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

奇爱博士/密码114(港)/奇爱博士或者我如何学会停止恐惧并爱上炸弹

8.3 / 520,573人    95分鐘

導演: 史丹利庫伯力克
編劇: Peter George (Ⅲ) 史丹利庫伯力克
演員: 彼德謝勒 喬治史考特 史特林‧海登 Keenan Wyn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金呂鵬

2010-11-11 06:06:50

我們應該學會適應恐懼並愛上鬧劇


「戰時,要保持團結並不太難,因為有一個打敗共同敵人的共同目標,這一點誰都清楚。艱難的工作在戰後,那時,各種不同的厲害關係往往會使同盟國分裂。——史達林於雅爾達」
看這部電影,需要了解一下1953年-1972年左右的一點點歷史。本片公映於1964年。靠近這個年份的日子裡,冷戰鑄成的冰山毋庸置疑地在慢慢的溶解著,儘管速度還很慢。1953年4月,約瑟夫·史達林去世,1953年7月,韓戰結束。年輕的一代蘇聯領導人,新上崗的艾森豪政府,以及世界各國都在為緩解緊張局勢努力著,即使各懷鬼胎。在蘇聯和美國相繼宣佈都掌握了氫彈的秘密之後,各國政要和民眾(這裡說的是正常的那種)都出人意料地表現出要加速「融冰」的過程。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再一次將美蘇兩國推到了劍拔弩張的邊緣。在甘迺迪總統的一系列禁令之後,蘇聯的反應是和善的,以一種相對和平而又有些僥倖的態勢,解決了一次全球危機。這部影片應該就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誕生的。影片的結尾是將諷刺進行到底的一種詮釋。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地球在一朵朵盛開的蘑菇雲的包圍下,由觀眾去想我們的未來何去何從?現實中,僥倖中的僥倖,1963年控制核武器試驗的協定簽訂,1967年禁止空間核武器協定簽訂,拉美無核區協定簽訂,1968年在現有核國家以外不擴散核武器協定簽訂,1971年海底禁止核武器協定簽訂,禁止使用生物武器協定簽訂,1972年第一個西方—蘇聯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簽訂。
說完大背景,就可以就影片簡單談談了。黑白影像在技術上就多關注鏡頭與光影了。庫布里克在6分鐘的時候就將這部電影的主體基調展現給觀眾了。在當時可能很牛逼的空中加油技術,大型電腦反覆進行著無謂的計算,以及Condition Red與Playboy與Poker的強烈對比,都說明了,美國像隻大狗,整天追著自己尾巴轉還不夠,還要向別人狂吠,甚至給別人一口。最終的結局,一定是被事實教育了一下,安靜一會,然後再重蹈覆轍。庫布里克俏皮地使用了鏡頭的近景和中景的切換,切換最多的就是在一家空軍飛機的駕駛室中,反覆地再像觀眾透露著一個資訊,「斯始於此,亦終於此。」飛機的飛行特技很眼熟,和007電影中的公路狂奔有共同點,窗外的景色都是假景,後期製作上去的。可惜,當時的光影技術運用的不好,即使是黑白片,也讓人覺得特技稍顯瑕疵。機身上的光有明顯的室內燈光的質感,而不是自然的日光。
在影片進行了50分鐘後,Dr. Strangelove這個以大號字體印在海報上的電影片名的主人終於出現。為什麼科學家總是擁有著奇異的身體和奇異的思維,難道我這樣一個正常的人就不能成為科學家嗎?答案是肯定的。
這部電影中最醒目的的諷刺語應該是美軍基地裡的那則標語——Peace is our profession.在這樣的一出有自己導演的血腥鬧劇中,地面上同胞的屍體就顯得如此的令人惋惜。
Dr. Strangelove終於在影片的最後10分鐘將觀眾的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身上。瘋狂帝國的覆滅,鐵腕專權的衰敗,強力霸權的興起在最後十分鐘展現的淋漓盡致。相信你會對Dr. Stangelove不由自主舉起又強制按下的手臂,對蘇聯大使猥瑣地偷拍軍事情報,對美國高層在最後關頭興緻勃勃地討論大救世+性方式改變計劃印象深刻。
最後,鬧劇也只不過是鬧劇而已,在想像中爆炸的氫彈,只是這場鬧劇謝幕時的禮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