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陳真:精武風雲--The Legend of the Fist: The Return of Che

精武风云·陈真/精武风云/夜行侠陈真

6.2 / 10,613人    106分鐘

導演: 劉偉強
演員: 甄子丹 舒淇 黃秋生 黃渤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姚言家

2010-11-08 01:41:46

「抗日」不如去「打黑」


說實話,這部電影我是帶著「批評的姿態」去梅小操看的,但又有另一種奇妙的懷舊感情在萌發,以致於多少壓制住了那微微燃燒了許久的「批判的」的熱焰,而懷揣著重新牽動感情的長長鎖鏈的「妄念」。
把陳真和甄子丹這兩個名詞並列排放,就能喚醒童年時看《精武門》的美好回憶,而「懷舊」正是現在起碼在心態上「未老先衰」的80後的時髦。更要命的是,這部電影的時間設計,順理成章得讓我把它視為10多年前李連杰那部經典之作《精武英雄》的續集,這一下童年回憶的「任督二脈」都被打通了!當然,面對今天的國產片,我事前肯定會先給自己的期待裝好「安全栓」……
事後證明,我的「安全栓」質量可靠,十分必要。

陳真,這個響噹噹亮堂堂的名字,從它誕生伊始,就和中國動作片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穿同一條褲子。從李小龍開天闢地的《精武門》,到李連杰的《精武英雄》,再到今天甄子丹的《精武風雲》,「陳真」的光榮便是幾代中國動作明星的璀璨,「陳真」幾乎成了你躋身為華語動作片一代宗師的資格證書。李小龍的霸氣逼人,李連杰的矯若游龍,甄子丹的凌厲兇猛,都在「陳真」身上深深烙下了自己的印痕。但平心而論,這一次,甄子丹可烙得不夠好。穿著一套不知是山寨黑俠還是青蜂俠的戰衣的甄子丹,眼神依舊沉著犀利,身手依然乾淨俐落,可惜就是太乾淨了,完全就是標準到呆板的亞里士多德三段論模式:「勢如閃電」的奔跑—「嫦娥奔月」的起跳—「鐵拳無敵」的一拳秒。即使是最後眾人期盼的boss對決,也淪為「奧特曼打小怪獸」的俗套,紅燈一亮,就開外掛,不由不令人懷疑這是赤裸裸的草草了事的「急就章」,同時也不由不讓我懷念起當年「陳真」與「藤田剛」盪氣迴腸的較量。
「將軍百戰聲名裂」,我倒不擔心這會有損陳真的傳奇地位,卻很在意會不會由此發端逐漸侵蝕掉甄子丹的金字招牌——沒了甄子丹,華語動作片的大旗誰還能扛起……

倪匡不會預料到他茶餘飯後臆想出的一個虛構角色,會膨脹出如此強大的生命力,甚至成為幾乎可以和岳飛、文天祥、林則徐並肩而立的「民族英雄」,不知道日後會不會被「付國史館立本傳」,怪不得連「衛斯理」都得驚呼:「陳真只是我虛構的人物,想不到多年後大家把他封為了民族英雄。」《精武風雲》當然不會忽視和浪費這一「本質」,恰恰相反,它把這一「精髓」揮發到了極致。「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從李小龍到甄子丹,一個比一個說得大義凜然,苦大仇深。
當電影裡的愛國學生一邊遊行一邊高呼「打倒日本,救我中華」,「抵制日貨」,我突然有了種「螢幕內外的置換感」,你懂得!當聽著曾經「我讀得書少,你不要騙我」的陳真(李小龍),曾經那麼靦腆憨直的陳真(李連杰),不停地說著義正辭嚴、可以編成「語錄」的話,你會醒悟:陳真與時俱進的「成熟」了,但也因此不可愛了。「陳真」不過是「眾人」的一個縮影,從渾身義薄雲天的卓將軍,到咋看吊兒郎當的黃探長,都能慷概陳詞、申我民族大義一番,但無奈表演的痕跡實在「超重」,令我不由嘆服:個個「我爸是秦剛」!當然,當年國難當頭、民族存亡之際,如果這就是歷史的寫照,我會毫不吝嗇自己的眼淚和掌聲。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想被請去喝茶。但「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這是一部利用「前人」賺今人錢包的電影,所以我針對的不是那些「毀家紆難」、為國犧牲的「前人」,而是那些「販賣歷史」、製造商品的今人!
既不像很多人會受電影裡的「民族主義」煽動而瘋狂——當然其中大多人的情感只止於劇場這個「道德廁所」,也不像有些人會對這種「民族主義小販」疾言厲色,我總是試圖剝離去「民族主義」(或曰「愛國主義」)的成份(每當看到「民族主義」情緒激烈的鏡頭,我就會感到不自在的「害羞」),而找出電影裡還值得我欣賞和娛樂的部份,雖然經常有一無所得的時候。不得不說,現在太多的華語動作片,會讓我不時感到「害羞」。「民族主義」似乎成了電影的「票房號召力」,《葉問》系列的大賣更是推波助瀾,一批「缺心眼」的導演似乎不在動作片裡展現一下主人公「英勇對外」的高大形象,就覺得電影不深刻,不內涵!?而且從日本打到歐美,中華武術「制霸全球」,真是「振作民氣,揚我國威」!
能把「民族主義」成功溶進電影和主人公的血脈,就可以贏得觀眾「同仇敵愾」、山呼海嘯的共鳴——我至今還記得在梅小操看《葉問2》時領略的觀眾的「激情」,但如果單單把「民族主義」作為「深化主題」的噱頭,「非驢非馬」、「不倫不類」這些古老的詞彙便能派上用場了。比如袁和平導演、趙文卓主演的《蘇乞兒》,第二段蘇燦「為國爭光」拳打俄羅斯大漢的設計完全是不必要的「狗尾續貂」、「畫蛇添足」,甚至還破壞了前面家庭悲劇所帶來的微薄的悲情。我的「懷舊」毛病也因此又被誘發,想當年甄子丹的《蘇乞兒》雖然談不上經典,但故事「文從字順」,有聲有色,蘇燦在裡面不僅針對販賣鴉片的英國人,更是痛擊愚昧的火蓮教和腐敗的十二貝勒。這裡的「民族主義」雖然低調斑駁,卻無疑更令人信服。我常感嘆,這年頭出得了「葉問」,出不了「黃飛鴻」了。在看到兩部《蘇乞兒》的導演竟然都是袁和平時,弔詭之餘,我更明白了社會土壤的變遷大概就是幕後的推手了……
當年李小龍拍《精武門》,凌空踢碎公園「狗與華人不得入內」的告示,說出「中國人不是病夫」的宣言,其中一定有他個人情感的真實宣洩。當時在美國,因為他華人的身份,所以受到排擠,失去了《青蜂俠》男一號的角色。回到香港的李小龍,難免借電影來表達自己的憤懣。我不知道《精武門》和「陳真」的誕生,與香港的殖民地背景有什麼關係,但我敢肯定李小龍在劇中的民族情感是有感而發的。
那麼,如今標舉「民族主義」(「愛國情懷」),著力渲染外國人的狂妄和挑釁,大義凜然作「憤怒狀」的編劇、導演、製片、演員(排名不分先後)們,難道也是有「切身之痛」?

現在螢幕上,尤其是動作片裡,「民族主義」情緒氾濫,而且大多很不「溫和」,不得不說不是電影界「集體癔症」病發的結果,而是被時代呼喚出來的「弄潮兒」——
如果不是電影院裡惡搞、雷人、荒腔走板的電影,多如過江之鯽,對無辜觀眾進行慘無人道的狂轟濫炸,嚴重挫傷民眾的智商和心性,就不會使得大家認為一臉正氣的「民族主義」太深刻了,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的動作片太生動了,就不會讓一部合格的商業類型片《葉問》在今天成了「稀世珍寶」,不世出的「經典」,就不會「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了……
如果不是光腍總局和他的主子倡導「百花齊放」,卻堅決不讓一棵野草茁壯成長,蓄意強行讓成人的心智普遍「兒童化」,讓服務市民階層的商業電影普遍「主旋律化」,就不會使我國的螢幕土壤如此貧瘠,讓電影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不會讓觀眾看不到類型多樣、風格各異的電影商品——尤其是進口貨,以致於大家「無比較,不知道(評判標準)」……
如果不是公僕們牢牢掌握著社會意識形態的鑰匙,河蟹一切可以河蟹的觀念和想法,唯獨利用「塗著毒藥的雙刃劍」——「民族主義」來教育人民,就不會使大家對「民族主義」產生天真爛漫的感情,就不會讓電影界的「二道販子」們對此趨之若鶩、廣為兜售,就不會讓華語動作片不得不靠它來「光明正大」地攫取票房……
這些電影商人也算嗅覺靈敏,摸準了現在瀰漫於國家和社會的一種群體心理,一方面是自我膨脹的「大國崛起」,覺得忍了多少年的鳥氣終於可以對人說「不」了,一方面是根深蒂固的「弱國心態」,尚處於時刻警惕列強環伺、懷疑受人欺負的歷史情結中,人們或多或少、有意無意地侵染著這種心理。所以南hai起紛爭,「愛國青年」就鼓吹蕩平東南亞;釣yu島出事,「愛國青年」就「破天荒」地遊行示威氣勢洶洶;炸藥獎「冒犯」,「愛國青年」就悲憤莫名地焚燒《挪威的森林》……當「肉食者」表面上還固守著「韜光養晦」的舊例,「感情樸素」的民眾很需要一種及時的情感的伸張和宣洩,這時候電影便「英雄有用武之地」!
……
社會土壤如此,制度土壤如此,電影界能「獨善其身」才怪,相反他們還要努力迎合,從中生財呢!嗚呼,難道華語動作片就沒有其他出路?難道時至今日還要魯迅先生再回來罵醒我們「武術救國」的意淫?

出路肯定是有的,而且「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信,我雖然不是「專家」,卻也能出兩「餿主意」——
現在公僕們不是在高奏凱歌,「唱紅打黑」嘛,「打黑」應該打出了不少感人事蹟、豐功偉績,特別值得電影人挖掘「先進」,大書特書!你甄子丹完全可以演個在市委領導指導下,英勇無畏捉拿黑社會組織頭目的公安幹警,痛打擾民害人的黑社會老大,並將其繩之於法,一定能夠激發起觀眾們的共鳴和熱情。其實甄子丹自《殺破狼》掀起「甄功夫」旋風以來,我認為他主演的電影裡最好的還是《殺》這部片。那是在香港「打黑」,如果他能移師內地——譬如在重慶——「打黑」,說不定又能迎來事業的新高峰!更何況,我想這個題材按理是最符合「政策」的,可能還可以得到《新聞聯播》的權威宣傳呢……
另一個就「不找市長找市場」了。回顧歷史,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動作片裡「反清復明」的題材甚囂塵上,這些「流水線生產」的電影都依託於「反清復明」的背景,不知是出於社會的心理需要,還是出於影人的創作惰性,所以狄龍、姜大衛們一次次化身為反抗官府的志士仁人。今天的甄子丹們,如果敢於繼承前輩的衣缽,從反抗過去的官府到反抗現實的「官府」,出於保護弱小或捍衛自我的目的,奮力反抗如暴力拆遷的「執法者」、為非作歹的城。管或是魚肉百姓的「父母官」,估計能夠吸引數以億計的觀眾自願進電影院——此中共鳴恐怕不會遜於「抗日」,而且也可能一不小心創造出中國的《第一滴血》!徐老怪的《七劍》隱隱然就有這種隱喻。不過既是反抗「官府」,我們的「官府」難免要來「維穩」,後果可想而知……
不過「山窮水盡疑無路」,會有「牧童(觀眾)遙指杏花村」,拭「鏡片」以待吧!

回到《精武風雲》和「陳真」,我不得不狠下批語:李小龍《精武門》的「民族主義」是健康的,甄子丹《精武風雲》的「民族主義」是虛妄的!如同當年「反清復明」題材的陳舊與濫俗,最終使它失去了觀眾的「熱情」,今天的「民族主義」動作片,也正在製造我們的「審美疲勞」!從之前觀看《葉問2》時梅小操的群情激奮,到觀看《精武風雲》時的寂靜無聲,我覺得這股風潮大概已經到了它的「分水嶺」。
不是說「民族主義」要在動作片,要在電影裡徹底「偃旗息鼓」,只是奉勸我們的電影人見好就收,不要讓它「喧賓奪主」,成為影片糊弄人的「花拳繡腿」,而不幸遺失了電影,特別是動作片,真正的精髓!「牧童遙指杏花村」,保佑我們的電影人不要看花、看錯!

虹口道場、雙截棍、「中國人不是病夫」,也許「陳真」還是那個「陳真」,而我們已經長大,如同溫柔單純的武田由美變成了「心懷鬼胎」的山田由美……
多想回到看《精武英雄》時的自己,那時哪會有這許多「胡思亂想」……


PS:本來只想把自己一些片段的想法,鬱積了有些時日的看法「一吐為快」,沒想到越寫越長,越扯越亂,就像老太婆的裹腳布,真是久不寫作,思維和鍵盤都生鏽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