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藥水

2010-11-19 06:17:56

不僅僅是美國式的英雄主義


上世紀90年代後期誕生了很多現在看來都很難企及的電影,《獨立日》《勇闖奪命島》裡的美國夢和個人英雄主義的情懷感染了很多觀眾,這部《空中一號》也不例外,老戲骨哈里森福特飾演的在空中一號上和恐怖份子殊死搏殺的美國總統馬歇爾並不遜於獨立日裡那個開戰鬥機和外星人決一死戰的前任,數年之後重看《空中一號》也會發現許多不曾注意過的細節。

電影從美國的特種兵抓捕哈薩克斯坦軍政府的獨裁頭子開始就進入了緊湊的故事情節,從劫機的恐怖份子行動開始,電影很快就高潮,總統沒有選擇離開而是選擇了做一個孤膽英雄獨自面對恐怖份子,緊接著就是聯繫白宮、給飛機卸油、人質跳傘逃亡、空中加油機爆炸、總統被脅迫,獨裁頭子被釋放,飛機被攔截,一直到空中救援的勝利,一波接一波的高潮不能不謂之精彩。

馬歇爾總統在莫斯科發表的演說雖不及《獨立日》里那句今天不僅僅是美國的獨立日而是全世界被壓迫的人類的獨立日那樣振奮人心,卻也是份量實足。

我知道我們沒有資格慶功,誰都沒有資格,事實是,我們為時已晚。我們等到自己的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才行動,狄拉克政權屠殺了二十萬名男女老幼,我們看著電視,袖手旁觀,大屠殺進行一年有餘。我們卻只實施經濟制裁,拿外交辭令當藉口,真不應該。死者不會原諒我們,真正的和平,不是避免衝突,而是伸張正義,今晚我誓言改變美國政策,我絕不再讓政治利益阻止我們捍衛道德的勇氣,暴行和屠殺絕非政治手段,至於恐怖份子,你們的死期到了,我們不再談判,我們不再姑息養奸,擔心害怕,你們才應該害怕。

我作為一個思想上親美的反動分子,對於這段演講的贊同度還是很高的,人權本身應該是高於一切的存在,不論種族,國籍,還是什麼所謂的神聖不可侵犯的主權,不然98年印尼那樣的事情豈不是無解,我們又如何才能保護那些在國門之外卻血肉相連的同胞,誠如電影中總統說的那樣,真正的和平不是避免衝突而是伸張正義,但同時這又是一個悖論,伸張的正義各方勢力都有不同的理解,而伸張的尺度和背後的政治利益也是一個不能迴避的話題,我一直認為美國打塔利班和薩達姆都是師出有名的正義之戰,是文明與獨裁的戰爭,但同時背後如果全然沒有政治利益是不可能的,對於非洲層出不窮的種族屠殺,美軍的介入就沒有中東那麼積極了,於是就有了《盧安達飯店》。

片中的恐怖份子頭目又是一個很讓人唏噓的存在,雖然是反派,但卻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在和白宮對峙中,當面對白宮質問他的目的的時候,他說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當偉大的蘇俄祖國再度統一,當資本家被拖到街上槍斃,當敵人聽到俄國威名逃之夭夭,當美國乞求我們原諒,當這偉大的日子來臨,你就知道我想要什麼。極端的民族主義再套上愛國主義的外衣,他的所作所為便有了一個非常高大的背影,而這一切,其實也在我們現在所處的國度蠢蠢欲動,這片土地上也曾經有很多人為之瘋狂過。

同時他也是一個普通人,三個孩子的父親,別人的兒子,但他有著堅定不移的決心,他願意為了蘇俄祖國背叛上帝,可以為了祖國拋棄自己的疑慮,恐懼,道德觀念。而整部影片中最震撼我內心的一幕是狄拉克將軍被釋放的時候監獄裡高唱的國際歌,我聽不懂俄語,但那段旋律不會有一個人感到陌生,當恐怖份子打開廣播讓國際歌的歌聲傳遍機艙的時候我內心也隱隱有一絲熱血沸騰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國際歌的旋律就很振奮人心,抑或是這樣的旋律本身是為弱者而譜,想到那些監獄裡高唱國際歌的犯人,想到同樣高聲唱過這首歌的某個夏天的那些學生,內心的感覺還是挺複雜的。當狄拉克將軍從容地走出囚室迎接外面的萬眾期待時,我隱隱看到了切格瓦拉的背影,意識形態真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

電影中一直宣稱的美國式英雄主義除了孤膽而戰便是為戰友犧牲了,那架因為輸油管燃燒而爆炸的空中加油機已經讓人覺得心疼不已,而那個駕駛著F15堵飛彈的飛行員更讓人心懷敬意,但那些恐怖份子,那些在囚室裡高唱著國際歌的人卻又何嘗沒有這般堅定的信念,這部電影裡從主角到反派並沒有軟弱的人,每個人都很強大,有信念的人從來都不是弱者,我覺得一部宣揚美國主旋律的電影都夠表現到這種程度已經相當不錯了,至於電影劇情是的一些問題完全可以看作為增加戲劇衝突而作的處理,不用太過計較。

十幾年的的影片用現在的眼光和想法來判斷依然有很多新的感觸,英勇無敵的總統背後是美國式的英雄主義,但鬥爭的背後還有著更多人類需要孜孜不倦地去思考和麵對的東西。

2010.11.06 無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