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布拉格的春天--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

布拉格之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港)/布拉格的春天(台)

7.3 / 37,728人    171分鐘

導演: 菲利普考夫曼
編劇: 米蘭昆德拉 尚克勞凱立瑞 菲利普考夫曼
演員: 丹尼爾戴路易斯 茱麗葉畢諾許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方格子

2010-11-07 05:42:58

那些詩化記憶


看了很多年《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都沒有完全懂得。《布拉格之戀》一直在心裡抗拒著不看。我現在越來越成熟的驚愕。不會在堵車的時候焦躁不安,每次車停下來的時候,我會仰頭去望路燈下的大樹,看一片一片的葉子在燈下發光。一個人的時間,流逝的沒有形狀,最近愛上了賓堡玉米切片的清香和自釀酒釀的酒香。

 

清晨起來看了《布拉格之戀》。沒有了原著里深邃的哲理和布拉格那個動盪的春天的政治。完全是一部愛情電影。它有著電影擅長的美好,美麗的影像流淌的音樂,彩色的生活黑白的照片,漂亮的臉頰凝視的眼睛,曼妙的身體噴張的慾望,殘酷的戰爭輕盈的田園……我想籍著電影與時間,我會越來越懂得原著里昆德拉想要表達與揭示的東西,但是終其一生我也不可能完全理解那種東西。

 

電影裡的托馬斯是個優秀的醫生,帥氣迷人,硬朗的臉頰曲線,深邃的、時時放電的雙眸,修長的身材與手指,深諳情事。沒有那個女人不會淪陷到這種男人的身下。即使遇到特瑞莎,即使結婚以後,他也不可能停止遊走在各色女人之間。昆德拉將這種慾望分成兩種,與女人上床的慾望、與女人共眠的慾望。他從不在別的女人那裡過夜,卻與特瑞莎手指相握著共眠到天亮。

 

特瑞莎的純情與絕大多數女人是相似的。她對托馬斯愛的絕望也跟別的托馬斯的女人們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她比莎賓娜更依賴托馬斯,她的愛不僅絕望,而且哀傷。托馬斯在小鎮的出現,結束了她單純的少女時代,帶給她夢想之外的愛情,令她來到並深愛上了即使動盪的布拉格,令她的攝影才華得以施展,令她看到了複雜的人性、繁複的人生。托馬斯帶給她絕妙的愛情體驗,也帶給她無盡的不安全感與痛苦感受。這樣的愛情,可以幸福到巔峰、痛苦到深淵。她無力擺脫,也從不放棄。所有這些的心理壓力,無處釋放,於是,她愛上了逃離一個地方的感覺。無論是從布拉格到日內瓦,還是從日內瓦到布拉格,還是最後從布拉格到鄉村。完全無關政治局勢,而是她內心的動盪波瀾所致。她的那些深度困擾她的夢境,她甚至哭泣著對托馬斯說:帶我一起去見你的那些女人,我給她寬衣解帶,讓她的身體成為我們的玩物。這些在托馬斯看來的生命之輕,卻是莎賓娜無法承受的生命之重。她只適合去過閉塞恬淡的田園生活,那是每一個在愛情中需要安全感的女人的夢想。

 

特瑞莎與托馬斯的情人莎賓娜的那場互拍裸體的戲,柔美、深邃、耐人尋味。莎賓娜成熟性感,身體美的動人心魄。特瑞莎相機後面隱藏著清晰的眼淚。特瑞莎的羞澀、少女般完美的胴體、棉布的內衣與莎賓娜形成鮮明對比。都是美麗的女人身體,卻揭示著兩種完全不同層次的內心世界、愛情觀。當獨立的有魅力的莎賓娜的手指在特瑞莎光滑白皙的後背上慢慢划過時,她自信獨立的內心在遲疑著什麼。我堅信那是一種絕望與哀傷,面前的這個面容羞澀的美麗女人是她情人的摯愛,有著她所無法企及的東西。與其說她們之間有友誼,不如說是一種互相窺探、關注、嫉妒、相惜。

 

莎賓娜是個美麗獨立的女人,一個畫家,托馬斯的紅顏知己、情人。她甚至可以跟他討論特瑞莎,真誠的幫特瑞莎實現攝影師的夢想。成為他們夫妻最親密的朋友。她自信,特立獨行,蔑視權貴,崇尚自由,忠於內心感受。她愛托馬斯,接受他做完就回家,接受他跟別人結婚,接受他隨意來去,接受他給的一切。她因這無望的愛而妥協現實,卻從不自艾。她忠誠於這並不忠誠的愛,可以繼續接受別的男人,卻不肯嫁給別人。她的愛情觀比特瑞莎完善、成熟。所以她雖然孤獨,卻有自由,快樂。她絕對不是愛的膚淺,而是太深沉,並且超脫。她的那頂祖傳的禮帽,是個像徵:這是一個堅守著某種固有情結的女人,而不是看上去的浪盪開放的女人。

 

我相信託馬斯也是愛莎賓娜的,只是愛的程度不如特瑞莎。當莎賓娜告訴他又有了別的男人時,他在瞬間是禮貌和難堪的退出房間。而特瑞莎跟別的男人只是跳舞就讓托馬斯嫉妒難受。所以,托馬斯不會離開莎賓娜,也不會跟她結婚。出於人性,我接受人會同時愛著不同異性的事實。但是當時間如潮水退去,浮在內心最顯耀位置的人只能有一個。

 

電影裡有一個鏡頭,田園詩般美好,在鄉間草地上那隻帶領帶的豬和叫卡列尼娜的狗並排趴在那裡,曬著太陽。忽然覺得,男人與女人,特瑞莎與托馬斯就是這樣的關係。親密無間,深深相愛,卻完全不是同類。永遠無法互相真正理解,卻捨得付出一切。他們最後死的那麼唯美,他們的車行駛在寂靜繁茂的、帶著水汽的鄉間公路上,特瑞莎說,你在想什麼,托馬斯說,我在想我是那麼快活,那麼幸福……車停不下來了,開向死亡。

 

關於電影,乃至原著揭示了多少種生命之輕,與生命之重,我還是需要繼續思考下去。我非常喜歡昆德拉關於詩化記憶的說法。很多構成我們生命之重的東西,那些無法釋懷的人和經歷,那些深埋心底、感動過自己的東西,是我們的詩化記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