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1 07:27:59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大概還是在高中的時候,屈指一算竟然有將近十年的光景了。當時聽說三位女主演破天荒的同時拿了最佳女主角獎,就毫不猶豫的把這張碟從街邊小店帶回了家、然而,一個上午過去,不得不說我完全沒有看懂,也不知它為何會獲獎並受到如此之高的讚譽。
昨天,因為感冒百無聊賴的在網上找書看,無意中讀到伍爾芙的《書與畫像》,我突然想起The Hours里妮可扮演的角色正是這位女作家,她實在是有一個讓人過目難忘的鼻子。又想起之前看到《革命之路》的影評里也有人推薦了The Hours,說是最好的女性電影,我就順手下載到手機里,但一直沒看。
今早五點多醒了以後就睡不著,乾脆開始看這部電影,並希望這次能夠看懂它。但是我下的這個版本竟然沒有字幕,幸好台詞並不冗長,找來dialogue transcript瀏覽一遍,終於了解了電影的內容。其實故事並不復雜,就是講述了不同時代的三個女人一天的生活。這一次,不敢說自己看懂了,但我確實能感受到這是一部好電影。因為一部好電影可以從多個角度解讀,有人讀出愛的禁錮,有人讀出日常的空虛,有人讀出現實的束縛和對夢想的追求,有人讀出女權主義和同性戀,有人讀出抑鬱症和自殺傾向。因為寓意深刻,理解起來反而膚淺。你對什麼感到疑惑,似乎都能找到這種意識的映射。
影片的最後有一段經典的台詞,是伍爾芙留給她丈夫的遺言。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lways... to look life in the face... and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 at last to know it... to love it... for what it is... and then... to put it away. 我大概還處於 to know it for what it is的階段,這時候一切再壞都算不得太壞。在梅麗爾·斯特里普扮演的達洛維夫人生活的2001年的十年後,女性有了更多的選擇也更加自由,我當然可以想買花就自己去買花了。但是,有一個問題卻始終無法迴避,party結束了該怎麼辦?作為一位聲名卓著的女作家伍爾芙選擇自沉於河底,布朗夫人儘管拋夫棄子卻選擇生存下去,查理獲得了給予一個詩人的最高嘉獎後墜樓身亡。而21世紀的達洛維夫人,她年少時愛過一個男人照顧了他十年並最終目睹他死亡,她現在愛女人並用陌生男人的精子生育了一個女兒,她的生活毫無疑問會繼續下去。當party結束時,誰會死亡?詩人和懷有夢想的人。對生活不管是face it還是avoid it可能都比不上put it away來得瀟灑。拿起然後放下,入世然後出世,自己去買花,然後扔掉它,找到心靈的寧靜才是最重要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always the question.
這部電影讓我覺得自殺和死亡並不是什麼壞事,甚至應該是你時時刻刻思考的問題,這樣才不會忘了自己是為了什麼而活。
和The Hours很有緣,也許十年後會再看一遍,那時大概會有新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