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囍宴--The Wedding Banquet

喜宴/TheWeddingBanquet

7.6 / 17,306人    106分鐘

導演: 李安
編劇: 李安 馮光遠
演員: 郎雄 趙文瑄 金素梅 歸亞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iquitita

2010-10-03 23:10:13

李安的爐火純青


      在從前的文字中,我曾這樣記錄了對李安《理智與情感》的感受:「翻拍外國名著卻拍出了中國的細膩。」
    而這部《喜宴》,則是把沉重、感動、無奈的同性戀題材,拍出了冷幽默,讓中國人在笑聲與眼淚中跳出「中國人」這重身份去審視自身。其實喜宴上的一幕幕,我們並不陌生,很多人都有過「喝喜酒」這樣的經歷---熱熱鬧鬧、喜喜慶慶,而且少不了那麼一兩個「起鬨」的人來帶動氣氛,對了,千萬少不了「酒文化」,彷彿個個人都成了酒仙,不喝就別指望下檯面。這樣慣常的情景被搬上了李安的電影,卻製造了一種強烈的文化衝撞感,片中喜宴上的老外在看中國人「不要命式」地敬酒喝酒時十分不理解,說:「我還以為中國人都是柔順沉默和數學天才呢。」這是李安在由電影打開的一種新視角---除了「喜事」、「熱鬧」、「親朋好友」之外的東西,那是一種蘊含在中國人身上的複雜又矛盾的性格特點。
  「對細節的重視」和「對人物鮮明的刻畫」是李安這部電影的另兩大特點。男主角父親---一個由大陸後遷往台灣的老兵形象入木三分,在他身上,有著那個年代許多中國人男性的共性,如好形式、愛面子、不允許哪怕一點敗筆、傳宗接代的觀念、兒子中年了還把他當成小孩一般……、威嚴含蓄。而男主角偉同呢,則是一個典型的中國乖兒子,他怕父母、愛父母、許多時候妥協多於反抗,總之,承擔得太多而讓人心疼。
   與其說偉同是背了一個家庭的重量,不如說是背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的重量,那些根深蒂固的習俗和人們不知變通的觀念讓偉同束縛而壓抑。偉同經歷了太多的「被」,該死的是,這些「被」並不全都面目猙獰,其中不時參雜著親情、友情……只能說,生活沒有標準答案,自己去選擇吧,只不過,最好拿捏好「什麼時候妥協,什麼時候不妥協」的分寸。
    這部電影是豐富的,沉重、感動、諷刺、溫暖、搞笑、滑稽、悲哀……它們已融為一體,就像那複雜的、神秘莫測的中國性格一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