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Ⅰ--Harry potter & The Deathly Hallows: P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哈利波特死神的圣物(港/台)/哈利波特与死圣(上)

7.7 / 600,748人    146分鐘

導演: 大衛葉慈
編劇: 史蒂夫克勒伍 J.K.羅琳
演員: 艾瑪華森 雷夫范恩斯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海倫娜波漢卡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eraphine

2010-11-20 08:20:09

由最後多比的死想到的


剛看完電影,腦中翻騰著無數支離破碎的想法。情節上這次還好,沒有像上部那樣結束得那麼匆忙,作為朋友間的友誼,還有三者間微妙的平衡關係,也在此部里得到較細緻和具體的描述(他們互相back up的情誼讓我想起了《三個火槍手》)。

劇情方面,不怎麼說了,好多評論都已經說得很牛逼了,也分析得很到位,只是在回家的路上,由多比在帶朋友們逃離貝拉這個惡女的手掌前,說的那句話,想到了關於人人平等這個普羅大眾的話題。原話忘記了,大概意思是:我是一隻自由的精靈(我不是你們巫師的奴隸!你們沒有權利對我指手畫腳,還有,我有權選擇,忠於我自己的朋友----這是話的含義吧,我承認當時被感動哭了= =)。

人人都是平等的。這句話很多時候,被用來諷刺社會中的諸多不平等,以及被強者用來挖苦那些甘於平凡和無力改變現實的人們。事實上大家都清楚,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看看那些網路上鋪天蓋地的所謂富二代無所事事卻紙醉金迷的報導,那些富豪大亨大筆揮金的晚宴酒席,以及社會裡出現的愈來愈大的貧富鴻溝,物價飛漲的嚴峻現實,政府要讓老百姓相信他們活在一個無比幸福的國家和時代,只要有網際網路這個新世紀誕生的「讓人人都平等且具有發言權「的平台存在,他們的美夢便會成為泡影。

但即便如此,人人平等這個概念,也的確具有強烈的真實性。上帝創造的每個人,都赤裸裸的降臨人間,作為一種生靈,身體是平等的,不過靈魂因為選擇性,而附著到不同的軀體,所以從精神上,每個人都擁有獨立的特性,而這個特性,就是保持平等最重要的前提(鄙人是那麼認為的= =)。所有的不平等概念,都是在後天被人為的強加上的,不具備任何感性說服力。物質只是一種身外之物,而精神卻具有深不可測的控制力,因為它們掌控靈魂和人生上所有必要的選擇,當然不排除選擇性會依據現實依託改有所改變。

所以,當多比說它是一隻自由精靈的時候,我感到這小小的生靈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它並不是誇下海口,而是它真正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並且這種意義,讓它直抵自由,即使肉體已死,但精神永存。對於一個歷來受到巫師界欺壓的種族,這種宣言,就好比林肯宣佈廢除奴隸制度那樣激動人心。而開啟它這種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契機的,則是他和哈利的友情。

友情的力量,或者說,人與人之間,若能發生關聯,並且發展為深刻的關聯,那這種力量就足以摧毀一切以規則為前提的社會制度與輿論桅杆。在現在的社會中,由於資訊爆炸所帶來的過度交流,讓單個人所能接觸的人際變廣,以致於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濃度被稀釋,那些靠基數而不是靠牢固程度為前提的關係,很容易土崩瓦解。

說了半天,其實最後我想說的是,之所以那麼喜愛哈利波特,其中一個原因大概也是因為裡面那種朋友間純粹而堅實的友誼,那對希望的追逐、對承諾的堅持,以及眾人對抗黑暗的共同決心和凝聚力量。

這正是這個時代所逐漸缺失的東西,而可悲的是,我們竟只能從電影中去尋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