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黃石任務--Escape from Huang Shi

黄石的孩子/黄石任务/战火逃城

7.1 / 8,918人    125分鐘

導演: 羅傑史波提斯伍德
編劇: Jane Hawksley James MacManus
演員: 強納森萊斯梅爾 蕾達哈米栔爾 周潤發 楊紫瓊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ulieMiao

2010-10-30 16:36:53

無主義時代,你是哪種主義?——《黃石的孩子》影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本打算報導「日本是如何幫助中國」的英國記者喬治•何克,卻目睹了隨著日軍的南京大屠殺等一些列暴行震動。作為記者,責任讓他選擇留下。留下,向世界傳遞戰爭的真相。
    那是一個英雄主義的時代,是一個人們會因閃閃紅星而熱血沸騰的時代。戰火、硝煙、高強度的作戰和高密度的犧牲讓人們的生理感官變得麻木,精神的價值因此顯得格外可貴。何克不過是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而已,牛津大學高材生的名號在這樣的時空裡起不了任何作用,然而作為記者,使命使他完成了對於生命價值的思考、選擇、踐行,這是一個青年人的掙扎與成長,也是一個記者的掙扎與成長。
    本可以過著安逸生活的喬治•何克以一種不知是註定還是偶然的方式出現在了中國,一個遍地傷痕、滿目瘡痍的國度。他用眼睛記錄著戰爭,記錄著事實,而這起初僅僅源於一個記者的職業需要。而後,又是什麼改變了他?
    還記得何克被送到黃石之後被心靈受傷的孩子們排斥,麗出遠門的時候他還想一走了之,因為覺得不公平。留下自己一人在那個無親無故,一屋子全是無法溝通、性格古怪的孩子們的戰時孤兒學校,似乎把自己推到了一個孤苦無依的境地。可是,當他最終選擇硬著頭皮留下的時候,我想,這是出於他人性中的善。那一刻,他是記者,又非記者。是記者這個身份使他進入了自己的內心,從而喚醒了心靈深處塵封已久的同情心、感動和愛。
    我想說,記者也是普通人,他們報導重大事件、戰爭實況,甚至面臨生命危險,那麼究竟是什麼支持著他們,使曾經或許膽怯過的他們實現自己人生的轉變的呢?是人性的韌性。因此,他甘冒危險;因此,他選擇留下;也因此,他勇敢面對。
    當他尷尬地為孩子們示範除虱粉時,當他費盡力氣發電為孩子們帶去電燈的光亮時,當他用蹩腳的中文向孩子們解釋英文單詞時,當他帶領大家遠赴山丹時……他所體現出來的飽滿的熱情、昂揚的狀態、對責任的承擔、對生命的敬重、對人性的崇尚,都在他一點一滴的轉變與付出中漸漸瀰漫,馨香四溢。
    同樣是記者,我們可以反觀一下如今我們身邊的記者。河北蔚縣礦難10餘名記者收取封口費,山西礦難記者收封口費且舉報者遭死亡威脅……雖然這只是小部份現象,但卻反映了現在包括記者在內的人們的一種病態,由金錢物質權力等引發的精神匱乏、人性萎縮。
    再來看看非記者的群體。09年10月24日湖北發生溺水事件時,江邊的漁民挾救人身亡者的屍體要價的情景讓我震驚不已且憤怒之極,久久不能忘懷。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人性的弱點。這就是我們日漸蒼白的人性啊!這已經不是憤怒和責問能解決的問題了, 這需要我們徹底地反省,痛定思痛地悔改。
    薩特有一句名言——「他人即地獄。」我不敢苟同。這是一種排他性的個人主義價值觀,試想有一天它成為了主流價值觀,世界將能否顯現天堂般的美好?何克如果也把他人看做地獄,那麼他將不孚眾望,一走了之。近年來,隨著物質社會的高速發展,某些記者身上所暴露出來的道德問題已成為了不容忽視的問題。不僅違背職業道德,更觸及人類的道德底線。現今,人們對他人生存狀態的習慣性冷漠已成為一種潛在危害。因此,我為何克而感動,我為如今還能堅守人性的人們而感動。然而,像何克這樣的英雄太多太多了,這次我們有幸知道了他的名字,而那些我們所無從得知的姓名,或許更應當被銘記。
    何克犧牲了,雖然並不驚天動地。但我很欣慰,我們還能被何克的精神打動,這說明我們還沒有喪失感知人性的能力。也許有一天,連死亡的衝擊都無法撼動我們日趨麻木的心。到那時,英雄的位置又該在哪裡?
    英雄主義的時代已經遠去,不論對錯,曾經我們迷信過,也迷失過。今天,我們已不再敢去相信任東西。在這個或可稱作無主義時代的時代,我們需要一群人,去堅守一些東西,是那些被稱為人性乃至人格的東西。
    而這些人們,就叫做何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