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靈魂餐廳--Soul Kitchen

心灵厨房/灵魂餐厅(台)/心灵厨房

7.3 / 32,886人    99分鐘

導演: 法提阿金
編劇: 法提阿金 Adam Bousdoukos
演員: Adam Bousdoukos 莫里茲布雷多 畢羅優雷 Anna Bederke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之影

2010-10-14 22:57:18

《心靈廚房》:嚴肅的主題和喜劇的表達之間的平衡



印象中,大部份德國電影給人的感覺就像這個民族的性格一樣,嚴謹,稍顯嚴肅刻板而缺乏笑容。這個誕生了太多著名哲學家的民族太喜歡思考,表現在電影上就是有著太多的對於人性的反思的表達在內。就現在比較活躍的國際知名導演來說,無論是麥可•哈內克,還是赫爾佐格,其作品大多仍舊以人性和社會的反思為題材,在一種極度克制的表達下卻往往給觀眾留下震撼性的沉重而細緻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這個民族所具備的這一特點似乎使得喜劇片這一題材在德國電影中較為稀有,稍顯「古板」的德國人笑起來是什麼樣子?似乎成了一個謎。
不過,2009年,這一部《心靈廚房》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向世人展示了德國人的另一面,也就是在他們那略顯刻板的表面之下仍舊存在的喜劇感。這部影片推出後,除了在德國國內獲得積極響應之外,更獲得了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的評委會最佳大獎。在一定程度上,同年的麥可•哈內克以《白絲帶》向世界展示了德國人一貫的冷靜和克制下的反思與批判,而這一部《心靈廚房》則向世人展示了德國人對於生活的熱情和對於普通人命運的關懷,而且,也更讓世界了解到這個民族在嚴肅的外表下那真誠和關懷的一面。

應該說,這部影片給人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他那精彩的劇本設置。影片採用了喜劇感十足的表達手法,甚至也包括了一些稍顯低俗的笑料在內,可是在大部份場景中,這部影片給人的感覺絕對不是輕薄的搞笑,大多數時候,都是讓觀眾在一種「會心一笑」的感覺中度過。這種喜感,更多的是來自內心對於影片人物和事件的認可。在人物設置上,本片中的男主角大部份時間裡都被腰間盤突出的意外所折磨,這無形中使得他在每一個出場細節上都充滿喜感;餐館中的每個人都有著很強的個性色彩:脾氣粗暴滿嘴髒話卻有著拿手絕活的廚子;美麗迷人卻有著自己理想的女服務生,當然還有那個惹禍不斷卻足夠義氣的弟弟,甚至連那個交不起房租卻和年輕人打成一片、專心造自己的小船的白鬍子老頭都是無比可愛。在一定程度上,性格鮮明的演員角色是這部電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個重要方面。而且,這些演員在表演上都是幾乎不露痕跡,完全是以一種近乎本色出演的方式來詮釋著這些人物的喜怒哀樂,在表演上還充分利用了肢體和語言的優勢,來充分體現本片的喜劇色彩。如男主角因受腰椎間盤突出折磨之苦走路的樣子明顯是模仿了電影大師卓別林的影子,卻也算是沒有太多刻意,與影片的情節結合的極為自然。甚至在影片中只有短短幾分鐘戲的一些配角也都發揮的讓人印象深刻,如在聚餐時暴怒的老奶奶,用怪異手法治病的土耳其醫生,還有結尾處因意外吞掉紐扣而倒霉的大老闆等等,都是喜感十足。
在故事上,影片也有意為本片安排了多處反差較大的矛盾衝突,以凸顯影片本身的「悲喜交加」的感覺,進一步增強影片的故事性和喜劇效果。比如男主角與女友感情的幾經變遷到最後的失而復得,以及整部影片中充當「隱形主角」的這一餐館的幾經起伏的命運:先是因廚師的換人的門可羅雀,再到大受歡迎的門庭若市;從準備出售到堅持經營,再到意外被騙,再到最後的峰迴路轉等等,都使得觀眾被牢牢吸引住,與影片中的幾位主角一起為這個餐館的命運而共同擔心,直到最後的共同釋然。在一定程度上,本片劇本牢牢抓住了觀眾,可謂本片成功的又一法寶。

不過,本片倒不是單純的依靠笑料和故事的情節來取勝,影片感人之處,還在於對於感情的表達。對於本片而言,影片中所透露出來的普通人之間那種相互關懷和信任的真情才是本片獲得認可的最主要原因。從影片開始不久男主角收留那個脾氣暴躁被人趕出飯店大廚開始,這種普通人之間的真情在影片中幾乎無處不在。如果說男主角收留自己的弟弟屬於親情的無奈的話,那麼弟弟與餐館女服務生之間的感情接近過程便是一種生活在社會底層人直接的相互安慰和信任的過程。甚至連男主角與白髮老頭之間也是一種近乎親情的互相關愛:白髮老頭可以為了餐館而在法庭上不惜冒著被驅逐的危險而極力辯護,而男主角也相應的不再過份追討房租。這時候,連接起這些普通人感情的其實還是那個本片的「隱形主角」——餐館。重要的是,這一個餐館,不僅僅是這些人的生活來源,更負載的是這些人的夢想。這種「共同奮鬥」的狀況下結成的情誼,才是最為打動人心的所在。影片最後安排男主角給女友「講一個故事」卻未表達這個故事,其實觀眾都已經了解,這個故事裡的主角應該是那個餐館,而故事的核心就應該是這一群人在這一個餐館裡的夢想和情感寄託。

此外,本片另一個備受關注的因素在於,在一個喜劇片的外表下,它仍然負載了一個相對比較沉重的話題。那就是關於移民的生存狀況問題。本片導演Fatih Akin其實在其過去的作品中一貫關注這個問題,也一向以擅長處理移民生活題材而名聲在外。在他的電影裡,不同國家的文化衝突、人物的內心情感和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都會得到明顯的展示。而且他習慣用黑色、凝重的筆調來書寫人物在他鄉的「奮鬥史」。而這一次,他依舊將這一問題作為自己電影展示的一個主題,只不過不同的是這一次他採用了喜劇的方式來處理。應該說,出於對於類型片的控制,本片在有關移民的問題上表達稍弱,但也比較直接的表達了導演對於這一問題的看法和認識。本片的主人公就是生活在德國的希臘移民,其它的幾個人物也大多具有移民身份,甚至女服務生沒有合法的居留身份。這些人大多是一種「移民第二代」的特徵,卻大多在德國社會中困境重重。影片以比較晦澀的方式來表達著他們的種種遭遇,如官方檢查部門的蔑視,尋找工作的困難,還有被資本大鱷輕易吞掉的悲慘等等。這種生存狀態,恰恰與這些年輕人之間的奮鬥和情感的依賴形成鮮明對比,使得影片更具有讓觀眾在笑聲中深思的作用。可以說,本片導演在一個喜劇片外表下探討了民族差異和文化衝突的問題,在嚴肅的主題和靈活的題材之間找到新的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