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70,498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左時右逝

2010-11-07 04:30:32

那些年華的背後


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想用左的文風來寫這些文字,但是發現怎麼寫都寫不好,有一些骨子裡的清淡清澈清平清越總是離我更行更遠,只能拼命地追憶,而無法追尋,就像影片中周慕雲和蘇麗珍共同的那句台詞,冷色調,總是有昏黃的燈光想方設法的折射,然後壓抑著自己,忍住眼眶中內心裡快要蝕空的液體,說出一個不知道是給你聽還是給老天聽的疑問句,「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抽枝煙想想,其實應該這兩個主角都有答案,並且很確定,雙方是理解的,相互理解,相互慰藉,相互在1963年的香港小破樓里眷顧著,相互用兩人斷掉的翅膀隔靴搔癢的撫慰,尋找一下愛情的溫度,或是尋找一下雙方理解的不理解的愛情。

  本片的鏡頭感很沉靜,從字幕開始,不妨善意的調侃一下王家衛,因為傳統的影片中,只有史詩片才會在開頭的失焦瞬間出現字幕,而這種極其小資的中國式愛情,是不是成為華人愛情的史詩?

  搖曳的旗袍,昏暗的路燈,斑駁的磚牆,精緻的皮包或是領帶,一絲不苟的愛司發行或者傳統的二八分,滿屋子的煙圈和滿腦子的保溫瓶,欲說還羞的情愫,恰如春草卻更行更遠還生的離恨,數不清多少折射愛情,靈魂,還是人生的鏡子,數不清多少隔岸觀火隔靴搔癢的玻璃,一個如竹般瘦的女子,一個如書般香的男人,這些不就是本片,或是人生的一切?

  談談愛情,或許這個措辭是不妥當的,其實本片的英文名是對的,In the mood of love ,一種深植在你我靈魂中的那種未知的未名的情愫

  片中前頁的周蘇二人是擦肩而過的,買餛飩的時候,片中叫雲吞麵,重慶四川叫抄手。慢動作,估計是一分鐘16張的膠片,側光,兩人的景深在黃黃舊舊的灰暗色調中相遇,和著有點類似帕格尼尼的大提琴的音樂,說幾句矜持的「真巧啊」之類的偽裝的或是自我保護的言語,然後宿命般分開

  這種慢鏡頭與對兩人或是保溫壺的特寫的撕裂感很容易將人的靈魂謀殺,在面對精神的豐富雋永和麵對現實的那種脆弱無力的絞殺下覺得蛋疼菊緊乳酸,暫不考慮這些電影語法中的隱喻和作用,你有沒覺得我們關於精神世界那些聖潔高雅給我們的生命帶來了很多不知道好與壞黑與白的陰影亦或是斑點

  一般人在24歲的時候一切已認知的東西就會形成自己牢不可破的哲學觀點,你有沒有感覺到在這兩個成熟的,幾乎都是處女座的完美主義的人的精神世界的那種來自遙不可支的信史中所描述的默默中國式古典?這是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愛情,沒有新約中的禁慾,沒有佛洛依德的性中心理論,只有滿載著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傷感,卻只能淺吟低唱著,載不動,許多愁。錦瑟般的基調,才有《花樣年華》的繁華,才會給我們分不清悲劇還是正劇的愛情

  影片一直矜持著,只不過白麵書生穿上了西裝,大家閨秀穿上了旗袍,腦海里還是那種現在看來,或多或少有點性壓抑的美好。

  有些評論家們說兩人的開始時為了報復,報復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老公,才開始的這段感情。而我認為這幫狗屁雜碎評論家都是佛洛依德的原教旨主義者,應為這幫雜碎只會用性交和性慾來分析影片和劇本,它們不知道西方還有卡夫卡和尼采,更別說老莊孔孟,我認為報復理論是對影片或是周蘇二人的侮辱,應為在我看來,花樣年華是一泓有著淡淡哀傷的溪流,裡面兩隻魚如梁祝般相濡以沫,在靈魂上眷戀懷念肢體上相忘於江湖

  周蘇二人的共同點太多,絕不僅僅是有關於2046房間中的武俠小說,因為分明可以看得到,二人的行為,行動,行徑有多麼的一樣,甚至語速,走路的姿態,牽手的觸覺,擁抱的感受,吃東西喝酒的眼神,在這部不知道算不算童話的電影裡有多麼的和諧,符契相合,聲氣相求,琴瑟和諧

  但是分明可以看到他們對愛情的忠貞,對婚姻的依戀,當然周慕雲更加灑脫一點,但是他理解著蘇麗珍,希望於通過一系列小動作對蘇進行說服,但是由於過份的對蘇的尊重和理解,這些希望的努力都讓蘇麗珍在堅強的脆弱中離周慕雲越來越遠,婚姻是不是墳墓對於我這種沒有自己的家的人來說暫時還是不置可否,但是可以通過花樣年華來想想自己的愛情會經受多少的磨難

  其實有的時候真的希望男女主人公這兩個混蛋能好好的相依相戀,成為神仙眷侶,甚至希望梁朝偉這廝來個霸王硬上弓什麼狗血的東東,但是我似乎能理解影片中的男女卻說服不了自己,就像我暫時永遠了解不了那層膜對女生來講有什麼用,和女生探討時,那個氣場充滿書卷香氣的女生卻狠狠地給了我個白眼,所以,子非魚,子焉知魚之樂是對的,而子非我,子焉知我不知魚之樂是詭辯。回到影片,想要看懂這些情節發生的原因,這些人所成長的內容,必須讀一些那個時代的作品,畢竟我們已經不是同一個時代

  劇情仍然很瓊瑤的纏綿,花彫的玻璃將兩人的形體勾勒的完美,有點說不清是真實的飄渺還是飄渺的真實,有幾個鏡頭很王朔小說的猜測,在這種詭異的並列蒙太奇中,一個畫面放兩邊,讓你分不清哪個是真實,其實或許兩個場面都是真實的,只不過一個有關於肢體,一個有關於靈魂,所以我們看到了中間留有縫隙的擁抱,美麗而瘦弱的蘇麗珍輕輕地靠在周慕雲的肩膀,低聲的嗚咽,充滿張力的空隙,演繹出愛情與現實的撕心裂肺,張愛玲說,每個男人心裡都有一朵白玫瑰,一朵紅玫瑰,我猜測,女人也有的,而且與男人一樣,大約一個叫愛情,一個叫婚姻

  他倆畢竟還是傳統的,杜可風的攝影讓兩人的溫存變成了我好久不聽的歌詞,當時應該是和左一起聽得,記得在太原的某個本上還有她抄給我的歌詞,「一盞黃黃舊舊的燈」還有「那年代白牆黑瓦淡淡的憂傷」,這部片子的感覺和這兩句詞很像,所以,隨之踏來的是那種濃郁到極限的東方情懷

  二人的感情洶湧到無法言語,卻表達的清澈的平淡如水,所以這種埋在心底的哀傷使得他們在掙扎,使得我們在掙扎,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氣穿過道德的邊境,掙扎的原因很有三從四德三綱五常三貞九烈的影子,但明顯不是,這是氣質與氣場的問題,每個人心中都有個玉嬌龍,每個人心中都有座斷背山,但是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積澱下的自己已經認同了的愛情觀,我們應該羨慕周蘇二人,而不是惋惜,因為這份感情是清澈的,沒有人可以說對與錯,我們的感情世界不存在黑與白

  兩人深知,「我們不會像他們那樣」,所以這部片子哪怕有今晚我可以留下之類的言語,這份感情還是乾淨的讓人心疼,彼此認同的牽手或是急需哭泣的擁抱成為他們感情的最大尺度,所以說,這種情懷是我們傳統華人最吸引人的地方,這是我們足下這片水土孕育出的東西,這是我們最乾淨最典雅的人性,我們可以不知道耶穌的母親是小澤瑪利亞還是聖母瑪利亞,但是我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模樣,什麼方式的愛情

  周慕雲最後的表達不是放棄的,而是相忘於江湖的成全,成全著蘇麗珍的一切,她的內心,她的靈魂,她有關愛情的哲學,因為周慕雲是理解她的,那句「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只是自己心理暗示的自我欺騙,因為我們可以看得出來,答案明顯的一塌糊塗,蘇會沉默會抽泣,會用這個精緻而堅強的外殼下那顆如水晶般易碎卻柔軟至極的心來無聲的告訴周,不可以

  很值得玩味,本片沒有提到過一次「愛」字,說的最多的是「對不起」和「謝謝」,所以這種家教和對詩書典澤的耳濡目染所形成的人,是不可能隨心所欲的離去,我們都是帶著腳鐐跳舞的人,而如周蘇,他們除了腳鐐,還有著道德和責任,不過還好,他們的舞跳的很美,他們有著敦煌飛天的靈魂,但是只能跳著塵世的芭蕾,儘管,很美

  記得咱們五班的時候不知道講那篇課文,趙德明在講完後神經兮兮的給咱們放了首《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然後趙老師低著頭,憋出了句,「什麼事愛情,這才是愛情!"當時高一剛剛開課,左是我同桌,你在左的右面的右面的後面的後面,當時覺得這是對的,現在我也這樣覺得,而且王家衛也是這樣覺得的,周的離開只是為了讓蘇少些掙扎,少些感情與道德的絞殺,多些釋放,多謝可能的幸福

  所以,兩人傻傻的離開,離開之後似乎也沒有機會說聲遇見時的「真巧啊」之類的矜持,他們是相愛的,這個傻子也能看得出來,所以可以說是故意的,導演善意的安排了1966年,香港的小樓上,兩人重回舊地,卻在沒有蛋疼的說些「真巧啊」之類的沒營養的矜持的話,而是安排這兩個人分開回來

  蘇哭了,不知道蘇在緬懷著什麼,是婚姻,還是與周慕雲的矜持的愛情?但是她有了孩子。周回來了,穿著體面的多,一個人,嘴在笑,眼神卻有著梁朝偉特有的憂鬱。這個地方很好玩,因為王家衛給我們留下了個思考,只要你過得比我好,是偉大的,還是彼此傷害的?到底是陪我上船會幸福,還是這樣分離更能得到靈魂的安慰,畢竟他們是要臉的人,道德是個很嚴肅的話題,但是總之,這段愛情沒有錯與對,沒有白與黑

  我的確不知道電影回放我所崇拜的戴高樂將軍那段史籍有什麼作用,但是吳哥窟的那段我看懂了,周慕雲想要把這段回憶從自己的身體裡掏出,放到哪個不知道是石洞還是樹洞裡,我承認,這種自我催眠有時可以緩解陣痛,但是周慕雲的離開,其實是背著兩個人的愛情,這要你過得比我好的這種偉大行動的後遺症只有自己知道,但是,卡夫卡說過,你推開的前幾扇門可能是謬誤,而謬誤的里門就是真理,將周慕雲的這種行為帶入,周慕雲可以將這段愛情從身體裡掏出,放到洞裡,但是身體的里門是靈魂是心靈,這樣做只可能將這段感情更加提純,成為精神上的戒不掉的菸草,或是毒品

  這種淡淡的撕裂感和對人性的拷問很成功,整個影片都在寫人,寫自己,順帶著寫寫精神世界中有一些彼此認同的群體,比如說我,影片很清醇,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有很多失落,但是分明,這只是命題,不是悲劇。這是我想當冰心奶奶的愛在左,同情在右的調子,的確,本片真的使安靜觀影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是悲涼。

  所以何必說些什麼「只是那「情緒中的戀愛」,在那個消逝了的花樣年華......」的煽情言語

  很好的片子,不是嗎?張曼玉穿著旗袍低著頭點菸的樣子應該會永遠留在我們的心裡,那是種追憶黃昏的愛情的菸草香味,有味道,但是也嗆人,不想說什麼唯美,但是本片真誠的足夠動人,描繪的足夠耐人尋味

  就像我們時常懷念的那樣

  張弘毅,滿意否?今天作業交了,打分吧,呵呵,兄弟給你面子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