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彼時,彼城--Of Time and the City

时间与城市/城市流光/彼时,彼城

7.3 / 1,673人    74分鐘

導演: 泰倫斯‧戴維斯 市川崑
編劇: 長谷部慶次
演員: 葉順子 仲代達矢 中村鴈治郎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010-11-18 00:45:43

Of Time and the City:暮色將至,愛人晚安


  儘管最近一直處於電影的低迷期,更別說是紀錄片。但是,英國,城市,已經足夠吸引。一部相當極致的紀錄片,不同於以往,不流於目前。而時光與記憶,是永恆的主題。







                                                          ————獻給此時,彼人。







  《of time and the city》。彼時,彼城。利物浦。戴維斯——時光的流逝是一生的返回……它將對城市的記憶重現成影像,訴說一生的深愛。




【分離的卻無法分離的時空】、

  開始還會不解為什麼導演會選擇利物浦作為空間的載體,因為想到英國,或許首先想到的是倫敦,是曼城,而隨後才到利物浦。但是,帷幕拉開你便會知道:只是書寫The Beatles傳奇的城市,這也是導演出生的地方,他將這座城市作為影片的空間體現。他的影片是獻給這座城市的情書,這是關乎他自己與這裡記憶的輓歌……

  吉登斯認為:自時鐘發明,時間便與空間分離,並變得虛空。儘管理論將時空分離變成可能,但是,戴維斯用鏡頭記錄下時間如河流詩意的在利物浦的流動,它無法分離,在這座城市裡人們的情感中。

  影片順著時光敘述者利物浦的時光流轉,但是在68分鐘之中,又彷彿只是記錄了一天,週而復始的一天:鋼琴聲中拉開一天的帷幕,淨肅的建築,空寂無人,像一個嶄新的清晨,一天的開始。人們醒來,打掃自己的門口,刷乾淨門前的地板,擦亮窗子——英國人應該向來都有這樣的生活習慣吧,至少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影片裡就已經有跪在門口,刷門外地板的生活圖景。一天生活的真正開始,孩子從床上起來然後走過轉角去上學;大人們衣裝整潔準備工作。人們社交、節日、聚餐、看電視……直至小號聲響起,暮色將至,愛人晚安,抑或夜生活延續。

  然而,「結束」,又是另一個開始。

  敢於面對回憶便是勇敢的人吧,時光的殘酷歷歷在目,導演淺淺的哀傷幾乎無可察覺……在孩子們遊樂的畫面與老年人蹣跚的背影毫無過渡的跳躍之間,突然遙想:當時空拉開足夠的距離,或直接的說,當我們老去,倘若我們還能在一起,靠在一起看緩緩流動的過往畫面,我會覺得多麼安心,那安心中是無限的慰藉與慶幸;然而,如果我們終沒有在一起,或許有不可名狀的哀傷,多希望我們在舊時間,在時間還來得及的影像畫面里,挽起手逃離!

  深沉的獨白,不算優美的聲線——或許它原來很清亮美好,只是被時間琢蝕——在夜幕裡將時間的詩意終究歸於永恆,歸於愛!




【流逝的原聲音樂】

  所選取的背景音樂也昭示著時間的流逝——

  李斯特的鋼琴虔誠的拉開純淨的早晨。

  Dirty Old Town引出一系列音樂,極具英倫特色,直至白晝的高潮——利物浦時代的狂潮——The Beatles!熟悉的面孔印證時代變遷的傳奇,親切的讓人不由得興奮。

  當夜幕到來,導演將話題再次轉回到時間的嚴肅,小號聲響起,莊嚴肅穆,餘音中縈繞悠遠的思考。古典樂重返,舊時光的迴響——記憶已逝,還好我們仍舊留存……起始與結束,一切歸於平靜,一切歸於虔誠……李斯特的鋼琴再次響起,今夜已深,明朝繼起。



【隱晦的暗示:導演一直在其中】

  隱晦的暗示,正準確的說應該是性傾向的暗示。

  片中的一段敘述,大概意思是,他的同伴比他更像男子漢,這甚至讓他嫉妒,有一天同伴將手放在他的雙肩,隨後的動作讓他感到

黑夜從此到來。

  看的時候就察覺這是一段很g a y的曖昧獨白。卻對於導演為何要做這樣的描述無從知曉。

  直到看完影片,了解到導演戴維斯在自己11歲的時候發現自己是同性戀。所以終於恍然大悟,作為天主教徒和同性戀者的雙重身份的內心矛盾,加之時代的壓迫,虔誠禱告以致雙膝流血也無法達到心靈的救贖。但這也恰好使他以這個獨特的視角,刻畫當時時代對於同性戀者的眼光。

  性別研究作為女性主義的一個延伸在後現代引起著廣泛的關注,導演因自己的經歷將這點向人們隱晦而又鮮明的提出,也是他與其他反映時代、時間歷程的紀錄片構成鮮明的不同。

  就影片整體而言,這種視角體現的不那麼直接,只是作為細小的一部份,但我們終還是發現,影片中一直有「我」——導演一直在其中,他用這他感同身受的遭遇和進步,這樣的表達使遙遠的時代變得親近,也是人性變得真實,時代變得具體。



【時光,因媒介而鮮活】

  影片中充分運用了廣播和那個時代活躍的偶像明星,雖然是紀錄片,但更多的是感性,如同一個老人緩緩講述記憶:他經歷過,他狂熱過,他鮮活過,他懷戀著……

  BBC廣播的利用,在線那個年代的同時,也從媒體的角度反映出時代的變革。人們看到賽馬、看到球賽、看到女王加冕……看到的種種都因媒體的發展而得到實現。時間的演進促使生活方式的變化,從彼時相隔,到更多的參與,時間在利物浦乃至整個英國到世界的人身上留下越來越深刻的印記!

  而媒體同樣也是時間的記錄者,導演對當時BBC影像資料的利用,如同挖掘出記憶的具體形式,時光安靜在一盒盒錄影帶中,永不老去……亦如我們此時看的影片,之餘彼時,雖然留成記憶,但終究鮮活!





  沒有意識形態的宣揚,讚美或是批判,只是記錄一座城市,只是漂流在城市中那條看不見的緩緩流動的河,娓娓道來那河流上陽光反射出的耀眼波紋。

  上船之前的黑白畫面與下船之後的彩色。時代向前推進,時代滾滾前行……我卻覺得,很白的畫面更具有真實感:孩子們每一根髮絲,金黃而綿軟;老人們的皺紋,細微而真實。



  一切如颶風般來去,唯有我們相依,唯有時間永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