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68,190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ys.bob

2010-11-11 23:29:47

花樣年華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花樣年華的故事十分迷人卻又有很多人看得一頭霧水。

  本片的主角周慕雲和蘇麗珍都各自有自己的家庭。很巧的,他們在同一天搬進新租的房子,成為了隔壁鄰居。由於種種原因,周的妻子和蘇的老公產生了一段婚外情。最開始的時候,作者通過很多小細節來表現這一段婚外情:周慕雲去接老婆卻發現老婆早就走了,以及蘇麗珍經常在麵攤遇到同樣獨自吃飯的周......這其實就已經暗示了兩人的伴侶不再身邊,感情生活出現了問題;

  逐漸的,這段不可見人的婚外情浮上檯面:周的朋友阿炳告訴周看見他老婆和一個陌生男人約會。蘇打電話給自己老公告訴說自己公司加班會晚一點回去,卻提前回到家並感覺到自己老公和周的妻子有問題,到周的家裡去探聽情況;最後,蘇的老公到日本出差,周的妻子卻剛好從日本寄信給周,周看完之後憤怒的把信揉成一團。這些情節都漸漸的揭示了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老公出軌這一事實。

  一個晚上,由於下雨無法回家,兩人都在麵攤附近逗留。周在樓梯之上背靠牆壁抽菸,蘇在樓梯下等雨停,不時的「偷看」周,適時的宣告了蘇對周的好感。後來兩人相約出來吃飯,席間把那兩人的事擺上了檯面。蘇麗珍用一個「他們是怎麼開始的」問題開始了對自己老公與周的妻子之間婚外情的想像與模擬,並一直用這個做為欺騙自己的藉口,與周慕雲約會吃飯去旅館,都是為了調查和想像「他們是怎麼開始的」。

  實際上,蘇麗珍的心裡一直不能認同出軌,所以她一直需要一個藉口。這個藉口到後面就變成了寫武俠小說。直到有一天,周告知她自己要去新加坡,原因是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蘇麗珍,但卻知道她不可能離開自己的丈夫,並要求最後一次「演戲」,來演出自己離開時的場景。他終究去了新加坡,蘇麗珍也在幾年後去過一次新加坡,她到了他在新加坡的住所,抽他抽的煙,拿走了自己的拖鞋,給他打電話卻沒有出聲只為聽聽他的聲音。

  又過了幾年,蘇麗珍帶著自己的兒子「庸生」(取金庸,梁羽生之意,藉以表現了對那個年代的懷念)重新住回了當年的房子,周也回到香港想探訪當年的房東顧先生,卻沒有勇氣敲一下隔壁的門,只剩下追憶。

  好了劇情講完了,好像沒有什麼問題啊。其實這個問題是周慕雲的態度。很多同學搞不清楚周慕雲接近蘇麗珍的原因,認為那僅僅是很自然的兩情相悅。事實上週最開始接觸蘇是因為他有個很陰暗的原因————報復。

  當周發覺了自己妻子出軌之後,他就有了報復她的老公的想法,他接近蘇的初衷是傷害蘇麗珍:藉此來報復搶走了他老婆的蘇的老公,周慕雲是有計劃的一步一步的達到目的,最後的一步是那句著名的台詞「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然而隨著劇情的發展他才發現自己真的已經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蘇麗珍。他不想繼續自己的計劃,同時他也明白蘇不會離開自己的丈夫,「我們不會像他們一樣。」蘇麗珍一直堅守著自己的道德底線。於是沒有辦法,他只能遠走新加坡來逃避。

  這點片中有很多地方有透露,比如在兩人為最後離別時候「演戲」的那一幕裡面,即使是在蘇麗珍無法忍受離別的痛苦而在他肩頭哭泣的時候周慕雲的眼神依然若有所思的投向了遠方,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大多憑藉梁朝偉的面部表情來表現,如眼神和含義曖昧的笑。連扮演周的梁朝偉自己也說,實際上他是把周當作反派來演的。為什麼當作反派,就是因為他開始時是不懷好意的。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梁生能憑藉這部片子成為坎城影帝,因為他的表演,尤其是面部表情是本片劇情的最大推力。這一點可以說是十分難得的。



  花樣年華的畫面異常精美,華麗而夾雜著一股破敗頹廢之氣。而飽滿的色彩尤其引人注目,張曼玉身上的一套套旗袍更是讓無數人為之傾心,你幾乎不可能在兩個不同的場景中看到張曼玉穿著同一件旗袍,據說張叔平為她做了二十多件旗袍...,精美的畫面佐以浪漫十足的三拍子配樂使花樣年華成為王家衛最大眾,最「世俗」的一部片子。比較有趣的是,按張叔平自己的說法,這部片子之所以有那麼多旗袍是因為「我要的是一種俗氣難耐的不漂亮,結果人人卻說漂亮」(張叔平語)。很多觀眾看不懂墨鏡的作品,但卻都能感受《花樣年華》中的東方美感,這也是《花樣年華》紅得發紫的最大原因。


  與旗袍的更換速度不相上下的是周慕雲的領帶,因為這個細節不怎麼吸引眼球,尤其是在華美的旗袍的襯托下,所以很少人注意,但實際上,你同樣很難看到梁朝偉在兩個不同的場景裡面打著同一根領帶。這些細節除了體現出那時的人對穿著有繼承了上海30年代的考究,在技術上也是有他的考量的。眾所周知,在王家衛的電影裡面,短鏡頭或者說蒙太奇的運用十分常見,這點在《花樣年華》裡面也是同樣,經常是在相同的地點緊接著的兩個鏡頭,時間卻已經變了,比較典型的有蘇麗珍惜書和還書,兩人在餐廳吃飯等等,這些都是憑藉蘇身上的旗袍來區分不同的時間的。


  至於張曼玉穿著旗袍搖曳生姿地去小巷買面的慢鏡更是把氣氛玩到了極致,讓觀眾大呼過癮。不過雖然依舊有很多短鏡頭,《花》也算得上是王家衛難得的很「靜」的電影了。「靜」在王家衛的電影裡面並不多見,他以前作品的鏡頭大多比較「碎」,畫面富有動感,故事隨意拼接。而在《花》裡面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鏡頭大多很安靜克制。這當然和他用的攝影師有很大關係。如他在《重慶森林》裡面用了劉偉強,於是片中的手搖鏡頭給人的印象十分深刻,而在《花》裡面,由於李屏賓的加入使得畫面更加安靜和飽滿。


  用鏡的「靜態」也和導演選擇用更克制的敘事方式有關,這部片子裡面罕見的缺少了墨鏡賴以成名的絕技之一,旁白。王家衛以往的電影裡面,旁白總是一個很顯眼的特色,常常是旁白在有意無意中表露了片中人物脆弱的內心。而在此片中,導演幾乎是完全以旁觀者的身份講述故事,一點也沒用煽情,這種克制的方式也使《花樣年華》的味道更加含蓄雋永,回味無窮。

  善於讓演員發揮的導演有很多,比如關錦鵬,爾冬陞,杜琪峯。但能夠如此深度的挖掘演員氣質的導演,王家衛算是不多的一個。王家衛講到這個故事的構思的時候說,我先是沒有故事的,只有梁朝偉和張曼玉兩個演員,由於他們兩個人身上都有一種古典的氣質,於是開始構思《花樣年華》這個故事。他喜歡磨演員,把演員搞得筋疲力盡,完全按本我的狀態出演,這個時候拍的多半就是他想要的了。


  大家耳熟能詳27個梨子,29碗餛飩麵都是個中代表作。實際上,在王的影片中,演員的狀態的確不一樣。本片中的梁朝偉和張曼玉都讓人驚艷,梁更是斬獲了坎城影帝(另外一個華人男演員獲得這一殊榮的是《活著》裡面的葛優),上文已經提及,梁出彩的地方主要在表情,一些很細小的容易被忽略的表情恰恰推動了劇情的發展,還有一個可能不是他問頂影帝的因素卻是我個人十分欣賞的,聲音,綿密內斂,磁性十足。這並不僅僅是個人魅力的問題,更是能體現演員實力。沒有看粵語版的建議看看,不是說國語版配的不好,不過看原版感覺還是有所不同。


  而張曼玉的表演也是十分搶眼。很多導演都稱讚她的肢體語言,這點在此片中發揮的尤其好,除了那個「搖曳生姿」以外,你甚至可以從她的背影看出她現在的心情狀況,落寞,傷心,歡喜。這些細微的心情都能從她的體態中讀出。



  王家衛是渲染情緒的大家,本片傳達了一種怎麼樣的情緒呢?這個問題比較私人,個人經歷不同,觀影的感受也不同。不過仍然有一些共同點是大家都能感受的,比如依然有的拒絕和被拒絕,傷害和被傷害,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不過這些在《花樣年華》裡面已經弱了很多了,《花》更多的講述了對過去年代的懷念和追憶和一種滄桑感,在片尾,周慕雲來到歷經滄桑的吳哥窟,對著牆上的洞輕聲述說,或是追憶,或是悔過。正是這種感覺的完美註腳。如同片中的字幕,屬於那個年代的一切都已經逝去了。剩下的只有輕嘆。


  公認的是,《春光乍泄》是王家衛的轉型之作,較之他以前的作品,這兩部影片的故事都十分簡練,人物沒有那麼多,多少因為這個原因,每個形象都細膩立體,戲劇衝突也更加劇烈,整個作品也就更容易發力。

  《花樣年華》可以說是一部傳承自《春》卻更加成熟的作品。的確,從導演技巧上來說,這時的王家衛已經可以說是目無全牛了,信手拈來皆是佳作。無論是劇情,美術,還是音樂,表演。王家衛都很好的找到了平衡點,即不失讓人沉迷其中的魅力,又少了幾分小眾的銳氣。也因此有人說,《花樣年華》使王家衛真正的走進大眾的視野。這種改變是好是壞,恐怕也說不清楚,或許,這個世界上本沒有對錯好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