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分手說愛你--Break Up Club

分手说爱你/BreakUpClub/分手说爱你

5.9 / 385人    104分鐘

導演: 黃真真
演員: 房祖名 薛凱琪 鄭丹瑞 鄧健泓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先生

2010-10-29 04:28:06

分手說愛你,看過才推薦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花了兩天的時間看完了《分手說愛你》,這部片其實我覺得並不值五星,但是4星半是有的了。雖說總覺得欠點火候,但是確是讓你可以一直惦記著的片子,我的意思是說,稍微有點淡,卻總是在回味。就像是吃到一餐別緻的私房菜,你總是覺得它菜式不夠高檔,餐碟不夠華麗,環境不甚優雅;但是吃完的一段時間,卻總是在回想那個味道一樣。所以你仍然不能否認的是它確是一部好電影。

我最近在看的書是王受之先生的《世界現代設計史》,截止到我目前看到這前三章為止,出現了很多頻率的糾結是,形式和功能的主次。這個在我大學的時候也一直在糾結,究竟是功能更重要還是形式更重要。

所謂的現代主義其實是講究功能第一的,反對那些繁縟的裝飾,可是你從歷史的角度去看的時候,會發現到了後來,現代主義發展到後期,反而在強調這個「現代主義」的形式了。這似乎就是傳說中的聰明反被聰明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雖說也不是那麼恰當,但是說到底就是自己強調避免的東西,到最後便成了自己追求的東西。

這種糾結誰也不好說。

這跟電影是一樣的。我為什麼突然話鋒一轉並不是因為我跑題,而且我想通過設計的形式功能的糾結來說電影同樣的糾結。

目標當年去香港的時候學到了很多新思想。這是在國內學戲文永遠學不到的東西,香港代表了新技術和新思潮,它是我們吸收西方先進的一個窗口。然而說到念研究生的話,目標說香港一定不是首選,原因就在於,香港電影現在太過強調於技術,而藝術性反而被忽略了。

你也可以說戲文和電影本來也不是一個專業,對的,是這樣的。但是也不要忘了他們太過相近,連設計史都能讓我跟電影聯繫起來,這有什麼聯繫不起來的呢!對於電影的糾結就在於,到底是新技術更重要還是結構更重要還是藝術性本身更重要。

當然在我看來,跟設計史糾結的部份一樣,電影糾結的部份只需要兩個就夠了,結構可以歸在技術里,這是手法問題。但是換個角度想想似乎歸在藝術性里也沒有什麼問題,這畢竟沒有一個太過清晰的界限。

其實拿動畫來說最直接,你是願意看3D技術的《玩具總動員3》還是愛看二維的《夏日戰爭》?我發現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自己就已經陷到這個問題本身理邊去了。因為這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喜歡什麼沒有一個更確切的答案,這就像別人問你更喜歡媽媽還是爸爸一樣。

既然是這樣,那麼就哪個都不能放棄,父親和母親都要孝敬。可是就是有很多人喜歡把這些東西分的很細甚至割裂開來。所有的人都說《阿凡達》好看,可是除了看到一個奇幻世界,也並沒有什麼可以觸動內心的東西。所以其實我個人還是傾向於以藝術性為主,也就是說以精神層面的東西為主,技術層面為輔助這樣。因為審美主體還是活生生的人,你不能光靠沒有感情的技術過活。

所以在我看來,黃真真導演的《分手說愛你》就把這二者結合的很好。從《志明與春嬌》開始,我就覺得香港電影的風格在轉變,似乎是模式化的快餐商業片發展到了桎梏,也開始放慢節奏走文藝路線了。這種文藝到底是跟內地的風格不一樣的。吃過洋墨水的人肚子裡流出的東西骨子裡也滲出來那種小資勁兒。

你看他們整體調子和光線都在一個很舒服的氛圍下進行的。同樣是以紀錄片的形式來講故事,也比賈樟柯的那個要溫馨多了。偶有拍到的陽光射下來,都覺得生活是那樣美好,這種吃得飽穿得暖的生活指數高的地區製作出來的片子所無意間滲透出來的安逸感,是我們尚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刻意強求不來的。

在拍攝手法上,導演在劇情中透露了是Joe說自己發現的一個breakup club的網站很讓導演感興趣,給他部攝影機讓他把關於這個網站和他的生活拍下來作為素材,這也就成為了影片的一個主線,當然拍出的片子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影片,作為當事人的Joe在電影裡,也在看自己「主演」的生活紀錄片的demo,這就形成了一個下層空間的概念。其實這種結構的電影以前就有很多,比如李連杰的《冒險王》,或者前段熱映的《全面啟動》。但是不同的是,這是個關於小人物的故事。一個城市中特別不起眼的一個小人物的愛情故事。

或者正是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是這座城市中的小人物,所以對於小人物的故事才覺得更能打動我,反而是大英雄那種史詩般的鉅獻,才像是看熱鬧般的難以產生共鳴。尤其是影片中出現的很多我曾去過的熟悉場景,因為熟悉,所以更有別樣的情感在裡邊。這或許是能產生共鳴的另外一個原因吧。

加上電影裡邊的原創配樂也非常出彩,所以呢系一部幾好睇的港產片,推薦。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