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色追緝令--Pulp fiction

低俗小说/黑色追緝令(台)/危险人物(港)

8.9 / 2,238,472人    154分鐘 | 178分鐘 (original cut)

導演: 昆丁塔倫提諾
編劇: 昆丁塔倫提諾 羅傑艾佛瑞
演員: 約翰屈伏塔 山繆傑克森 烏瑪舒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呂玄衣

2010-11-14 23:55:29

環狀情節


          《黑色追緝令》常被人談論到它那獨特的敘事結構,影迷稱之為環形結構,意即首尾相扣,渾然一體。我欣賞此片,卻是因為那獨到的台詞和直爽的劇情。影片開始那一刻,就拉你進入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旅程,明快的節奏刺激著你的心跳與腎上腺激素。特別是其中的「金錶」那段,劇情的發展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而所謂的環形結構,這部電影卻稱不上典範,仔細分析一下,你會發現導演其實只是將前半部的一段剪輯到了結尾而已,這不能被當作純正的環形結構,更不是這部電影讓人稱奇的地方。昆汀的風格是黑色怪誕而非精緻考量,人物的個性,角色的多角度塑造,以及充滿是市井俚語的給力台詞,才是此片的爆點。

      環形結構還有一種形式,類似多米諾骨牌效應般的環環相套因果相繼。代表性的片子就是1998年蓋里奇的《兩桿大煙槍》了,形形色色小混混與黑幫在影片後段為爭奪價值連城的古董煙槍而引發出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連環效應,讓觀影者目不暇接,大呼過癮。國內的《瘋狂的石頭》就是「山寨」了這種手法,可惜蓋里奇靈光閃現過後就再無驚艷之作了。好萊塢04年最佳影片《撞車》及其後的《通天塔》應該算是此環狀連鎖的延伸吧。

      回到經典林立的1994年,如果你的觀影範圍再廣點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在《黑色追緝令》之前,就上映了一部真正意義上環形結構的電影,米爾科·曼徹夫斯基導演的《暴雨將至》。這部由三個故事所組成的電影,更好的體現了首尾相扣,無窮無盡的敘事模式。影片結構與主題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表達出深沉的藝術效果,直擊人心,促人反省。此片和《黑色追緝令》正好代表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類型,前者嚴肅現實,後者嬉笑顛覆。前者是對生命的沉痛哀悼,後者是對命運的怪誕調侃。這兩部風格迥異的電影,無疑是環形技巧所孕育的兩朵奇葩。

       環形之美一直催生著電影界傑作的產生,澳洲電影《恐怖遊輪》,就直白的運用了這種環形敘事的手法。悲催的女主角陷入了無法掙脫的命運之環,體現出一種詭異宿命的感覺,類似的,《蝴蝶效應》也宣揚了這種大方向不可逆的悲劇之環。

      講到《蝴蝶效應》,就很自然的會讓人想到本國莊周夢蝶的傳說。我有這樣一種感覺,莊周夢蝶傳說的核心哲學,很接近於數學中的Moebius環。蝶夢互依,內外成環,週而復始,有著別緻的對稱之美。這種美運用到影視作品上,產生的效果是驚人的,不管是虛擬與現實糾結的《駭客帝國》,還是夢境與現實交纏的《全面啟動》,都引發了人們對自身存在的深層次思考,而這種思考,又是最容易讓人迷茫失措的。彷彿這關聯到宇宙的奧妙所在,乍一觸碰,就讓你目眩神迷。

       文學作品中的類似的環形結構出現的更多,也更精妙。例如我一直視為敘事神作的《雙夢記》,短短的一個故事,卻極致的體現了環形穿插對稱之美,讀後讓人回味無窮。類似的還有博爾赫斯的《圓形廢墟》,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夜鶯別墅》(恕我才疏學淺,應該還有更具代表性的)等等等等,其中曼妙,諸君閱後自能理會。

       為什麼我們鍾情於此,莫非人類基因中本身就含有宿命輪迴的環狀情節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