛國、良心之類的詞捆綁起來,把看電影上升為某種民族行為,以此來掩蓋赤裸裸的商業野心。《建國大業》、《葉問》系列、《唐山大地震》都是這麼營銷的。我相信大多數人是衝著明星去看《建國大業》的,我也相信看完了,大家的愛國心都沒有多大提高;《葉問》系列只是迎合或利用了青少年義和團式的愛國衝動;《唐山大地震》我沒看也不準備看,因此沒有發言權,但我對白酒廣告非常反感。這些行為我們可以理解也可以接受,可是「不哭就不是人」的說法就讓我很不爽了:騙錢也不用這麼理直氣壯吧!《孔子》活該被全國人民抵制!
現在的電影,也包括像《紅樓夢》這樣的電視劇,有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炒作過度。有話題要炒,沒有話題創造話題也要炒(我一直以為關於新紅樓的論戰很大程度上是出品方故意挑起來的),把影片的剩餘價值榨的一點不剩。電影確確實實已經成為一種工業,一種娛樂,一種明碼標價的商品。我們走進電影院或坐在電腦前,用別人的歡笑和淚水來娛樂自己,接受一些刺激或感動,流下一些似真似假的淚水,有一些自己騙自己的感觸,關上電腦,繼續自己慘澹的人生。我們的收穫了不大不小的刺激,電影商收穫了票房,迅雷和電驢收穫了廣告費。我們各取所需,正如這個時代大部份的愛情一樣。這樣很好,非常好,只是「苦了那些把電影當真的孩子」,他們要嘛像今年坎城電影節上老導演戈達爾那樣,嘆一聲「電影已死」,然後靜靜離去,帶走一個純真年代;要嘛像李連杰那樣,不再試圖說什麼,只是安安靜靜地聽導演的話,好好演自己的戲,把自己當成電影的軀體而非電影的靈魂,從此以後不再有功夫巨星李連杰,只有演員李連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