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史蒂芬金之迷霧驚魂--The Mist

迷雾/史蒂芬金之迷雾惊魂/雾地异煞

7.1 / 341,343人    126分鐘

導演: 法蘭克戴瑞邦
編劇: 法蘭克戴瑞邦 史蒂芬金
演員: 湯瑪斯潔恩 瑪西亞蓋哈登 蘿莉荷登 安德魯布瑞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也許隨便

2010-10-14 00:44:48

一部讓入土崩瓦解的電影


破老師說,來看吧來看吧,這是一部反宗教片。我不喜歡反宗教,大多數反宗教的人都很自大,淺薄,習慣輕蔑,甚至對自己都沒有憐憫心。這些「普遍規律」,那些「必然性」,對面臨死亡和處於不幸的人們,真的有解答嗎?有助益嗎?那些我們堅信不疑的,經得起我們思維邏輯推敲的真理,就真的是真理嗎?我很慶幸看了這部似乎「反宗教」的片子,回家細細一想,驚覺這部片子恰恰是部傳教片(姑且不論他在傳什麼教),理性止步的地方,信仰開始。

各種身份的人,因為一場超乎常識的迷霧,被困在一個小超市里。迷霧裡存在來自另一個空間的生物,暴露在迷霧裡的人,九死一生。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內,各種人生態度開始展露,碰撞,甚至相互消滅。

主角David,信奉理性,相信自我,勇敢堅強,仁愛正義,是一個標準的美國式英雄。你能想到的一切有關美德與智慧的詞,都能用到他身上。他為孩子,為身邊的陌生人,殫精竭慮,甚至拿性命一拼。在與妄稱上帝的烏合之眾溝通失敗後,他選擇了帶著他的從眾出走。 但他的結局是最悲劇的。汽油耗光,仍處迷霧之中,絕望深不可測,只剩4顆子彈,他射殺了親生兒子和與他共進退的其餘三人,再想辦法自裁的時候,發現軍隊已經解放了小鎮,被解救的難民一卡車一卡車地被運送。他被震得土崩瓦解。

David是很強大的「人」,非常強大,他是人本主義的經典演繹者。他這種人是社會的菁英,他們堅持理性,儘管理性總是對「普遍必然」等真理俯首稱臣。這種人把現實生活中碰到的不可解答的難題都推到不可知論的領域去,在自己的理性世界中,自得其樂。然後這個極小機率的事件,將他推到最高的哲學問題面前。即人在死亡面前的命運問題。在這裡,他的所有的理性和堅持,都是沒有根基的無力,就算始終堅持善,也不能抵抗絕望的降臨。他以為他能控制自己的命運,不由自主地給指導他日常生活的理性至高無上的權威,把遵守理性當做目的本身(以致於漫無目的地從庇佑之地冒險出走),以此來維護精神上的平衡,通過「好歹我們努力過了」來安慰自己驚恐的內心,為自己建立一個存在的根基。無計可施的時候,他選擇以他殺和自殺來掌控命運。這算是人本主義者為自我信仰正名的終極一搏了。可是更讓人無力承受的真相,在他自殺成功之前浮現,狠狠地嘲笑了他自以為是的理性選擇與高尚堅持。人在已有的理性尺度內,拒絕相信這個世界還有更高的智慧,所以生存根基崩潰,淪為浮游,死不足惜。人生存最大的悲劇不是《火線追緝令》似的悲劇——「the world is not a fine place,but worth fighting for」;而是《迷霧》似的悲劇——「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but you make your fighting worthless」。

這部電影的手法非常狡猾,它表面煽動觀眾去鄙視去譴責那些信奉憤怒的懲罰性的GOD的烏合之眾,將觀眾的價值認同完全導向堅守美德與理智的主角一方,然後神來一筆,把主角置於煉獄境地,萬劫不復。給每個觀眾的打擊,恐怖得難以估量。我們信奉的理性世界,一面對我們耳提面命「你應該」,一面用沉重的恐怖的摧毀性的步伐,向人們壓來。

但即使信奉上帝的人又如何呢?他們就得到救贖了嗎?傳教的老巫婆似乎是所有邪惡的中心。她是在熱情地追尋舊約中的上帝,只是不夠忠實而已。其他選擇追隨她的人,不過是功利性地尋求保護和解脫罷了。她妄稱上帝之名,用至善去散佈至惡——恐懼與仇恨,甚至殺戮。而不能自救的人,隨時準備投靠庇護之所的人,更不追究,他們這一刻所相信的「GOD」,到底是個什麼「GOD」。《聖經新約》中說:「太陽平等地照耀著正義和邪惡」。這裡有更大的真理,只是追究的人,願意超越用自己的理性去選擇所謂的美德的人,少之又少罷了。

從一而終的理性主義,只可能是死路一條。然而真正的救贖,從哪裡開始呢?若不去尋求更高的庇護,存在始終荒謬地可笑。蘇格拉底說,未經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一過的人生。再次大讚。

每個提到這部片子的人,都要糾結於,那第一個走出超市去解救自己的孩子的女人,為什麼得救了?生存的激情,讓這個在絕望的哭泣中去尋找自己的孩子的女人,得救了。很多聰明的解釋,很多人都覺得是軟弱不力的,經不起的推敲的。但是如果這個顛覆性的電影,它有指導意義的話,恰恰正是告訴我們,有時候,再堅強有力的推理和論證,也不能擺脫無能、軟弱、絕望和盲目。有時候,不用理性論證的摯愛,有時候才是生活的第一準則。儘管只是有時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