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玛丽和马克思/巧克力情缘/玛丽和麦克斯

8.1 / 189,036人    92分鐘

導演: 亞當艾利特
編劇: 亞當艾利特
演員: 東妮克莉蒂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艾瑞克巴納 Barry Humphries Bethany Whitmor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ocean

2010-10-09 22:52:19

《瑪麗和馬克思》:友情點亮雨泥潭般的眼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上帝賜予我們生命,也帶給別人生命,靈魂的同行讓寂寞如死去的金魚一樣被扔進馬桶。友誼不是天長地久,它只是偌大宇宙中渺小的一顆星,只能照亮我你胸中那顆不大的心房。

瑪麗是澳洲一個八歲的女孩,擁有雨後泥潭般的眼睛和一個帶有「便便」色的胎記。父親著迷於死去的鳥類標本,母親是個每日醉醺醺常偷東西的小市民。她孤獨、自卑、醜陋,一個朋友也沒有,且常常受到同學們的欺負,因此,她只能著迷於動畫片《阿諾一家》。這就是她全部的童年。

而在北半球的紐約,一個患有精神病的老男人,和瑪麗一樣喜歡巧克力和動畫片《阿諾一家》。他智商極低,也沒有一個朋友。他隨身帶著一個「faces」的小本子,裡面是人類各種表情的畫圖。對照這個本子,他才能讀懂對方是喜怒哀樂中的哪一個。他擁有一個悲慘的童年,先是被父親拋棄,後是母親自殺,嘗盡了所有人的嘲笑和欺凌。在四十歲還遭到一個胖女人的強吻。他就是四十四歲的馬克思。

富於幻想的他們很快成為朋友。兩人所有的幸福、痛苦伴著信件和巧克力在南北半球間傳遞。瑪麗開始從一個懵懂憂傷的女孩變成了一個自信成功的女人,在多年後取得了博士學位,以馬克思為研究對象,她有關精神病人的論文讓她一舉成名。正當她決定去見馬克思的時候,卻收到了馬克思憤怒的信件,因為他沒想到自己唯一的朋友竟出賣了他,他竟成為朋友的研究對象。

友情的破碎讓瑪麗一蹶不振,懷著愧疚,她變得頹廢。丈夫背她而去,家裡像垃圾場一樣凌亂。她將她所有的著作銷毀,以期獲得朋友的原諒。同樣在糾結還有馬克思,在經歷了種種折磨後,他決定原來瑪麗。

當幸福的瑪麗背著自己的孩子從澳洲到紐約找到馬克思時,寂靜的房間只剩下馬克思衰老的的遺體,第一次見面竟是永別。望著自己曾經送給馬克思的眼淚竟在幾十年後完整的保存著,她驚訝、驚喜、不知所措。抬頭看見自己寫給馬克思的信被一張張表起來張貼在天花板上,她再也無法忍住眼淚和著感動填滿她雨後泥潭般的眼睛。

這就是故事的全部,一部讓人驚喜的電影。整個電影中的顏色加起來估計沒有三種,但遠遠強於絢麗大片帶給人的視覺享受。沒有什麼對話,只靠解說,就像小時候聽父母將故事一樣的感覺讓我們能靜靜的聽著一個不夠跌宕起伏,但絕對純真的關於愛的故事。充滿童趣的語言總讓我們想起曾經傻傻的想像。

友情的價值已被世世代代的大人物、小人物詮釋過了。不用見面,不用說話,只靠信件,就能讓我們像期待愛情一樣期待來信,也能讓我們感受最焦急的等待。不期望能從你的信中讀到什麼驚人的秘密,只是每一個單調的字母也能讓我那麼著迷。

我們從朋友那裡最想獲得的就是那份真實和真心。長相、地位、財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乎我,一個問候,一個禮物就能讓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人生少有的極度幸福。

但我們的社會似乎讓我們已遠離這份真誠,朋友的範圍在漸漸擴大,深度卻漸漸縮短,任何人都能成為你的朋友,每個人都自顧自的忙學業、事業、家庭,「在乎」不再那麼重要,你不是任何人的唯一,任何人也不是你的唯一。當你的軀體埋在城市某個小小的一方土地,你和這個世界就真的隔絕了,一年後,兩年後,三年後,十年後,長滿荒草的墳頭又能在誰的心頭掀起波瀾。

或許只有八歲的瑪麗和弱智的馬克思才能在乎彼此直到生命結束的一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