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ementia
2010-11-04 06:01:35
送給即將辭職的自己
寫在這裡應該不會被老闆發現吧。他應該不會事兒逼得這麼慌查我的douban。
-------------------------------- 華麗的分割線 ---------------------------------------
由於樓下的盜版碟大叔每天兢兢業業跟進著最新的產業鏈,我榮幸地提前觀摩了這部即將被豆瓣各路文青噴的電影。
對它的了解源於作者Elizabeth Gilbert去年在TED上演講。她沒有準備任何演講圖片,只穿著一襲素雅的青衣,演講於她來說像極了一場表演。她談著Tom Waits,談著那個抓著靈感尾巴不放的女詩人,舞台上只有她一個人,而她因此贏得了所有的觀眾。
當時想,個人魅力不過如此了吧。
而Elizabeth Gilbert的Nurturing Creativity也成為我一度最愛的一個TEDtalk。
電影中,茱莉亞·羅伯茨早比不上當年《漂亮女人》中與併購大亨搔首弄足的丰姿,但現在的她無疑多了幾分婉約。那種無力感和迷茫感像極了《午夜巴塞隆納》的Cristina。第一次看《午夜巴塞隆納》時,聽著西班牙女人吃力地用英文吐出"Chronic Dissatisfaction",心裡為之一振。
我一直都能非常identify Cristina當時的那種選擇,因為我自己就有那種傾向,時刻處於對事物的不滿足中,拼命地想要去尋找某種意義,儘管它很不確定。但是,對於Elizabeth Gilbert,我卻很難理解。
這又讓我想起了《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開始以繪畫為職業,最後卻燒掉了所有的作品,以實現靈魂的重生。人真正地尋找自我的過程很艱難,而需要放棄的東西也太多。Cristina和Elizabeth都選擇了旅行,一個停留在巴塞隆納,一個從義大利到印度到巴厘島。旅行者也許有自己的心態,而這種心態讓她們暫時忘記了現實中的自己。只是最後的結局似乎是,Cristina仍然繼續尋找著某種東西,而Elizabeth找到了心靈的平衡,找到了愛。
我還記得去年跟著Raj和Vaish坐著Ford Endeavor週遊南印度的時候,在那段生命最快樂的時光里,一個晚上我卻不知不覺地哭了,原因是「我覺得我失去了控制自己的能力「,」我需要找回原來那個能真正主導自己的人「。現在想起來都會嘲笑當時的我,真是淡藤得的瑟唉。
也許十年後,我也會選擇Elizabeth Gilbert的道路。想起來,都是搞不清楚自我的人,都是喜歡折騰到底的人。而這十年,也許我會繼續尋找下去吧,就算它僅僅是「意義」或者「價值」這樣淺薄的東西。
也希望,我也能像她那樣,站到TED的舞台。
P.S.TED真是我現在我做的最happy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