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Ⅰ--Harry potter & The Deathly Hallows: P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

7.7 / 601,947人    146分鐘

導演: 大衛葉慈
編劇: 史蒂夫克勒伍 J.K.羅琳
演員: 艾瑪華森 雷夫范恩斯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10-11-20 05:10:47

你們繼續英雄,我負責做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If it just continued forever,like Star Wars,it would be terrible.We had our fun but it's time to let go and just be happy that we had it while we did."(如果它不停地一部接一部這麼拍下去,就像《星球大戰》一樣,那就太杯具了。我們曾經從中得到歡樂,但現在是放手的時候了。就讓我們滿足於曾經擁有的快樂時光吧。)20歲的加拿大青年 Kalbhenn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即將上線時說了這麼一段話。據說谷岳(還是劉暢來著?)一直堅持不讀Jack kerouac的On the Road最後一章,因為他還有好長好長的路要走。也許把一部影像存著不呈現,把一段文字留著不閱讀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小心翼地守護,守護著他們靈魂深處那簇屬於回憶抑或夢想的火焰。我當然願意跟隨這種「殘缺之美」的想法,但是我沒法做到,因為我面對的是我的一份不甘心——那年夏天,我側躺在客廳的沙發上把哈利波特第一至第五部通讀了一遍,導致我左右兩隻眼的視力相差250度!!!

所以深夜的簌簌寒風中,我站在中關村美嘉影城的樓下仰著頭,擺出一副劉胡蘭英勇就義的決絕之態,邁上扶梯,買了份雙人的爆米花可樂套餐,昂首挺胸地走進了二號廳……

(PS,其實LZ也比較排斥「把書拍成電影」的做法,我和大家一樣會埋怨說刪了太多情節,人物關係交代不清楚,對手戲不給力云云。如果有書本可以選擇,我還是會優先考慮閱讀文字自己想像畫面的。可是每回有喜歡的書改編的電影出來,我還是會屁顛屁顛的掏荷包買票。不過倒遺留了一比較奇怪的習慣——我評價一部這樣的電影傾向於看看導演拍出來的情景符不符合我之前的想像,這種現像在HP系列電影上顯得分外明顯……沒辦法,就這麼主觀了改不了了。)

神馬影評神馬批評讚美那是專業人士幹的事兒,我一介小粉絲只說個人的觀影感受。

1 如果是看過原著的人,會感覺整部影片看下來情節很流暢——你總會知道接下來大概該發生些什麼,即使像我這種很久以前看的書,最近一次溫習還死要面子撐著要讀英文版結果沒翻過第三章的人。不過那條蛇(名字是納吉尼不來著……?捂臉,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死忠哈迷!)幾次衝著鏡頭襲來,還是讓我手中的爆米花撒了一地。可是如果你沒看過原著……咳咳,理解起來就有點困難了。比如那在XX的XX,為什麼XX要那樣做等等,總之,坐在我旁邊的大綺唄兒觀影過程中一度問「這什神馬意思?為毛這樣啊?」

2 奔跑的場面很多,在樹林中,在盧娜家裡,在高錐克山谷。也許只有這樣速度的追逐戲才能讓我們這些已經把小說讀過無數遍的人的緊張情緒調動起來。那好吧,我也遂了導演的願,應景地捏了好幾把汗。

3 笑點也很多,不知道是不是我笑點比常人低的緣故,大家發出笑聲的時候我也笑了——七個變身的哈利,雙胞胎兄弟的調侃,哈利和赫敏在帳篷裡的共舞(這段導演改編得真的有點過了啊,很誤導大家誒……不過一群哈赫派看得很是開心。)人家都沒笑的時候,我也笑了……比如在最關鍵的時刻昏過去的海格,羅恩的某個表情,魂器里跑出來的蜘蛛,貝拉把匕首投向多比時表情像在打保齡……STRIKE?大家忽略我吧……

4 淚點不少,但多比的死是最煽情的一個橋段,沒有之一。從一開始赫敏對父母施的一忘皆空咒,大家就很配合地開始醞釀悲傷情緒。海德薇之死,喬治失去的耳朵,羅恩斷掉的手臂,赫敏的哭泣,克利切的自白,多比的忠誠,有感傷也有感動,我一直在咬嘴唇。最後盧娜把躺在哈利懷裡的多比的雙眼合上的動作成功地開啟了我的淚腺。海浪拍打沙灘的聲音在耳邊,一群夥伴不用魔髮而是雙手挖著泥土,只為給因友誼犧牲的小精靈一個安息之地……

5 兩個意料之外的亮點。第一個是影片的取景很漂亮!大峽谷,大草原,(宏)大(的)雪景……讓我不斷「哇……哇……」地驚嘆,像極了我們宿舍樓下那一張張從英國寄過來的明信片!第二個亮點是導演敘述三個兄弟的故事的手法,一部美輪美奐的動畫片!我猜導演的靈感有可能來自於陝西的皮影戲,張牙舞爪的死神猝然躍起,錯落的木橋纏綿伸展開來,精緻的魔法石還有閃著金色粉末的隱身衣……再配上赫敏那富有磁性的聲音講著魔法世界中的童話故事,真的算上一個驚喜!

6 我還是帶有點偏見的認為那些沒接觸過哈利波特及其周邊的人還是別來電影院看片子了,看到大家為了幫助哈利出逃而變身還問一句「他們喝的是什麼東西?」看到mudblood的字樣還唸唸有詞地說出「泥巴血」……哎,麻瓜就是麻瓜!

7 愛情戲和所謂的裸戲。哈利和金妮的吻戲來得有點突兀,影片開始不到半個小時就上場了,關鍵是!嘴唇剛碰上,喬治就杯具地出現了,大家的注意力都被他的耍寶給吸引過去了……哈哈,現在想起他那牙刷(應該是牙刷吧?!)還是想笑啊。倒是羅恩和赫敏的感情在他倆細膩的欲說還休中得到體現,大家都會心一笑哈。至於所謂裸戲,事實證明是個噱頭,個人感覺有點多餘。

8 因為忘了時間,之前也沒看多少關於影片拍攝的報導,結尾的時候我表示很驚訝,一開始有種被欺騙的感覺——怎麼在這個點上喊「卡」 啊?!再一想,伏地魔拿到他以為正確的魔杖,一場更激烈更黑暗的戰爭即將拉開序幕……那好吧,我們就暫時告一段落吧。

離場的時候,我想大家應該都是依依不捨的。畢竟能大冬天的在零點首映趕來影院的,應該都是死忠的哈迷。我們一行六個人走在冷清的中關村大街上,沒說什麼話。(那誰講起了鬼故事……==)

走了好久沒打上一輛的,這是我自己笑了笑——用飛來咒,來輛Taxi.哈哈。

清冷的深夜,空曠的大街,三五個朋友,掛在天邊的月亮沒有一絲依靠,彷彿就要掉下來。此情此景,不抒情太可惜啦。

從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二,再到明年上映的完結篇,快十年。問自己,人生能有多少個十年呢?況且,這是我最青春的十年吶。明天我就大三了,也許會被專業課壓得喘不過氣,也許已經初涉職場……可是我們都會記得在最開始的開始,我們都還是一個個天真浪漫的少年,用語文數學課本作掩護,在課桌下偷偷地讀著魔法媽媽在街角的咖啡廳寫下的文字,和朋友眉飛色舞地討論誰收到了霍格沃茲的通知書——你會被分院帽分到哪個學院;大掃除時騎著掃帚幻想自己身處一場激烈的魁地奇比賽中——「我看到了金色飛賊」;興奮地揮舞著粘在一起的兩支鉛筆——「除你武器!」;即使是上大學坐火車,在站台上還煞有介事地東張西望希望有人推著行李消失……

一位豆友寫道:「但值得我慶幸的是,即使世界和我們都改變了那麼多,我還是能坐在同一個電影院和同一個人一起看同一群人的故事。」我真羨慕她啊,我已經從濕熱的南方小城來到了會下雪會刮沙塵暴的首都,幾年前和我一起看電影的人在我千里之外徒留思念,所以「即使世界和我們都改變了那麼多」,我們還是能看到同一群人的冒險,聽起來多麼窩心。

所以即使我們已經開始變得沉默,變得世故,變得麻木,變得虛偽,我們還是能在那群人面前摘下所有的面具,卸下所有的防備,像和一位多年未見的老友秉燭夜談,談那個充滿魔法充滿變數的世界,談那群勇敢無畏為了友誼為了正義為了愛奮不顧身的人。是的,這友誼這正義這愛,值得我們永遠地傳唱下去,值得我們永遠牢記在心。因為在這一切的驚險和轟轟烈烈結束後,我們的童年也將終結。

今天有人問我「HP好看嗎?」我沒來得及說話,旁邊的同學先回答——「哎呀,平平淡淡,沒想像中的好看。」「那就是說不值得花錢去電影院看咯?」「是啊,等影片下線了在網上看吧。」

我沒有爭辯,我只是笑了笑,他們怎麼知道那群人在我心中留下的驚心動魄?他們又怎麼知道那群人贈與我的無價之寶?

明年,一年後的完結篇。大螢幕暗下去的那一刻,我已經開始期待。你們繼續英雄,我負責做夢——Wake me up when story ends.

有你們陪著,真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