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孔雀--Peacock [2005]

孔雀/Peacock

7.6 / 1,129人    Germany:144分鐘 | China:136分鐘 | 244分鐘 (original length)

導演: 顧長衛
編劇: 李檣
演員: 張靜初 馮礫 呂玉來 劉國楠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老苞米

2010-11-07 05:50:18

究竟是命運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命運


可能是受高中班主任的影響,每次看完電影都有想寫東西的衝動,特別是看到那種文藝性大於娛樂性的片子的時候。

無須廢言,這次的片子是《孔雀》。

四年前,也就是這部片子剛完成的時候,在電影頻道看到關於他的介紹,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那個胖子的驚人體型和女主角騎著綁著降落傘的自行車飛奔的橋段。上一週在某文青的狀態中看到說這部片子看不懂,於是興沖沖地找到片子挑戰自己的理解力。

片子很明顯的分成三個部份,分別獨立講了姐姐、大哥和弟弟的故事。採用了交叉敘述的方式,時間線上稍顯混亂,注意力不集中很難把情節串聯起來。整個片子的色調基本上是白色與灰色。可能也與所敘述的時代背景有關:七十年代,明顯文革過後。人們剛剛從那場驚天浩劫中走出,心靈上多多少少都夢遊一層陰影,這可能也是導演的用意所在。

有幾個意像在片中反覆出現:

自行車:當然是那個時代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不過其出場的頻繁也給了它賦予了符號的含義,姐姐出場時最精彩的部份莫過於騎著帶有降落傘的自行車飛奔,而大哥一出鏡便是學騎自行車,弟弟雖然一直是以沉默的形象出現,不過在他和父親一同出現的幾個場景中(從澡堂跑回家喊人,去求人解決工作被狗咬)自行車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自行車在這裡或許成為了一個平民階層的概念,它代表了面對命運最無力最蒼白的那一群體:姐姐屬於這個群體,但她不甘心一直處於這個群體中,因此才會因為要當傘兵的夢想在車子上榜上降落傘,最後和局長的司機小王結了婚,畢竟吉普車還是要高於自行車的 :);大哥始終想成為這一群體,學車的橋段很能體現,但是礙於他的智商又不能成為,他自己也說「交不到朋友」「找不到對象」,能和大家一樣是他的夢想;弟弟和這個階層是隊對立的、格格不入的,因此之後才會有那麼一種不算美好的後果。

水蒸汽:無論是火爐上開水的蒸汽還是冷凍室凝結的水汽,蒸汽在這部片子中佔了相當大的一個比重,氤氳的氣體模糊了觀眾的視線,畫面變得若隱若現。平常而又神秘,有狀但卻無形,這也是對全部人物人生軌跡的最好的註解。

手風琴和那首歌:那支曲子的開頭很熟,但是到了後面就陌生了。姐姐開始在拉手風琴,碰到乾爹的時候乾爹也是在拉手風琴,而且都是同一支曲子。音樂是一種自由,也是夢想產生的溫床。乾爹說「別人都不喜歡聽我拉琴,說我拉的不好」,其實並不是乾爹拉的不好,而是聽眾早已喪失了音樂所代表的內涵,失去了夢想的自由,失去了對美的追求。姐姐在和弟弟說「爸和媽只對老大好,對咱倆不好……還有人兒能對咱好」,只是因為他夢想著逃離、夢想著自由,在這點上,乾爹和她是一致的,也是影響了弟弟的。

孔雀:這麼重要的物象居然只是在最後才出現,姐姐一家、老大一家、弟弟一家去動物園看孔雀,他們三個走過之後孔雀都沒有開屏,弟弟還說「孔雀在冬天怎麼會開屏呢」,但是就在他們都走過之後,孔雀突然開屏了,而且是對著欄杆,彷彿外面有人經過一樣展示著他絢爛多彩的羽毛。在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心裡不免打了一個寒顫,是的,這是死亡的象徵,肉體的死亡,靈魂的遊蕩。在這頗具總結意味的結尾中,唯一還沒有出現的人物就是爸和媽。果然在後面交代了爸的去世。這是否在暗示著,人生之美在人有生之年是無法察覺的,爸和媽一生走過坎坷,或許年輕時有過夢想,有過追求,但在時代的洪流中,他們除了在應對巨變帶來的喘息中忙碌地適應外還能怎樣呢?他們偏愛老大,怕他受欺負,忽視了姐姐和弟弟的感受。或許有錯,錯亦情有可原,平凡地走過這一生,把孩子們撫養成人,這樣的生命無愧於美的贊言!

一開始,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為自己脫離這個世界的夢想奮鬥,最終卻又屈服於這個世界的現實,但是奮鬥的路程上留下的腳印又在指引著後來的人的方向。我們被命運改變著,同時又改變了命運。

2010.11.6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