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惡靈古堡IV:陰陽界--Resident Evil: Afterlife

生化危机战神再生/生化危机战神再生/生化危机来生

5.8 / 179,278人    97分鐘

導演: 保羅安德森
編劇: 保羅安德森
演員: 蜜拉喬娃維琪 雅莉萊特 溫沃斯米勒 席安娜蓋蘿莉 布利斯高祖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圖賓根木匠

2010-11-24 19:02:47

《惡靈古堡4》:保衛我們的惡趣味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除了《阿凡達》團隊的3D特效營造和米拉•喬沃維奇的鐵桿粉絲,我們很難從《惡靈古堡4》中尋找出放之四海而有效的看點來,當然,這並不妨礙本片在世界各地電影市場的攻城略地,在首映的當周,《惡靈古堡4》大都是當地的票房冠軍,這也創下了整個《惡靈古堡》系列電影的新紀錄。顯然,首功應該記在借力卡梅隆班底順應3D大潮的製片策略上。

從劇情上看,《惡靈古堡4》在把越走越遠的《惡靈古堡3》儘量拉回傳統殭屍動作片的路數上來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三年前,羅素•馬卡希的天馬行空幾乎讓《惡靈古堡3》成了一部哈里•波特式的超能力魔法西部片——這讓我想起了倪匡給《天龍八部》代筆的典故,若不是金庸及時復出,恐怕天山童姥真的就用天行者的雷射劍一統江湖了——不過保羅•安德森的劇本我也沒看過,不知是不是馬卡希大刀闊斧的改編了安德森的原意,抑或是老謀深算的安德森想借他人之手來試探一下市場反應?《惡靈古堡3》的票房雖不差,但過於出位的劇情估計也讓安德森意識到了漫天忽悠的危險,畢竟,這個系列可是他和喬沃維奇的愛情見證,再胡謅下去,也有傷和睦的家庭關係不是?

像《惡靈古堡1》一樣,此番的《惡靈古堡4》由安德森夫婦編導演包辦,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惡靈古堡4》的開場戲還是頗費心思的,一方面把上一集撒的包袱做了個了斷,再者,也捎帶手致敬了一把「惡靈古堡之父」三上真司的老家——主要是通過中島美嘉的一雙美腿。接下來,喬沃維奇便開始了熟門熟路的救世之旅,她駕著飛機俯瞰末日般大地的鏡頭很給力,略帶復古的美工造型也貫穿在整部影片的視覺風格中。

接下來的故事就很簡單了,特別是「米帥」驚艷登場後,全片被明顯的分成了越獄和打Boss兩個明顯的段落。不過本就是一部遊戲改編電影,再加點流行美劇的橋段並不突兀。不管怎麼說,巨斧三角頭和「口吐蓮花」殭屍的悉數登場,多少也能溫暖一下游戲迷們脆弱的心靈——此前,為了讓孩他媽獨挑大樑,安德森不惜炮製出遊戲中子虛烏有的「愛麗絲」來作為一號人物,這早就引起了遊戲迷們的廣泛不滿。而且,前兩集裡好歹還在浣熊市里殺伐征戰,第三集則把複製複製、公路追殺等橋段一鍋燴,愛麗絲還能用意念搞爆破,實在離題萬里,遊戲們的口誅筆伐估計也讓製片方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字幕後的彩蛋情節讓我們對第五集也有了期待,整部影片不見蹤影的吉爾終於開始發表戰前演說,看來,女殺女的好戲還會在第五集裡延續——有《古墓麗影》和《惡靈古堡》兩部珠玉在前,這股女權風估計還會在遊戲改編電影裡勁吹下去。

從影史上看,《惡靈古堡》其實是喬治•羅梅羅的嫡系子孫,自從那部石破驚天的《活死人之夜》問世後,殭屍片作為一個亞類型開始固定下來,三上真司應該也是受其影響,殭屍並不新鮮,但把殭屍和流行元素結合起來,三上真司功不可沒。

放在世界電影的座標里,《惡靈古堡》系列只是一個略有商業名聲的邪典系列,但對中國觀眾來說,這可是第一次在大螢幕上看到邪典電影。殭屍、血漿這些青年影迷們見怪不怪的東西,對我們的院線來說卻還是初次破瓜(《暮光之城》穿上了吸血鬼的分身,但內裡還是一部青春偶像劇)。或許有點惡趣味,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拒絕這部電影的理由。縱觀世界影壇,邪典電影不知養育了多少後世的光影大佬:山姆•雷米從《鬼玩人》到《蜘蛛人》,彼得•傑克遜從《宇宙怪客》和《群屍玩過界》到《魔戒》,都是極好的例證——《宇宙怪客》的英文直譯甚至就是「壞品味」的意思。而且,一個良性的電影市場本來就是經典、邪典相互流動的,在庫布里克的「未來三部曲」和喬治•盧卡斯的《星球大戰》問世前,科幻電影在好萊塢不也是不入流的B級邪典片?進入21世紀,隨著《無恥混蛋》的票房大賣,邪典電影的主流化變身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或許我們還可以算上科恩兄弟)。

如果我們扼殺邪典,我們將扼殺無數的優秀創意和創作激情;如果我們扼殺邪典,我們將一葉障目不見電影文化全貌;如果我們扼殺邪典,我們將把未來的中國電影觀眾越來越多的趕到網路下載和盜版商那裡。一個良性的電影市場當然不能放棄正確的輿論導向,但儘可能開放的多元格局和適應各年齡層的觀影體系不可或缺。日本人和美國人能炮製出《惡靈古堡》大戲,只要有合適的生存空間,相信中國遲早也會有本土出品並返銷西方的邪典文化產品。我們的電影模型櫥窗里不能總擺著泊來的異形和鐵血戰士吧?都說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性,這當然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誠然,邪典電影茲事體大,這背後還潛伏著某種布迪厄意義上的趣味「區隔」較力①,其間的權力博弈不可不察。作為一個當代文化現象,邪典電影也有其明顯的社會意義。齊格蒙•鮑曼在關於納粹大屠殺的研究中警告我們:「任何基層表達利益的能力和自治的能力受到削弱、每一次對社會和文化多元主義及其在政治上的發言機會的攻擊、每一次利用政治秘密之牆隔離出國家不受制約的自由的企圖、每一個弱化政治民主的社會基礎的步驟都使得大屠殺規模的社會災難發生的可能朝前邁了一小步。」 ② 這並非危言聳聽,天生帶有叛逆、異質色彩的邪典電影的境遇,的確折射出了隱藏在這個社會運作機制深處的某些東西。但願《惡靈古堡4》的上映不是一個偶發事件,而是迎來一個更為開放和多元的電影市場以及更寬鬆的電影創作環境的有力信號。

保衛我們的惡趣味,保衛與我們截然不同的審美,保衛你一想起來就噁心但有人會甘之如飴的性傾向,保衛釣魚島。

如果我們想生活在一個更加美好、和諧的社會裡,以上事項同等重要。

①關於這個概念的詳情,可參閱布迪厄著作的英譯本:Pierre Bourdieu ,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 Richard Nice tran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1987
②(英)鮑曼《現代性與大屠殺》,楊渝東、史建華譯,譯林出版社,2002年,第151~152頁

(刊載於《南都週刊》2010年11月22日年度第45期)

評論